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丁浩宇 尹玲玲
抓问题 攻头条:地市党报如何解决头版头条量与质问题
——从《仙桃日报》实践谈起
□ 文/丁浩宇 尹玲玲
作为地方党报,头版头条常常陷入“捉襟见肘、无米下锅”的窘境,许多新闻价值不高的稿件无奈占据头条位置,导致读者有意见,市领导不满意。近期,仙桃日报社提出“抓问题,攻头条”思路,积极探索解决头版头条劣缺现象的路径,收到明显成效。
地市党报 头版头条 新闻业务 仙桃日报
新闻业界常说,头版头条是报纸“皇冠上的明珠”。然而,不少地市党报由于采编人才不足、信息源贫乏等原因,导致有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内容厚重的新闻稿件偏少。通常情况下,记者采写的稿件呈现三个“缺乏”的境况。
缺乏硬新闻。众所周知,新闻是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传播。这里特别要强调受众是否关心。一些会议、例行的领导视察、工作会谈等,有多少受众关心?我们始终认为“报纸的主体是新闻,本质是信息”。试想:如果一张报纸连新闻都没有,还会有人看吗?打开我们的报纸,出现的是“六多六少”的现象,也就是,“领导活动多,民生新闻少;经验新闻多,事件新闻少;材料新闻多,深度报道少;人云亦云的多,独家新闻少;粗放经营的多,重头策划少;关系稿件多,鲜活新闻少”。
缺乏重大典型。推出重大典型,是媒体赢得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有力手段。《楚天都市报》推出的“偿还良心债”“人链救人”“暴走妈妈”“信义兄弟”“大山师魂”等一系列重大典型,传播真情、大爱、感动,弘扬正气、无私、奉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深受感动、激励和鼓舞。在社会价值多元化,一些人甚至精神空虚迷茫的今天,这样的报道像阳光般驱散阴霾,像清泉般涤荡污垢,对于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影响;对于凝聚人心,弘扬正气,产生推动作用。“满天繁星不如一轮明月。”虽然对多数地市报而言,这样的重大典型可遇而不可求,但地市党报同样要善于挖掘发现身边真善美的重大典型,营造健康向上、鼓舞人心的人文气场。
缺乏独到评论。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现在党报的新闻评论倡导两个基本取向,一是追求鲜亮的独家观点,二是倡导个性化写作,追求个人风格。好的新闻评论,要求题材的本土化,紧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现场采访、调研和了解情况,以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来增强党报新闻的舆论引导能力。而评论员队伍实力不强,是地市党报的软肋。
头条难写,头条难上,头条匮乏。症结在哪里?症结就在于许多记者不会抓问题,没有全局观念,题材不重大,导致所写的新闻作品缺乏显著性、时新性、趣味性、接近性等特点,新闻价值不高,离头条要求甚远。
什么叫抓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就得把问题提出来。”可见,这里所指的问题,并不是单纯指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而是主要指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中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矛盾。
那么,抓什么样的问题?
一是抓“两头”结合的问题。所谓“两头”,即“上头”和“下头”。研究“上头”,就是经常学习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的决策指示和工作思路与意图。作为地市党报记者,就是要想市委书记、市长想的事。研究“下头”,就是要研究基层干部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实践证明,“两头”无论抓住哪一头都能做出好文章来,在“两头”结合上做文章,那更是报纸急需的优秀新闻作品。
二是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这类问题,不是偶尔发生的,也不是个别的,是具有事物发展动向的问题。有的是新生事物的萌芽,有的是一种倾向的先兆,报纸还没报道过,领导人的讲话和有关文件上,暂时还找不到根据,一部分人对此还持有不同看法,等等。记者及时把这些问题反映出来,就能起到扶持新生事物生长,抑制不良倾向蔓延的作用。
三是抓“热点问题”。所谓“热点问题”,就是人们议论纷纷的问题。一个胸中无“热点”的记者,也是敬业精神差、责任心不强的记者。人们对哪个问题议论纷纷,你就去抓哪个问题。抓住它进行报道,就能引起读者共鸣。
四是抓时效性强,稍纵即逝的问题。时效的新与旧,对增强新闻的价值非常重要。特别是那些突发性事件,只有快采快发才能不失掉新闻价值。
五要抓“以小见大”的问题。鲁迅先生说:“太伟大的变动,我们会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须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他的全盘,我们也可以表现他的一角。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在抓问题写新闻上,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这个看法。
办法总比困难多。仙桃日报社积极探索解决头版头条劣缺的问题,对症下药,四管齐下,一大批优质的头条稿件竞相涌出。
一是定调子。就是注重策划,打有准备之仗。每月初,在记者报送选题的基础上,仙桃日报社编委会围绕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重大题材进行周密策划,充分挖掘新闻价值,督促记者深入采访,推出一批受读者欢迎的鲜活新闻。例如,针对台资企业扎堆仙桃发展的现状,记者通过多方采访,完成了《日月潭挽手襄河蝴蝶兰比妍桃花(引题) 仙桃成为全省第二大“台商投资密集区”(主标) 引进知名台企42家 年实现产值90多亿元 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19.8%(副题)》,受到市领导肯定。“办证难”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找熟人、走关系”也是少数人办事的捷径。针对这种不正之风,结合市委市政府推出的“三证合一”便民政策,《仙桃日报》选取地税局这个窗口单位,提前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其中,《“不找熟人找窗口,不走关系走程序” (引题) 市地税局开启纳税服务标杆建设,铲除“熟人经济”土壤(主标)》作为头条推出,一改部门经验稿件的枯燥乏味,受到读者的好评。此外,策划也让仙桃本地新闻受到省级媒体青睐。消息《仙桃22家重组企业产销利占全市20%》连中两元,既是《仙桃日报》头版头条,也登上《湖北日报》头版头条。
二是下单子。记者部将每月报道重点列出清单,作为“规定动作”,要求每个记者带着任务勤跑基层联系点,按时按要求完成“规定动作”。俗话说“脚底板下出新闻”,但对于缺乏经验的年轻记者,一头雾水地下基层,通常只会眉毛胡子一把抓,采写不出有分量的稿件。提前“下单子”可以让记者做到心中有数,在采写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排位子。就是报社领导身先士卒,带队“走转改”,下基层“捉活鱼”。作为地方党报负责人,如果自己不下基层,只是想当然地“搞策划、定选题”,只会理论脱离实际,犹如纸上谈兵,出不了好策划、好稿件。从6月份开始,《仙桃日报》推出“情系基层记者行活动”,每位社领导都要带队下基层采访,并定期通报上稿情况。总编辑丁浩宇与记者邓一凡采写的稿件《为了一辈子的承诺》,记录了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张志阔在同窗好友车祸去世后,十几年如一日替其尽孝的故事。稿件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平安仙桃网、平安荆楚网相继转载,在公安战线产生强烈反响。仙桃电视台记者看到报道后,将其列为今年感动仙桃十大人物评选对象,并拍摄专题片。
四是奖票子。采写头条稿件与一般稿件不同,需要记者花大力气采访,下硬功夫打磨。对此,仙桃日报社及时出台措施,对于头条和因版面等客观原因未能作头条发出的重头稿件额外加分。同时,还开展了“仙桃好新闻大赛”,重奖好新闻,充分调动记者的积极性,鼓励记者沉下心写好稿。据统计,仅今年六七两个月,记者采写的非重要会议、非主要市领导活动的头条稿件达30条之多,对比以往,无论稿件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升。
(作者丁浩宇是仙桃日报社总编辑;尹玲玲是该报记者)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