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乐峰,杨治理,赫天仲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郭乐峰,杨治理,赫天仲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目的:对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1000例,在受血前进行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即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 1/2).对受血前感染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6例为抗⁃HCV阳性,阳性率为0.6%;有12例为抗⁃TP阳性,阳性率为1.2%;79例为HBSAg阳性,阳性率为79%;2例为抗⁃HIV 1/2阳性,阳性率为0.2%;所有患者中,阳性为男性的有69例,阳性率为13.21%,阳性为女性的有30例,阳性率为6.27%;通过分析发现,男女感染性疾病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能够确定受血者是否在输血前就患有上述与输血相关的传染性疾病,能够及时避免一些因输血而出现感染疾病所导致的纠纷,也可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从而进行预见性管理,对于降低感染率,保证患者健康有重要意义.
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指标
在临床急救和治疗中,输血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及时为患者补充血液,挽救患者的生命,让患者能够尽快康复.然而,输血中用到的外来血液,经常会带有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引发因素,发生因输血引起的血源性传播疾病[1],如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等,从而引发不少的医疗纠纷.因此,为了减少血源性传播疾病,避免医疗纠纷,保证患者安全,本研究选取1000例需要输血的患者,在受血前分别进行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全力履行医院在输血工作中的义务和职责,有效地控制了血源性传播疾病,保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1一般资料 选取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1000例,其中男522例,女478例,年龄18~63(平均36)岁,在输血前采集好所有标本.
1.2方法 采用金标法进行抗⁃HCV、抗⁃TP、HBSAg、抗⁃HIV 1/2的初检,分别由上海伊德科技有限公司、美国美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北京蓝十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试剂.采用ELISA法进行阳性标本复检,由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试剂.进行试验时,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两次的检测结果一致才能确诊.以试剂说明书中规定的Cut⁃off直作为检测结果判定的标准,阳性为结果>Cut⁃off值作为夹心法检测时的标准;阴性为结果<Cut⁃off值作为竞争法检测时的标准[2].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本研究的1000例受血者输血前抗⁃HCV、抗⁃TP、HBSAg、抗⁃HIV 1/2的检测结果显示:6例为抗⁃HCV阳性,阳性率为0.6%;12例为抗⁃TP阳性,阳性率为1.2%;79例为HBSAg阳性,阳性率为79%;2例为抗⁃HIV 1/2阳性,阳性率为0.2%;所有患者中,阳性为男性的有69例,阳性率为13.21%,阳性为女性的有30例,阳性率为6.27%;通过分析发现,男女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1000例受血者输血前抗⁃HCV、抗⁃TP、HBSAg、抗⁃HIV 1/2阳性情况 [(n)%]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患者及其家属都认为输血能够非常有效地治疗和改善疾病,但对输血带来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并不了解,对输血的风险认识不到位,还有部分患者在自身的感染性疾病症状不明的情况下,不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对自己的疾病也毫不知情,在经过医院输血治疗后,自身潜伏的感染性疾病一旦发作,就会认为与输血有关,从而引起了一些医疗纠纷.如果医院在为受血者输血前没有进行相关的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查,就无法提供无责任举证,这会给医院造成一定的经济和名誉损失.因此,在为受血者输血前,有必要进行抗⁃HCV、抗⁃TP、HBSAg、抗⁃HIV 1/2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查.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有部分患者在入院前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乙肝以及丙肝等感染性疾病,这些感染性疾病并非由医院的输血而造成.本研究也发现,在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中,抗⁃HCV、抗⁃TP、以及抗⁃HIV 1/2三项均与其他文献相似,HBSAg的感染率虽然最高,男55例,女24例,共79例,却低于其他文献,这可能与近年来乙肝疫苗的普及有关.
血液中心对献血源进行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虽然进行初检和复检两次检测,近几年还应用灵敏度更高的核酸检测,提高了阳性检测率,但由于窗口期的存在,核酸检测也仅仅是缩短了窗口期,降低了漏检率[3],仍有感染的机会.故临床上严格按照输血指针进行输血,可有效地降低临床的感染率[4].
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抗⁃HCV、抗⁃TP、HBSAg、抗⁃HIV 1/2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查,不但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还能及时发现传染源,使医务人员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这对患者的管理很有帮助.同时还可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病室的安排,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必要时还可限制患者的活动[5],进行消毒隔离等措施.此外,检测结果还能为医护人员的安全措施提供准确的资料,在接触阳性指标患者时,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在做穿刺、抽血、注射等操作时,必须使用隔离防护服,佩戴一次性手套等,阳性患者用过的医疗物品、器械等要严格管理,统一消毒,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医院的感染率,确保医疗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1]彭 蓉.2126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7):3161.
[2]郑 萍,刘如平,易婷婷,等.73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4(7):1235-1237.
[3]黄劲松,刘世国,张军霞,等.血液HBV、HCV和HIV核酸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3,26(2):95-97.
[4]郭 黠,蒯迪文.临床输血研究进展综述[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8):2499-2502.
[5]孙媛媛,刘建忠,陈方祥,等.仪器法和目视法对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影响的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14,41(3):354-356.
R446.6
A
2095⁃6894(2015)10⁃055⁃02
2015-08-11;接受日期:2015-08-22
郭乐峰.E⁃mail:guolefeng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