挪出穷窝拔“穷根”

2015-12-02 10:27
中国扶贫 2015年22期
关键词:涞源县穷根搬迁户

河北省涞源县地处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深山区,县域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辖8镇9乡1个办事处,285个行政村,1029个自然村,27万人口,是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环首都扶贫开发重点县为一体的“三合一”贫困县。全县有贫困人口7.22万人,其中,有3万人生活在生存环境恶劣、生产资料匱乏区域,很难实现就地脱贫,成为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移民搬迁作为拔穷根工程,是彻底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涞源县立足县情,以城镇化、产业园区、灾后重建三个载体为依托,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号角,全县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搬迁行动。

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移民搬迁

新阶段扶贫规划实施以来,涞源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把移民搬迁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梯次搬迁、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探索实施了自然村向行政村搬迁、插花搬迁、建移民小区三种搬迁模式,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工作目标。按照《河北省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结合7.21灾后重建,按“群众自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户监督”的原则,2012-2014年建设完成17个移民小区,搬迁2147户7025人。为扎实做好“十三五”移民规划,该县精心组织,2012年6月底前完成了摸底录入工作,共录入9486户,28578人。

在小区建设过程中,涞源县强化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对集中、重点使用”的原则,涞源县加大移民小区建设资金整合力度,整合水、电、路、危房改造等资金,共300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21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 900万元。

助力趋势,全面推进移民搬迁

助力趋势,与灾后重建相结合。按照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省市领导视察涞源时提出的“超过灾前、技术先进、特色鲜明、成为样板”的总体要求,涞源县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共启动建设了9个灾后移民小区,安置757户2375人。依托灾后重建,充分扩大了移民空间,加快了小区建设。

聚集优势,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坚持与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推进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涞源县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托一城三区、五个重点镇、60个中心村总框架、科学规划小区建设,坚持集中安置,鼓励整村或整自然村搬迁,逐步增加县城、重点镇、中心村人口规模,加快幸福乡村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化进程。如白石山移民小区,聘请保定市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依托白石山景区,按重点镇打造精品工程,建设高标准的农家院,既解决了搬迁问题又发展了后续产业。

以人为本,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尊重群众意愿,引导群众参与。在建移民小区过程中,从选址、设计、建设、房屋分配等环节全程让搬迁户参与,突出搬迁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动员搬迁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管理与监督等工作。每个在建小区涉及村都由村民代表推选2名质量监督员全程监督建房工程质量,采取集中建设,分户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群众对工程放心、满意。

措施保障,强力推进移民搬迁

政策组织保障。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协调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涞源县成立了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组建了第一家移民搬迁办公室,具体负责移民搬迁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做到了有牌子、有人员、有办公地点、有经费。同时,有任务的乡、村也明确专人负责移民工作,为移民搬迁工作有序、规范地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移民搬迁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土地政策:县国土部门在土地使用上,优先满足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房需求,采取土地置换、拆旧置换、废弃地开发利用、市场运作等方式,最大限度满足搬迁需求。

资金政策:按省市要求,县财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在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移民搬迁,列入专户管理。以项目为支撑,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水、电、交通等相关部门按各自业务范围围绕搬迁小区做好项目对口上报,争取省、市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各单位在安排项目资金时,必须优先完成小区配套项目,使每个小区设施完善,功能齐备。

户籍政策:户籍管理要尊重群众意愿,愿意转为城镇户口的纳入社区居委会统一管理,医保、养老保险、子女上学等享受城镇居民待遇;不愿转的仍保留原村户籍,原待遇不变。

制度措施保障。搬迁政策制定出台后,重在狠抓落实、严格标准。在解决“搬谁”的问题上,涞源县严格按照“冀政办函[2012]86号文件”确定的搬迁7条标准,搬迁对象为贫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户籍截至到向省备案前。

严格程序。在搬迁户的确定上,涞源县明确程序、强化措施、严格把关。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移民搬迁农户自愿提出申请,报村委会进行资格审查,同时对搬迁户进行公示,并签署意见;再报乡(镇)政府审核、乡(镇)长签字盖章后报县移民搬迁办公室。

严格审批。县移民搬迁办公室组织人员到村入户核实,同时对照建档立卡资料核对,并根据全县的移民搬迁扶贫规划进行综合平衡,逐户审批,最后确定搬迁户,汇总入档发还乡村进行第二次公示。做到了户有申请、村有项目实施方案、乡镇有搬迁底册、县有台账,使移民档案管理底数清、思路明、措施硬。这些深入得力的措施既保证了搬迁工作的公正、公开、透明,又为移民搬迁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续产业保障。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总体要求,为搬迁村谋划了三方面后续产业:

就业培训。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利用县职教中心、县就业局、保定天宇培训学校等单位对搬迁村有劳动能力的群众进行订单培训,培训内容有酒店服务、电气焊、旅游服务、航空票务员等,仅去年培训6次、680人,劳务输出300余人。

兴办来料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兴办家庭手工业,利用搬迁村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等优势,引进箱包、服装、肠衣等来料加工,促进搬迁户农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发展生态养殖、种植业。充分利用原村山场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种植,鼓励以建合作社形式发挥村里致富带头人作用,带动全村群众共同致富。如:上庄乡峨头、南阳峪移民小区依托杏扁产业,户均3亩杏扁林,年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再如烟煤洞乡三道城村利用坡岗次地,造地200亩,种植紫花苜蓿,建设养鸡场,形成“移民—造地—后续产业—集中供养”良性循环的局面,实现人退林进的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涞源县穷根搬迁户
涞源县西南部山区地热异常浅析
浅析涞源县大黄峪钼矿成矿远景
环京津贫困带背景下河北省涞源县扶贫实践
李双星 一心为民拔“穷根”
小龙虾,我们走——“搬迁户”袁社军一家的新生活
释放“六有”活力 抓实后续扶持
臧学万
多措并举拔穷根 全力脱贫结硕果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适应困境研究
涞源县南赵庄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