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欢笑

2015-12-02 12:57许志杰
祝你幸福·知心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卫国战争红场老兵

许志杰

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1945年5月9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这一天也被前苏联定为“胜利日”,一直延续至今。作为俄罗斯国家法定节日,全国放假三天,予以庆祝。国家相关部门也在胜利日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盛大的红场阅兵、向无名烈士敬献花篮等。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个俄罗斯人的脸上,真真正正地让人感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节日气氛。今年适逢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各地活动巨多,用欢天喜地、隆重热烈、感天动地来形容恰如其分。

鲜花盛开在人民心中

经过了五夜六天127个小时又36分钟的火车旅行,我于2015年5月4日当地时间13:58分到达莫斯科火车站。俄罗斯有一个能够把我们搞晕的习惯,就是火车站的叫法十分奇特,这条铁路的终点站是哪个城市,那么起点就以终点站命名。比如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火车,在莫斯科的起点站就叫圣彼得堡火车站,莫斯科市区有八大火车站,从中国包括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往莫斯科的火车都停靠在亚拉斯拉夫火车站,与圣彼得堡、喀山火车站紧挨在一起,被称为三大站广场,也是旅客往来最多的车站广场。在三大站广场,有一座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列宁雕像,引人瞩目。前苏联时期,这样的雕像遍布全境,无论城市乡村,还是机关学校,随处可见。随着前苏联解体,列宁的雕像被一些否定苏联历史的极端人士拆除。莫斯科三大站广场的列宁雕像,能够被保留下来,而且保存完好,实属不易。拉着行李,先去“拜见”列宁同志,向伟大的列宁同志行注目礼。让我感动的是列宁雕像的前面摆满了鲜花,在今天的俄罗斯,依旧有很多人没有抛弃列宁和斯大林。在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他们心存敬意,把一束鲜花献给逝去近百年的列宁,不得不佩服俄罗斯这个民族的历史精神和民族大义。

我的住处就在红场附近,放下行李就往红场方向去,毕竟那里是这次庆祝活动的“主战场”。但是,路上的情景就已经把我的思绪拉进了卫国战争的岁月中,一幅幅巨大的卫国战争题材的宣传画立在街头。浓烈的气氛烘托不仅在告诉人们胜利日的到来,还在以俄罗斯人坚毅的目光告诉全世界,他们是一个摧不垮打不倒、有能力夺得一个又一个“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强大民族。至今记忆尤深的是,去红场路上有一部反映卫国战争题材的宣传海报,一位年轻漂亮的苏联女兵注视着每一个路人。她的眼睛那么美丽,有一些哀怨,却楚楚动人,那是她对法西斯战争的仇恨。又那么具有穿透力和感召力,感觉你的灵魂也会被她的眼神看穿,那是她对民族精神的唤醒和激励。在莫斯科的那些天,我无数次走过这张宣传海报,每次都是一样的感觉,既不想与她宁傲的眼神对视,又无法躲避她穿人心肺的光芒。外表傲然与内心强大,构建出俄罗斯人超然于世的精神世界,这也是卫国战争打败纳粹法西斯的精神支撑。

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广场前,一尊巨大的花岗岩石制作的马克思雕像威严矗立,令人顿生敬意,同样,雕像前摆满了鲜花。红尘滚滚,人去人来,不知经历了多少历史的涤荡和巨变,如今的俄罗斯人显得格外沉着与冷静。他们把手中的鲜花毫不吝啬地献给马克思、列宁、朱可夫,包括斯大林,只要是一块有历史和纪念意义的地方,一定是天天摆着鲜花。他们是不忘本的人。

朱可夫元帅是二战时期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是今天的俄罗斯人最为崇拜的民族英雄和战斗英雄,又因战后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受到俄罗斯人民的同情。他骑在坐骑上挥舞战刀,号召战士们往前冲的雕像,就在莫斯科红场一侧国家历史博物馆前。鲜花已经摆满了雕像的周围,很多老战士祭扫无名烈士墓之后,都专门来到这里,把自己手中的鲜花献给朱可夫元帅。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心中带着无限的崇拜,眼里充满了感激的泪水。

