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雨水打交道的启明星——访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吕永鹏高级工程师

2015-12-02 05:45江世亮
世界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吕启明星总院

与雨水打交道的启明星——访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吕永鹏高级工程师

每年这个季节有两个词会不断刺激人们:干旱和水涝,如果说中原和西北地区多受干旱之苦,那么华南华东地区则会为暴雨带来的涝灾而神经高度紧张,即使连上海这样在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超大城市也难以幸免。前些天连续的雷暴雨使得上海多个城区积水严重、几成泽国,在媒体的报道中,“城市看海”再次成为热议话题。这使我想起几个月前在华东理工大学一次由启明星为主召开的研讨会上,来自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的吕永鹏(见图)以城市看海为题做过一次对“海绵城市”理念的介绍。这些背景促成了这一期启明星专访的对象和主题。

实际上我和吕永鹏已经比较熟了,他在启明星微信群里是很热心和活跃的一位,好几次启明星活动他都是热心的组织者。这次一见面,他先安排我看了上海市政工程总院的院史陈列展,短暂的浏览让我对这家有半个多世纪历史、在几乎上海所有重大工程设计上都留下惊鸿之笔的大院大所留下难忘印象。交谈前,我已知悉他上个月已被总院任命为研究院总工程师助理。于是话题就从一位四川伢儿是如何逐步成长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的高级工程师、研究院总工助理开始的。

从文艺青年到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

1982年出生的吕永鹏是四川南充蓬安人,父亲当兵复员到地方当驾驶员,母亲为照顾家人从农村到城里做小买卖。永鹏说自己刚入初中时比较文艺,初一时还留长发。中学期间当过校足球队长,组织过联赛,还时而给校刊投稿,这些文体活动训练了他的组织才能。高考因未能发挥正常水准入读于包头钢铁学院(现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进了大学的永鹏继续对文体有兴趣,参加多个文体大赛,参加了学生会工作,组建过学生剧团,为此还做过拉赞助的活。但幸而他对主次是分得清的,学习上他是刻苦的,因为他想通过读研继续提升自己。大三起为备考每天到学校图书馆,为保证占到座位,经常是临晨4点多就到图书馆门口排队(图书馆早上5点半开门),一直到晚上10点闭馆。永鹏说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一年,无论刮风下雪,天天如此。

永鹏把华师大环境科学专业作为考研首选,最终以专业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该校(硕博连读)。五年硕博连读的经历为永鹏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回溯这段经历,小吕说他很感激自己有缘遇到的一个好老师——他硕博连读的导师杨凯教授。“杨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如何做人、做学问,比如我写的第一篇论文,杨老师来回帮我修改二十几次,有时甚至会为用“一定”还是“可能”中的哪个词而斟酌许久。杨老师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种严谨求实的作风深深影响了我。”

5年硕博连读也是“知雨、懂雨”的过程

借助申请华师大优秀博士培养基金的契机,杨老师要求小吕尽早拿出论文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经和导师多次讨论,小吕确定了把雨水污染治理作为博士论文的基本方向,然后为框架的确定反复修改了多次。接下来他又为搭建一套实验室雨水处理装置忙活了一段时间。杨老师对实验水样的采集、实验装置的搭建到数据处理,都问得很仔细。所谓实验水样的采样,就是在不同的降雨时段在不同的点采集雨水径流,然后送至实验室化验分析。整个采样为期一年,在不同的季节里到学校、工厂、居住点和商业等不同类型点位采集雨水径流,以针对性的反映不同雨水水质季节性的演变规律。

研究生阶段,小吕随导师参与了浦东新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研究,这些跨专业、跨领域的课题,需要研究者关注不同利益诉求,并从区域层面提出发展建议,包括该区域适宜的人口规模、适合发展的产业和适宜的用地类型等。他说:“这种从总体和系统层面,而非一个单体设施的角度谋划的思维训练培养了我系统思考的能力,对日后做工程规划、管理很有助益。”

这些系统思考的方法也有助于吕永鹏博士论文的完成,论文就涉及对临港新城土地利用的优化、雨水污染控制设施的布局等内容。期间,小吕还发了2篇与废弃物管理和雨水利用有关的SCI文章以及多篇核心期刊论文。

永鹏同时还参与编写了《上海城镇雨水利用技术导则》,为此他受导师委托到市水利学会介绍了导则的内容。也是在那次会上,永鹏有幸遇到了市政总院的一位资深专家,他在听了永鹏的介绍后对这位年轻人的工作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留下了印象,后来永鹏得以顺利入职市政总院也与这位专家引荐有关。

全身心投入,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交出满意答卷

2011年6月博士毕业后,吕永鹏就与市政总院签了入职合同,直接进了院里的研发中心。进去后,他发现中心的牛人真不少,如何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很快,为配合总院当时推出的“全国化、全过程”战略,在总院和中心的支持下,小吕参与开拓了一个新的专业方向——生态环境规划,主要是想从规划层面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为争取后续工程项目奠定基础。“我比较幸运,入职的时候正好是我们这个行业发生转变的节点,从原来关注工程设计本身(如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到现在更需要关注这项工程对整个系统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如何协调各项工程之间的规模和布局关系等问题,这更多地需要系统思维。这样我原先专业的背景正好与这样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进院后,吕永鹏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总院在参与该项目的国际招标单位中名列第一)。天降大任,入职不久的永鹏有幸参与了总体框架设计并负责统稿任务。永鹏介绍说这个项目包括两大块,一是生态环境保护,新安江下游的千岛湖是长三角战略水源地,新安江素以水质好而闻名。二是如何找到经济发展的合适途径。因地理环境等因素,当地经济有迫切发展的需求,但也引发了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突出矛盾,如何找到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点是这个规划的关键。

