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产品向西出口的思考

2015-12-02 03:35张立萍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8期
关键词:甘肃甘肃省出口

张立萍

(甘肃省酒泉市委党校,酒泉73500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国家加大向西开放力度,鼓励外贸企业开拓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与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中受益。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西域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种类不断输送至中国西北乃至中原地区。如今,中国生产和加工的农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正通过新丝绸之路出口至沿线国家,特别是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甘肃省,近年来已逐步成为农产品出口的前沿阵地。

1 甘肃农产品向西出口的基础和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甘肃加大了政府扶持力度,在农产品通关、贸易、税收等方面制定较以往更加便利和优惠的一系列政策。开通了甘肃农产品出口服务平台,稳定推进甘肃农产品出口中亚,促进甘肃果蔬与中亚乃至中东欧国家的优势互补。甘肃农产品出口企业拓展出口市场,扩大出口数量,实现了农产品出口量价齐增的好势头。

据甘肃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14年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货值达3.97亿美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加56.7万美元,同比增长17.31%,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94%,农产品是所有出口产品中增长最快的。其中,种子等出口货值1.61051亿美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加4507.1万美元,增幅38.9%,其中增长较快的是蔬菜种子;肠衣、干酪素等出口货值2841.4万美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加489.4万美元,增幅20.8%。高原夏菜、洋葱、苹果等鲜活农产品通过内贸转出口和边贸出口数量同比有较大幅度增加,仅内贸转出口一项就达50万t,增幅15%;其中,高原夏菜2014年通过内贸转出口数量较2013年增加2万t左右,增幅20%以上。

甘肃省按照进口国检验检疫要求,进行出口农产品基地注册备案工作,全省注册出口水果果园160个,面积2.43万hm2,注册出口蔬菜基地31个,4467hm2。2014年,商务部认定天水市苹果出口基地、河西种子出口基地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省商务厅认定了24个省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甘肃省获批的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5个,分别是静宁县国家级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酒泉市肃州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庆阳市国家级出口苹果及其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礼县国家级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武威市凉州区国家级出口甜(糯)玉米及芦笋质量安全示范区。示范区产业效益十分明显,以静宁示范区为例,2014年苹果产量55万t,实现果品总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3600元来自于果品,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3%以上。产量、产值、农民人均果品收入分别较示范区创建前增加5万t、2亿元和400元,出口果品1.0957万t,创汇1214万美元。

2014年甘肃省与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3年的18%提高到23%。甘肃省农牧厅的统计显示,甘肃省每年通过广西边贸口岸出口东南亚的农产品超过50万t,而2014年甘肃省出口中亚国家的农产品仅有10万t。随着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甘肃农产品对中亚、中东欧及东盟国家的出口潜力很大,中亚有望成为甘肃农产品的最大出口地。

2 甘肃农产品向西出口的优势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处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海拔在1000~3000m之间。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全省从河西走廊到东部、南部,土质涵盖微酸地、盐碱地、粘土地、沙土地、光少蔽荫地、耐干旱地等多样化土壤。由于多样性的气候、土壤和水质,造就了独特、不可替代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使甘肃成为我国特色农产品的主产区。

2.1 甘肃农产品质量优产量大品种多

甘肃境内地域狭长,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病虫害极少,为特色农产品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特别适宜大田作物和蔬菜、瓜类作物的生长繁育。甘肃农产品种类丰富,拥有国内大部分品种的蔬菜,且是部分农产品主产地,尤其是反季蔬菜有其独特优势。甘肃境内土壤、水源、空气洁净无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低,产品不仅味美、而且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

甘肃全省初步形成了马铃薯、洋葱、棉花、瓜类、蔬菜、果品、葡萄、啤酒原料、制种、中药材、蚕豆、百合、烤烟、草产品、草食畜牧业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和产品。2014年,甘肃已发展苹果栽培面积33.53万hm2,年产苹果320万t,产值160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中药材种植20万hm2、产量62万t,产值40亿元,居全国第一位;河西走廊以张掖、酒泉、武威市为主形成玉米制种基地,年产杂交玉米制种达到7.53万hm2,产种3.5亿kg,约占全国用种量的一半;马铃薯种植面积70.8万hm2,鲜薯产量1211万t,居全国第一位;以河西和沿黄河灌区为主的高原夏菜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6.67万hm2,占全省的近50%,产量1400万t,产值178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高原夏菜基地。

通过对广交会甘肃交易团企业调查了解,甘肃代表性的土特产品苹果、白瓜子、中药材、洋葱、番茄、马铃薯、黄花菜、蚕豆、脱水蔬菜等上千种可以形成规模走出国门。这些产业,均是甘肃农产品出口的主力。

2.2 中亚乃至中东欧对甘肃果蔬需求旺盛

甘肃农业和畜牧业优势明显,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较强的互补性。

中亚国家多是穆斯林,生活习惯与中国西北地区穆斯林接近,中亚国家对新鲜蔬菜和果品需求多,但本地产量严重不足,甘肃盛产的洋葱、马铃薯、圆白菜、甜椒、番茄、苹果等果蔬农产品,恰是中亚5国国民特别喜爱的食物。每年冬春季节是中亚各国反季果蔬的紧缺期,而此时却是甘肃河西走廊日光温室的盛产期,设施蔬菜品种多,质量好,中亚国家对我国西部地区秋冬季新鲜果蔬需求旺盛。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千差万别的生态条件和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点孕育了丰富的草畜生态资源,与牛羊喜燥厌湿、怕热耐寒的生活习性十分吻合,成为牛羊产业发展的最佳适应区,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畜牧核心产区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基础。甘肃省农牧厅统计,全省共有各类畜禽品种65个,其中甘肃畜牧业特有的地方品种有天祝白牦牛、靖远滩羊、河西白绒山羊、山丹马、甘南藏羊、甘肃高山细毛羊、华特瘦肉型猪、早胜肉牛、牦牛等。全省拥有天然草原1786.67万hm2,人工种草155.13万hm2,居全国第二位,其中紫花苜蓿留床面积63.33万hm2,居全国首位。农作物秸秆、糠麸等饲草料资源量3500万t,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畜牧核心产区提供了饲草料保证。