克里姆林宫外的无名烈士墓是俄罗斯人民祭典为国家捐躯的英雄们的公墓,不灭的生命之火预示着英雄们生生不息的战斗精神。进入五月,无名烈士墓便开始大量的纪念、缅怀活动,来自全俄罗斯以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人民,从自己的家乡赶到这里敬献鲜花和花篮。他们当中有当年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兵,也有刚刚入伍的新兵,更多的则是普通市民。在胜利日即将到来的伟大时刻,无名烈士墓全天候向民众开放,没有官阶职务高低之分,就是先来后到,分批进入,一切按程序进行。既便是晚间,也有市民过来,把一束鲜花放在纪念碑下,矗立片刻,然后静静地离开。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值得尊敬和有信仰的民族,五年卫国战争,那么艰苦,他们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一股无可战胜的韧劲,将强大的德国法西斯军队打败,其艰辛与艰难不可想象。卫国战争之前,苏联国内已经出现针对斯大林政治统治的一些另类声音。但是,一旦德国军队入侵,大敌当前之际,各派政治势力迅速团结起来走向前线。包括艺术家、教授、科学家在内,几乎全员出动,投入到伟大的卫国战争之中。战场上没有出现“伪军”,也没有出现投向敌军的民族败类。今天的俄罗斯因西方国家的制裁,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但是,在俄罗斯,你看不到惊慌失措,听不到抱怨指责。人们依旧手持鲜花去看《天鹅湖》,去听柴可夫斯基,去古姆百货购物,坐在露天的酒吧喝酒闲谈。走在大街上的人们还是昂首挺胸,神色沉静,目空一切,阔步前行,身上透着一股永不低头的傲气,也可以说是傲骨,手里的鲜花依旧艳丽。

俄罗斯人视鲜花如生命,尤其在胜利日这样值得自豪与骄傲的日子里,走在街上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几乎人手有花。鲜花盛开在人民心中,他们把自己手中的这束鲜花看得很重,一定要献给心目中最值得尊重和敬爱的人——那些为了祖国而献出生命的人,如鲜花一样永远盛开在人民心中。

让英雄体面地生活着

尊重英雄,崇拜英雄,让英雄体面地生活在俄罗斯,是俄罗斯人对待英雄的态度,也是俄罗斯胜利日带给我的亲身感受。

5月9日是俄罗斯法定节日,全国放假三天。这三天,庆祝活动席卷各地,仅阅兵仪式就有三十多个城市举行。莫斯科红场阅兵气势恢宏,震撼世界,圣彼得堡、喀山、伏尔加格勒等地的阅兵仪式,同样壮观。节日里的俄罗斯人民除了有组织地举行纪念活动,就是一家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拿着鲜花,到大街上与他人共同分享胜利日的自豪、幸福、快乐。平时的节假日,俄罗斯城市里的商场、书店、酒吧,都是闭门谢客。店主会走出城市,到郊外的别墅,呼吸清新的空气,放松紧张的心情,享受难得的节日清闲。唯独胜利日,包括莫斯科在内的各大城市的商店,全部上班,且是早早把门打开,等待着客人的光顾。因为,这一天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兵会在家人的陪伴下,加入到庆祝胜利的队伍里,很多人就像等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等待着这些英雄的到来。

多少年了,俄罗斯人已经形成一个习惯,在胜利日,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兵们,穿上他们年轻时当兵的军服,戴上在战争中荣获的那些金光灿灿的勋章,到大街上与年轻人一起庆祝胜利。一方面让生活在没有硝烟弥漫时代的年轻人熟知过去的历史,认识自己身边的英雄,像尊重自己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样,尊重这些年轻时为国而战的英雄。另一个是让渐渐老去的英雄们不感到孤独,在离战争久远的和平时期没有被遗忘而失落,才会深感当年的付出值得。让英雄体面地生活着,让老人生活在骄傲、自豪、幸福的回忆之中。现如今的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后期,经济状况一直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改善不大。一些参加了卫国战争的老兵,也因此陷入生活的困境,虽然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倾力相助,毕竟力度有限,若干年来变化不大。但是,如此困境并未动摇老兵们深藏心底的信念,老兵们把胜利日当做自己的生日,穿上平日里不舍得穿的精心保存的旧军装,胸前挂满勋章,精神矍铄,和孩子们一起到无名烈士墓扫墓,参加阅兵游行,把一位卫国老兵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出来。