以这样一种找到平衡点的思路,永鹏说他们在发展篇中给出了这样的产业指导意见:无论原有的化工等产业,还是新发展的产业,都要走低碳高新产业之路。此外,产业发展规划也要作相应的优化,包括如何提升黄山服务业的能级,农业发展要体现特色化、标准化与产业化的特色。而在保护篇中,他们提出了水资源利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及雨水污染治理方案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等。

在政策支持篇中,课题组提出为了达到发展与保护的指标,政策上需要得到支持。“最早是提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特区,几易其稿后变成跨省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共享先行区域。”永鹏告诉我,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涉及安徽、浙江两省,矛盾很多,“太湖、巢湖、滇池是‘先污染后治理’,新安江千岛湖水质很好,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是本规划的最大特色。以往,生态环保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是两个规划,我们这次尝试从流域的角度将其合二为一,而且还是跨省流域,这在国内还是比较少见的。”

这个规划获批后不久,其中的农村污水治理内容就得到了率先实施,并为获得2013年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参编国家标准,为“海绵城市”乐此不疲

上述项目进行期间,小吕还参编了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的局部修订。小吕告诉我,这个由国家住建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规范有国家在这个领域母规范之称。“这次规范的局部修订缘于北京2012年7.21内涝灾害事件。灾后总结时就有专家提出原有排水标准偏低,应做相应调整。国家有关部门采纳了这个建议。”

这个修订版本发布后得到全行业和社会认可,规范施行后全国淹水事件减少了。由于这个母规范的修订,又新编了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近十项。在小吕送我的这本《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中,我看到上海市政总院是主编单位,参编单位有京津等多家市政院。吕永鹏是三十几位主要起草人之一。

小吕告诉我,上述的这个规范实际上也指导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这样我们的话题就自然转入海绵城市。小吕说,自有城市以来人们就面临积水的困扰,一开始人们是希望能把城市积水尽快排掉,但后来发觉快排的结果是下游水位暴涨,最终导致上游淹得更厉害,甚至还有大量污染物随着雨水入河而影响河流水质。这样,上世纪末欧美国家相继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是对钢筋水泥城市的反思。

国际上这种海绵城市的理念从本世纪初起也逐步影响到国内。小吕仍以这本国标《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为例说,2011年版规范中已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而在此次的2014版中则对地区改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强制性要求。按永鹏的理解,我们目前国内的城市都还远没有达到海绵城市的要求。“海绵城市这个理念要求雨水的就地、分散消纳,这包括了渗、滞、蓄、净、用、排六个过程,其中排是放在最后的。”

在吕永鹏看来,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对我们整个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都将是一场革命性的改变。“按此理念,包括透水铺装率、下凹式绿地率、大型屋顶雨水利用率、屋顶绿化率等控制指标原来只是引导性的,今后将是约束性的。”小吕说,总院已经为此研究了一系列的标准和工程实践,有一些已经体现在2014版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比如:“新建地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不宜低于40%,有条件的既有地区应对现有硬化地面进行透水性改造;绿地标高宜低于周边地面标高5-25厘米,形成下凹式绿地”等,要求都很具体。

谈到去年结题的启明星课题“适用于城市雨水污染控制的旋流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时,小吕告诉我,他这个课题主要是研发了相应的旋流处理雨水装置,颗粒物能去除到65%左右,这样就能大大减少随雨水入河的污染物。目前,这一启明星项目开发的技术和装置已经在上海、巢湖等地成功示范应用。启明星项目验收会上,专家们的结论是:“该装置处理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研究结果编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我国城市雨水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总院的大力支持下,吕永鹏进一步组建了研究院海绵城市和生态环境规划专业团队,并已在全国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由他主要负责的内涝防控技术中心成功升级为上海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因为工作出色,工作不久的吕永鹏就入选中国国际工程公司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领域专家库,并且还是SCI期刊Urban Water Journal审稿专家。同样在2013-2014年,因表现优异,小吕分别获评总院优秀员工和建工集团先进生产者。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入和人们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都在提出相应的改建需求,吕永鹏和他的同事们会越来越忙,他也常常感到对家庭照顾不够。我从微信上获知,上周整个时间他都在各地出差。尽管担子会越来越重,但好在小吕正处于干事的青春年华,加上这些都是他有兴趣愿意投入精力去做的事,家人也理解和支持,所谓乐此不疲。愿这位不知疲倦的年轻人能不断给我们分享他的事业,他的成功。

[江世亮采写自2015.6.25]

猜你喜欢
小吕启明星总院
看水
小吕啊小吕
《那天,风驰雨骤……》点评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阅读——散发智慧光芒的启明星
唐启升:海上升起启明星
为什么金星叫“启明星”?
为什么金星叫“启明星”?
本职工作
设计的春天——访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洪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