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琳,周 丹
后工业化时期,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战略转向第三产业,现代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朱德位在1996年提出了金融产业化的观点,认为应将金融作为一个独立的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产业内所有金融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心,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最终推进国民经济发展。金融产业是金融产业化的直接结果,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专业生产与经营金融商品与服务的企业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国外对金融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集聚、绩效及其影响方面,在金融产业链方面几乎空白。Choi、Malmbeg(2001)、Jessie(2004)等人对金融产业集聚进行了相关研究;Sidney(1960)、Rajan(1998)、Corpataux(2009)等人对金融产业绩效及其对经济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内对金融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集聚、关联、布局、结构等方面,仅有少数文献涉及到金融产业链。束兰根(2010)通过对股权投资业务的分析构建出股权投资的金融产业链发展模式;刘以研、王胜今(2013)认为信息技术变革、客户需求变革、市场竞争及金融机构商业模式变革促使移动金融产业链形成,并进一步构建出移动金融产业链。目前中国对金融产业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金融产品链的粗略构建方面,尚未对金融产业链整体概念进行清楚的界定和分类,也未对不同的金融产业链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这说明,现有理论并未真正以金融产业链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基于此对金融产业链的构建进行研究。
从产业链视角研究金融产业链在理论上有助于完善和补充现有理论体系,深化金融产业的理论研究;在实际中能更好地解决金融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产业的功能。对金融产品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全过程的剖析,有助于明晰金融产业内部运行机制,细化金融机构分工,发挥企业比较优势,提高金融产业的整体绩效;有助于找出中国金融市场内现有金融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和不完善之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金融产业链,为政府调控和促进金融产业发展提供更清晰明确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金融产业链是指处于金融产业内部或者与金融关联产业中的企业,以金融产品的设计、生产、服务为对象,金融资源投入为纽带,满足客户金融消费需求为目标,根据特定时空布局及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前后关联的动态链式组织。金融产业链既涵盖金融产业内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子行业之间的关联结构,又涉及金融产业与外部关联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如金融产业与农业、采矿业、汽车等制造业、房地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互联网等新媒体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养老产业、国际投资与贸易等服务产业之间的关联结构。
金融产业链在实体上表现为金融产品链和金融企业组织链,在价值上表现为以货币职能变化而形成价值分配的价值链。金融产业链依据产品流程形态、企业组织架构及价值分配体系的不同划分为纵向线状产业链和横向线状产业链两种基本形态。
1.纵向线状金融产业链
纵向线状金融产业链是指上下游企业或产业间以金融产品的投入产出和金融服务的价值创造为主线的产业链条。金融产业链上游一般为金融产品的研发设计部门、金融人才的培养与输送部门,如金融产品研发机构、金融培训公司、从事金融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设立金融产学研大学及金融型企业的研发部门。金融产业链的中游为金融产品的生产制造部门,如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中游企业将上游企业设计的产品包装成面向市场的金融成品。金融产业链下游为金融产品的市场拓展和服务保障环节,下游企业(金融媒体机构、投资咨询公司、个人理财机构、金融展览机构等)为客户提供各类专业服务,帮助客户了解产品、识别风险、匹配需求。
2.横向线状金融产业链
横向线状金融产业链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并行产业之间以金融资源利用为核心,为提高金融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完成金融交易活动而形成的横向链接的产业结构关系。横向产业链中各个企业基于社会各类金融资源的组合、配置、交换、流通结成战略合作和产业联盟,如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移动运营商等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联盟。横向线状金融产业链中的企业通过金融要素和金融产品紧密相连,同时面向终端客户和需求市场。
金融产业链由横向线状和纵向线状的基本形态组成,在金融市场中互相作用形成各类金融产品链。产品链既是产业链的基础和核心,又是产业链的直观表现形式。从产品结构的角度来看,产业链就是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的产品链(蒋畅,2009)。本文以金融产品链为主线来说明金融产业链的构建,选取股票、期货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构建资本产业链、金融衍生品产业链及互联网金融产业链。