最让老兵们感动的是2005年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的大阅兵,普京亲自主持这次名叫“胜利”的庆典活动,并将老战士定为“胜利”庆祝活动的主角。俄罗斯政府还从并不宽裕的国家财政中拨款,自2005年5月1日起,向所有在世的参加过卫国战争的810万老兵,每人每月发放1000卢布的“总统补助”。

胜利日,这样的老兵随处可见,俄罗斯人民给予他们崇高的敬意和真心的仰慕。在无名烈士墓前,几位年轻人轻轻地搀扶着他们,缓步向前,把一束盛开的鲜花献给牺牲的战友。这些年轻人有的是老兵的后代,但更多的是自觉走过来帮扶老兵的路人,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表达对老兵们的崇敬。走在大街上,这样感人的场景处处可见,一位身穿军装,挂着一大串勋章的老奶奶和孙女一起走着。你会看到不时有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过来献花,然后与老人合影留念。老人的身后跟着两位年轻人,抱着一大堆的鲜花,那些花都是一路过来,人们送给老人的。这位老人如果从马路上一路走过去,收到的鲜花会有几百束。不仅是这位老人,只要是走在大街上的老兵,他们都会收到无数的鲜花,无数次与年轻人合影,形成胜利日莫斯科大街上最感人、最真挚、最淳朴的美丽景色。我跟着一位老人一直往前走,这样的场景一次次出现在眼前,我的眼里一直满含着热泪。置身其中,无限感慨,此情此景,何日与我们同行。

红场阅兵结束的时候,我正好站在阅兵队伍的出口处,有参加过卫国战争老兵组成的方队从面前走过。整齐的队列,铿锵有力的脚步,雄壮嘹亮的歌声,震耳欲聋的口号声,飘荡在蓝天之下的旗帜,把人们的思绪一下带到了战火弥漫的卫国战争艰苦卓绝的日子里。很多观看阅兵的俄罗斯年轻人,在欢呼跳跃的时候,激动的泪花洒在青春的脸颊。胜利日年轻人成群结队走上街头,或者来到红场、胜利广场这些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向老兵献花,与老兵合影。有的则买一身军装穿上,拿一把仿真的老式步枪,站在街头或广场,与喜欢他们的人一起照相,用这样的方式向老兵致敬。很像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过春节的样子,年轻人穿着家人为过年给孩子们置办的新衣,口袋里装着花生和糖,与小伙伴们一起来到大街上,欢天喜地过大年。胜利日的俄罗斯,就是这样一种节日的景象,年轻人要给老人拜年,祝他们健康长寿,老人则给孩子们压岁钱,希望他们健康成长。今天的俄罗斯老兵虽然没有多少压岁钱给年轻一代,却把比金钱更为珍贵的民族精神传给了孩子们。一代又一代俄罗斯人,就是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愈加坚强,更加奋发,力争图强。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民族不能忘记英雄,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就不会出现英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就难以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当一群孩子戴着蓓蕾帽,在大街上兴奋地跑来跑去的时候,当一对年轻夫妇哼唱着《喀秋莎》推着在婴儿车里熟睡的孩子,幸福地偎依在一起的时候,当一位老兵被年轻人围着合影留念的时候,你看到的一定是一副充满期待和希望的美丽画卷。

乌拉乌拉

胜利日的重头大戏是5月9日上午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

俄罗斯阅兵源于十八世纪,蕴含着丰厚的国家典礼意义。莫斯科红场阅兵也已经有九十多年的历史,最早的一次是在1923年的5月1日,国际劳动节这一天,此后形成惯例。与5月1日国际劳动节红场阅兵并行的,还有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每隔十年举行一次的11月7日的红场大阅兵。1945年5月9日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阅兵式只在胜利日这天举行,而5月1日只进行群众游行活动。历史上,包括前苏联和俄罗斯在内的几次重大阅兵,都给这个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的历史性转折。因而,时至今日俄罗斯人对红场阅兵,感情至深,他们认为无论国家处在什么样的境况之中,大阅兵对于提振俄罗斯人民的精气神,有着重要的推助作用。如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阅兵,当时,纳粹德国的军队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斯大林在阅兵式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发出了:“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引导你们,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消灭德国占领者”的号召,受阅部队直接从红场开赴前线作战。城外战火纷飞,炮声隆隆,红场阅兵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有的方队甚至没有弄清楚自己行进的方向。这些,都是苏联人民创造的“一个冬天里的奇迹”。“虽然,德军已兵临莫斯科城下,可莫斯科依然镇定自若,甚至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十月革命阅兵,这无疑是莫斯科充满勇敢与智慧的表现。”再如1945年6月24日举行的庆祝打败纳粹德国的阅兵,仪式上二百多面纳粹旗帜被抛到列宁墓前,士兵放火将其烧掉。在今天的不少地方,我们还可以看到以此为题材创作的大幅油画,场面震撼。1990年11月7日是前苏联最后一次阅兵,翌年苏联解体,阅兵仪式暂时中断。

