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逸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其中强调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建设问题。如何完善该课程建设,改善课程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育实效,已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既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国家长足进步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与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和实施,都标志着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平台,也成为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课堂。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中发挥主导地位的高度,来认识形势与政策课,该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维,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各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也更加尖锐,加之我国自身也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这样复杂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影响到高校的内部环境。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激发青年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青年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以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社会发展问题和个人发展问题;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指导和规范自身的行为;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中指出,每一个人的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这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等根本任务是一脉相承的。青年学生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大学生更是教育的重点群体之一。因此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不容忽视,要帮助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实现全面成长成才,就必须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实现,而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不断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各高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各高校在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调整、考核方式完善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但由于各高校重视程度不同,形势与政策教育要点更新快、教师队伍不稳定、教研室管理归属模糊等原因,当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方面,管理归口模糊。与其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形势与政策课程教研室的管理归口问题一直比较模糊,有的高校归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或法政学院管理,有的高校归于学生处、教务处或其他相关部门管理等,这样就造成了各高校对教学学时、教学内容、教室安排、教学评价及成绩评定缺乏完善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对师资队伍建设缺乏重视。目前,据大概统计,部分高校采取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党政领导干部、辅导员等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式,也有高校完全由学生工作干部担任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完善的培训和备课制度。
大多数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还是 “课堂灌输”,且大部分是大班授课,师生互动性较弱,教学效果不佳。虽然近些年来,各高校在提升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比如网络教学、新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但仍然限于课堂教学“你听我讲”的主要模式,过多关注的是形势与政策的理论陈述和解读,缺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创新平台,使本该生动的形势与政策课听起来比较枯燥,相对削弱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即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突出受教育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缺乏互动教学和实践教学,大多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学生工作部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团活动等相脱离,使得课程教学实效受限;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上,缺乏对学生个人需求的关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讲授当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看待形势政策的科学方法,还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讲授对学生个人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大政方针,比如通过专家报告讲座向青年学生介绍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何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其教育教学方法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原则。理论灌输法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具体到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其中的“灌输”体现的是方法的本质特征,而非具体形式,教学内容的“灌输”必须讲求科学性和艺术性,要联系受教育者的客观思想实际采取有效的教育形式;另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自我教育法,则强调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受教育者在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形式中主动接受科学理论。前者的理论灌输法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后者的自我教育法主要用于实践育人。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由日常课堂授课与专家学者的讲座报告组成,其中日常课堂授课由学校统一管理,要做到对全校学生全覆盖,并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达到相应课时,讲座报告可由学院独立负责,根据学院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形势与政策宣讲报告制度,突出重点,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实践育人平台由网络教育与社团平台组成:其中网络教育,主要是利用新媒体创新教育教学平台;社团平台主要是通过理论性社团相关理论学习活动与其他社团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首先,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由学工部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牵头负责,成立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老师,共同承担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教研室统一组织教师选聘、集体备课、教师考评等工作,规范教研室建设,提升教学水平。课程教学内容方面,课堂教学应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依据,强调课堂教学在形势政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拓宽课堂教学途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视角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灌输”宣传教育的全面覆盖和重点点拨的目标。
其次,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方面,根据国家规定,在校本科生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获得2学分,可将课堂教学部分分为日常授课和讲座报告。日常授课方面应设定固定的教学内容模块,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教研室建设,保证日常授课的教育效果,并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记录获得1学分;讲座报告方面应设立“形势与政策”宣讲团制度,以各学院自行组织为主,每年报一次讲座报告,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学工部、组织部(党校)、宣传部等各部门组织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讲座中,根据听取报告的记录获得1学分。
实践育人方面,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现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依据,遵循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通过新媒体和学生社团,开展形势与政策实践教育活动,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根据学生参与实践教育活动的记录获取一定的学分,并将此部分学分纳入到“第二课堂”学分中。
首先,创新实践育人载体。一方面可以结合各学院的实践教育基地,让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到各项社会工作中,加强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联系实践,提升教育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如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创办形势与政策教育专栏,引导广大学生通过电脑和手机媒体关注和评论,接受科学理论,实现自我教育。
其次,突出实践育人主体。充分发挥理论社团的作用,完善理论社团运行机制和功能,在定期开展理论学习研讨活动的同时,开展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如社会调研、社区帮扶、志愿服务等,引导广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达到“融入理论看社会”的目标。
再次,要保障实践。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既要对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相关政策及重大事件进行理论解读,又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就业发展问题、人生规划问题等进行实践指导。在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以理性、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社会发展问题。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乏味,通过科学设计的日常授课、专业标准的讲座报告、生动活泼的网络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理论社团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担负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最大的贡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N].人民日报,2004-12-18(1).
[2]张善荣.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高教研究专刊),1995(S1).
[3]范松仁,涂平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法的实效性探讨[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