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且朵
■ 猫运沉浮 ■
在明朝,有一位皇帝与猫的关系非同寻常,他以逗猫为乐,二十年不上朝。这个皇帝就是明世宗。
明世宗爱猫,是因为猫是他的救命恩人。因为皇帝喜好,一时之间明朝全国上下家家养猫。随着明世宗离世,猫的地位一下子“飞流直下”。尤其到了清朝,皇帝爱养狗,后来几百年间,那些曾被捧到天上的猫一下子被贬到地狱里,又因为猫的数量过大,故宫中的它们成了被人们虐待、宰杀的对象。
民国时期,故宫里没有风雨之忧,一些外边的流浪猫也悄悄跑进帝王的宫殿里蹭吃蹭喝,安家落户。那一段时间,猫又迎来了它们的繁盛期。
■ 重返故宫 ■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认识到猫给故宫和那些历史文物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尤其是夜晚的猫叫声,让古老的紫禁城像一座鬼城。
故宫决定铲除这些猫,开始对猫这种弱小动物进行血腥的“大屠杀”。一晃十几年过去,20世纪80年代到了,有游客一进故宫大殿就发现,汉白玉的柱子上有很多老鼠洞,而且故宫园林中还有黄鼠狼的臊味和臭味。而让保安们更头疼的是,为了保护文物,只要警报器一响,他们就得去抓贼。可是警报器经常响,但贼却不是人,而是黄鼠狼或狐狸。人们最开始弄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黄鼠狼,过了很久才知道,故宫里没有猫了,谁吃老鼠呢?黄鼠狼是来替猫补缺的。
就这样,那些猫又被悄无声息地请了回来。
可是这些猫不仅没起到多大作用,反而惹了大祸。一只名叫“秋千”的调皮好动的猫,一次刚刚生完猫崽,当有位外国游客走近猫宝宝的时候,它以为别人要抢它的宝宝,便张开尖利的爪子向人扑了过去。更糟糕的是,它的爪子上带有病毒,直接导致这名游客被感染。这让故宫的声誉在国际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因为这件事,故宫领导层开始针对是否允许猫留在故宫展开了大讨论。在反复的讨论下,故宫最终决定养猫。可问题是,养多少只合适?如何能妥善控制好猫的数量?如何让它们成为故宫的保护者?这被提上了新的考虑范畴和日程。
■ 再立大功 ■
2000年左右,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给那些猫编制,训练猫成为保安,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利用它们,还可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001年的一天,这些猫被送进了医院,还注射了针剂,随后,它们又被送回故宫,人们又开始好吃好喝地对待它们。
这些猫还不知道, 打完针后, 它们都有了编号和大名,比如有一只公猫被命名为“保泰”,一只母猫被命名为“平安”。这是单霁翔专门为它们取的名字,他的用意是:猫要成为保安,它们也要参与到保护故宫平安康泰的工作中。
故宫全院32个部处,有20多个收留流浪猫,几年来,故宫为这些流浪猫做绝育设立了专门的账本,共花费18 410元。目前,故宫已有181只流浪猫做了绝育手术。院长单霁翔大赞这些“猫保安”,“有了它们,故宫更没有鼠患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