莫斯科红场再现大阅兵是1995年的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此后大阅兵恢复常态,基本每年举行一次。今年的红场阅兵是历年规模最大的一次,因为乌克兰危机,西方各国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所以很多俄罗斯人将这次阅兵与1941年11月7日的那次阅兵相提并论。俄罗斯政府也想以此为契机,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振奋人民的战斗精神。

首先是营造胜利日的喜庆气氛,莫斯科的大街小巷都挂上了各种庆祝标语,有的是感念牺牲了的卫国烈士,有的是感谢当年英勇奋战的老兵们。代表火焰和硝烟的橙色与黑色条纹相间的圣乔治丝带,随处飘扬,这是战场上战士英勇精神的标志,象征着俄罗斯人对先烈的追思和胜利的自豪。很多人把丝带叠成花型,插在西装的口袋里,也有人把它挂在汽车的把手上,把自己对先烈的追思和胜利的自豪,随身携带。书店里摆满了卫国战争题材的书籍,书签、书夹、明信片、信封、挂历、宣传画,比比皆是。大大小小的卫国战争时期的图片展、海报展、油画展,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电线杆、地铁、公交车、酒吧,无一不是“胜利”的字样。熙熙攘攘的新阿尔巴特大街一幢高楼上,竖立着一幅超巨大的朱可夫元帅的半身画像,朱可夫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视着每一个路过这里的人。人们也从朱可夫元帅坚毅、坚强、坚定的眼睛里,读着他那句永远不朽的名言:“不是列宁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俄罗斯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或者说是一种民族精神,在他们的言语中,就是胜利的喜悦和自豪,展现出来的就是英勇、智慧、强悍,以及最后的胜利属于俄罗斯。

其次是给予民众更多的参与机会。红场阅兵在我们想象中非常神秘,有靠不上边的心理畏惧。我知道5月5日凌晨有一次彩排,因为刚到没拿到相关证件,就自动放弃了这一次的观摩。后来得知,这样的彩排基本是会开放的,除了不能横穿阅兵通过的大道,路边都占满观摩的人。而且相关单位还在事前发布公告,将受到影响的区段和可以观看阅兵演练的路段,告诉市民。即便5月9日红场大阅兵的那天上午,也是除了封锁武器装备必经的列宁格勒大道和戒备森严的红场,其他无限接近阅兵的道路和广场,市民是可以“挤”过去的。大阅兵之后紧接着是各界群众的大游行,从游行队伍的规模和形式看,这纯粹是一次自娱自乐自发的嘉年华。老的少的,骑自行车带孩子的,跑步的慢走的,举着苏维埃时期旗子的,打着苏联共产党旗帜的,还有列宁、斯大林、普京的画像。前边警车开道,后边警车压阵,马路两侧站着秩序井然的观看市民。晚上在红场有纪念演唱会,老兵老战士是这个晚上的主角,他们坐在中间的前排,享受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给予的崇高礼遇。让更多的民众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融进“胜利”,而不仅是一位看客,这的确使每一个市民精神振奋。当游行的群众队伍从沿街的他们眼前走过,当车载着最先进的新式武器通过,当轰鸣的战斗机飞过头顶,你就会听到一阵“乌拉乌拉”(万岁!万岁!)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你就会感觉到一股像冲击波一样的无形战斗力从你的眼前强力而过,掀起巨浪波涛……

卫国战争已经过去70年,俄罗斯民族依然保持着如此强大的战斗精神,如果说这是一个好斗的民族,不如说这是一个打不垮的民族。

猜你喜欢
卫国战争红场老兵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红场的名字有什么来历
老兵笑了
老兵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俄罗斯红场阅兵
俄罗斯红场阅兵
“苏联红军”来了
《共青团真理报》副总编谈卫国战争
近代中国卫国战争对台湾社会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