2.3 甘肃农产品向西出口相对运输成本低

东南亚国家此前是甘肃蔬菜瓜果的主要出口地,与此相比,中亚国家与中国西北的地理位置更近,运输成本比较低。据测算,甘肃省的农产品出口到中亚,运输成本只有运输到山东港口的一半。兰州铁路集装箱编组站是中国出口货物通往中西亚和欧洲的最后一个铁路枢纽站。从这个编组站出发到达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仅需要12天,比海运缩短30天。甘肃距中亚5国经济贸易中心——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仅3000km,因此甘肃农产品向西出口到中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霍尔果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哈合作中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两个国家跨境建设的自由经济贸易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桥头堡和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甘肃是霍尔果斯口岸在内地距离最近的果蔬产区。通过兰新铁路甘肃经河西走廊可直达新疆,而新疆是甘肃省面向中亚及通过中亚向西亚、南亚、中东、欧洲出口最近的通道,通过新疆出口甘肃省农产品具有区域优势。

武威—阿拉木图 (“天马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从武威保税物流中心报关报检后,由武威南车站始发,在阿拉山口口岸换装出境,直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全程2646km,运行约5天。货物从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出发,经新亚欧大陆桥到达欧洲荷兰鹿特丹港,运输距离约8000km,运输时间约11天。与第一亚欧大陆桥相比,运输距离缩短4000km,运输时间节约3天。与海运相比,运输距离缩短1.2万km,运输时间节约24天。

3 甘肃农产品向西出口的制约因素

随着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逐步展开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会给甘肃农产品出口带来广阔的前景。甘肃农产品出口将丰富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居民食物,促进沿线各国的发展;将有利于外贸企业发展,增加甘肃农民收入,解决甘肃部分农产品过剩问题。甘肃特色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明显,在国际市场已经有了基础,已经形成了市场,但同时也显现出甘肃农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一是甘肃农产品出口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意识薄弱,能直接出口的少,大部分企业给外省公司供货出口。二是特色农产品出口被海外商家贴牌重新包装,与国内其它品牌商品混装销售,海外消费者无法获得商品原产地保护,也无法辨别品质优劣,丧失了独有品牌的优势。三是农产品出口企业少、起点低、规模小,农产品出口仍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比例较小。四是全方位立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尚未正常运营。

4 甘肃农产品向西出口的几点建议

4.1 政府要加大支持和服务

政府要加大与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定期举办经贸洽谈会。今后应进一步开拓欧洲、中亚西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市场,通过在当地组织商品展销会、推介会等,不断扩大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建立农产品出口相关部门联系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农产品外贸进出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全省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要加强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发现商机,开拓国际市场。

4.2 培育农产品出口企业和基地,拓展直接出口渠道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甘肃本地农业优势,因地制宜地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化外贸出口企业和农产品出口基地。甘肃本地出口企业要从产业链末端向上游发展,掌握直接出口渠道,掌握定价权,维护农产品基地农民的经济利益。提高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通关便利化,畅通鲜活农产品直接出口渠道。重点扶持建设优势出口产品的落地销售网络,通过推进出口基地销售市场建设,改善农产品出口经营环境。做大做强以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知名度,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

4.3 注重出口农产品品牌建设

要根据国外目标市场消费需求调查,出口农产品在包装方面进一步向国际标准靠拢,应在包装箱上印有明显的产地标识和商标,以提升甘肃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产地认可度和产品知名度,为提高市场占有率打好基础。对要出口的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进行品牌保护。目前,要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兰州百合、酒泉洋葱、玉门酒花、清泉人参果、庆阳黄花菜、板桥白黄瓜等20个农产品和已经进行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嘉峪关洋葱、瓜州蜜瓜、敦煌李广杏、临泽小枣、民乐大蒜、甘南蕨麻猪、苦水玫瑰、什社小米、陇西黄芪、景泰沙漠马铃薯、会宁谷子、天祝白牦牛、靖远滩羊、河西白绒山羊、甘肃金鳟等80多个农产品资源着重进行品牌保护。对产量大,形成基地的其它农产品,要按照出口标准创品牌,拓展外销市场。

4.4 推进出口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

尽管甘肃高原夏菜外销及出口形势良好,但仍面临着与其他高原夏菜出口产区上市期重合时间延长、竞争日益激烈的问题。因此,各蔬菜主产区应予重视,注意收集信息,引导基地调整种植茬口,避免同期上市。

甘肃有些种类优质特色农产品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面积较小。通过实施 “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并形成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发展格局,调整鲜活农产品结构和培育特色优势品牌,在全省范围内,促进结构多样化建设,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农产品品质,形成产业小环境,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种植的专业化程度。要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水平,按照国际标准种植养殖,指导企业规范基地管理,对出口农产品进行监控,确保出口农产品农药残留等符合相关要求。

4.5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交通联通是基础。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步伐,首先要加快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构建交通物流网络,提升中川机场航空口岸对外运营水平,拓展国际快件和货运直航业务。同时,加快敦煌、嘉峪关航空口岸对外开放。推进兰州铁路综合货场建设,提升兰州铁路枢纽对外开放水平。此外,开通兰州至俄罗斯、迪拜、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定期国际航班,实现中欧货运班列 “天马号”常态化运营。发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作用,加快国际陆港建设。

猜你喜欢
甘肃甘肃省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给情绪找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