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主要有股票、债券及投资基金三类,本文选取股票来说明资本产业链的构建。
股票产业链中原始股票供给始于需要融资的公司,经过承销商研发设计成市场上流通的股票成品,再进一步流经零售商流向证券公司,最终流入股票投资者手中(见图1)①股票在产业链流动过程中,股票发行者解决资金需求,获取融资收益及再投资收益;承销商获取相关服务费用;零售商获取销售过程中的中间收益。在场内经纪制度中,股票成品通过证券公司在不同投资者之间流通,证券公司获取手续费用,投资者得到相应投资收益;在场外OTC 交易中,股票成品在证券商与投资者手中不断流通,证券商获取买卖价差作为自营收入,投资者获得相应投资收益。。股票产业链中,诸多企业或机构为其提供服务。财务顾问机构和资产评估机构对发行资格和股票进行审查评估,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专业帮助,第三方存管机构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提供存管服务,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为股票交易提供集中登记、存管与结算服务,证券交易所为交易提供场所;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对场外交易进行行业自律管理。此外,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帮助,会计及审计师事务所在会计核算及审计工作上提供服务,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提供电子化便捷交易,政府监管机构发挥监管作用②本文下述所有产业链中律师事务所、会计及审计师事务所、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政府监管机构的作用与此类似,下文均省略。。
图1 股票产业链结构
金融衍生品是指以基础性金融工具和原生性金融产品为标的创造出的新型金融工具,一般有期货、远期、期权、互换等。本文以期货为代表来说明金融衍生品产业链的构建。
商品期货产业链中期货标的来自前向延伸产业,主要为农产品、金属品、资源品等关联产业,生产农产品、金属品、资源品等商品现货。现货标的经过期货交易所研发设计成标准化期货合约后流向交易所清算部或专门清算公司①中国期货结算机构为交易所内部隶属机构。,继续流入期货公司并最终流向投资者(见图2)。商品期货合约到期时,投资者通过期货交易所各部门进行商品实物交割,交割后的产业链流向又从期货领域流回商品现货领域。金融期货产业链与商品期货产业链类似,只是前向延伸产业变为基本金融工具(如利率、股价指数、外汇、黄金)相关联产业,不再涉及实体产业的生产制造流通环节。此外,金融期货一般不进行实物交割(见图3)。
图2 商品期货产业链结构
图3 金融期货产业链结构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包括网络银行、移动金融和电子商务三个方面。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主要涉及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两大交易主体,它们共同构成互联网金融产业链(见图4)。一方面,个人及机构的资金通过在中央银行支付中心开立的账户转入第三方支付公司、网络小额信贷公司及金融中介公司等形式存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再分三条途径继续传导:(1)流入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网络银行、网络融资、网络保险等业务,通过金融机构投资运作产生收益(含正负收益)后流回个人或机构手中,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投资于天弘基金创造出的余额宝产品;(2)流入京东、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购物支付及消费,资金流向出售商品的个人或机构(即商户);(3)流入阿里金融、宜信、拍拍贷等网络融资平台及Facebook、人人网等社交金融领域,通过小额信贷及P2P 模式流向有资金需求的个人及机构,促成资金供需双方的借贷关系。在通过互联网金融企业运作的资金产业链中,主要有电子商务、搜索引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各项终端设备为其提供技术、安全及便捷上的服务。另一方面,个人及机构的资金还可以通过另一主体商业银行销售网络银行产品及服务实现互联网金融。在通过商业银行运作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中,主要有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等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及其他支持。
图4 互联网金融产业链结构
上述三类金融产业链的实证结构分析说明金融产业链的横纵向基本形态在中国金融市场中表现并不明显。其中,横向产业链条不完善,金融机构之间未形成有效链接的战略联盟和合作组织;纵向产业链条过短,主要是流通环节的内部链条,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较少,且在前后关联领域的进一步延伸有限。
市场是引导金融产品在产业链中流向的主导因素,各交易主体受到利益驱动参与产业链分工。完善金融产业链需要创造有利的制度条件,为此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导向,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同时适当放宽金融监管和政府干预。政府应加快推进利率等金融工具市场化,将政策重心放在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管理、完善市场建设和促进市场创新等方面;放宽行业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金进入,允许小型金融机构参与,在严控金融风险前提下将参与资格从大型商业银行向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延伸;放权券商,积极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增加金融产品的流动性,建立无缝对接的多层次金融体系,为完善金融产业链创造有利条件。
混业经营模式能够扩大和完善金融产业链中的横向链条,促使金融企业基于资源、人才、管理、技术、体制等要素的共享形成横向链接的战略联盟和合作组织。中国应进一步夯实金融业分业经营基础,在金融机构稳步发展和金融市场逐渐成熟的情况下试行和扩大混业经营,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等新型金融模式。政府应鼓励金融产业内部各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合作开展业务,积极有效地整合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各部分战略联盟。
加强金融产品研发能够向前延伸纵向链条,完善金融服务功能能够向后延伸纵向链条。在前向延伸方面,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研发,创新金融衍生品、理财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信托产品、公募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扩大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池种类(汽车贷款、涉农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节能减排贷款、资源开发利用贷款、文化创意产业贷款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等),政府对创新的机构、企业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发行创新产品的机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强金融人才培养,成立金融培训公司、金融人才培养教育机构,加强学校、研究所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促进和实现金融型产学研一体化。在后向延伸方面,政府应完善金融产品定价及收益机制,提高金融产品在市场的认可度和吸引力,保障金融产品的后续服务顺利进行;完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功能,加强对金融媒体机构、投资咨询机构、个人理财机构、金融展览机构等产业链下游机构的管理和培训力度,使其具备有效服务金融市场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金融产业链以实体产业为支撑并为实体产业提供服务。金融产业链的过分延长和细化会增加实体产业内企业的融资成本,阻碍实体产业发展。延伸金融产业链不是脱离实体产业的过分延长,而是将金融产业链延伸至实体产业,实现与实体产业的紧密衔接。为此,中国政府应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促进供应链融资业务;还应将金融产业链与工商产业链有机结合,实现与汽车金融、住房金融、资源金融、文化艺术品金融等产业对接的金融模式。
同时,金融机构应科学看待互联网风暴,积极借用互联网新技术创新互联网金融业务,借用金融大数据基础和金融云计算技术改进创新金融服务功能。金融监管机构应辩证看待新金融发展,适度监管以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等形式出现的影子银行业务,积极引导汽车、住房、资源、文化艺术品等实体产业与基金、信托、证券、银行、保险、租赁、财产管理等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多功能复合型金融产业链的构建与完善,将金融产业链的线状形态拓展为网状形态。
[1]朱德位.金融产业化的思考[J].浙江金融,1996,(10):11~13.
[2]Choi,S.R.,Park,D.,Tschoegl,A.E.Banks and the World's Major Banking Centers[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1996,123(4):774~793.
[3]Malmbeg,A.,Maskell,P.The Elusive Concept of Localization Economies:towards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Spatial Clustering [J].Environment Planning,2001(34):429~449.
[4]Jessie,P.H.,Poon,B.E.,David,Y.Rank SizeDis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2004,27 (4):411~430.
[5]Sidney,C.The Earnings Performance of the Consumer Finance Industry [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60(3):387~406.
[6]Rajan,G.,Zingales,L.Financial Systems,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Growth [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98,17(4):467~482.
[7]Corpataux,J.Olivier,C.Thierry,T.The Expansion of the Finance Industry and Its Impact on the Economy:A Territorial Approach Based on Swiss Pension Funds [J].Economic Geography,2009(3):313~334.
[8]束兰根.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金融产业链发展研究[J].新金融,2010,(9):11~14.
[9]刘以研,王胜今.信息化背景下的移动金融产业链[J].情报科学,2013,(5):138~141.
[10]蒋畅.铁路多元化经营企业产业链构建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8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