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应萍(云南省昭通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如何迈上新台阶—以云南省昭通市为例
文│王应萍(云南省昭通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动物疫病监测,是通过技术手段对某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类型、变化,进行系统、完整、连续的调查和分析而得出的疫病流行趋势的过程,从21世纪初以来,国家对这项工作不断重视,每年安排监测任务,下拨监测经费。本人长期从事这个工作,感觉到它的发展,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现提出改进办法,希望同行批评指正,也希望昭通市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昭通市共有兽医实验室12个,其中,市级兽医实验室和镇雄县动物疫情测报站的兽医实验室2012年通过省级考核。其他部分县(区)兽医实验室正在申请省级考核。各兽医实验室均配置有酶标仪、干燥箱、生化培养箱、高压灭菌器和显微镜等动物疫病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测的仪器设备。
全市共有18人从事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平均每个兽医实验室1.5人,然而这1.5人也不是专职搞监测的人员,大多兼有其他工作。这18人中,硕士研究生一人,本科生8人,专科生4人,中专生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5人。
以前省里下达的任务都是各县采样送市里,除了疯牛病、牛肺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禽流感、新城疫等病原学监测送省里外,其他监测任务包括免疫抗体监测和感染抗体检测都在市里完成。最近几年省里安排的免疫抗体监测任务下达后,市里基本平均分配到各县,然后各县采集血清集中完成。主要是春秋两季防疫后采集血清做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禽流感、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抗体监测和布鲁氏菌病、马传染性贫血病等的感染抗体检测。
1.各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水平有限而且各县兽医实验室人员不固定。经常出现实验室人员调动更换的情况,每年经过培训的实验室人员学非所用,新到岗的人员又需要再学习培训,技术水平不能持续提高,难以适应疫病监测任务的需要。究其原因,一是基层领导对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缺乏了解和认识;其二,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培训机会太少;第三,有的监测人员虽然年年参加培训,但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愿动脑筋,只把培训当作观光和交朋结友的机会。
2.仪器设备补充不足,监测手段落后。目前各县区兽医实验室主要开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等血清学监测,对细菌的分离培养等病原学检测基本没有开展,特别是现在使用十分广泛的PCR仪等病原学监测的设施设备非常缺乏,至今全市没有开展。而重庆市全市32个兽医实验室,有21个配备了生物安全柜、仪、电泳仪、凝胶系统等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设备。
3.采样困难。一是兽医技术人员采样技术差,有些兽医技术人员对动物采集血样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反复戳几次不见血液流出后就再也不敢动手了;二是大多数养殖户拒绝采样,一个原因是心疼自己饲养的动物,特别是牛、马、狗等,不忍心看见鸣叫和流血。第三个原因是昭通市农村山高坡陡,农民居住分散,要牵拉动物到集中采血地点,基本要耽误半天至一天左右的时间,又没有补助或者只有很少的补助。现在农民也会算经济账了,觉得不划算。有的是看村兽医的面子,或者是亲戚,碍于面子不好拒绝。采样难似乎是大多地方都存在的问题,值得好好研究。
4.样品质量差。一是血液样品采集后,放置或者保存方法不当,导致样品溶血或者腐败;二是采集的样品数量少,不具有代表性、科学性、随机性;三是采样登记表不详细,做免疫抗体监测的样品对免疫背景不清楚,使得监测结果不具有真实性和指导性。
5.监测经费没有保障。实验室监测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兽医实验室检验检测试剂、药品、仪器设施、设备的日常保养及维修等开支,以保证兽医实验室能够正常运转。根据《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兽医实验室专项工作经费需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但全市绝大部分区县均未将动物疫病监测列入专项,通常需在动物防疫经费中列支,造成动物疫病监测经费较少。
6.兽医实验室检测标准更新不及时,检测试剂不稳定,且价格昂贵。由于国内诊断试剂发展滞后,目前国内动物疫病监测的诊断试剂种类较少,质量不稳定,有效期短,造成了诊断试剂主要选购进口试剂的局面,因而动物疫病监测成本较高。
7.对普通传染病诊断监测重视不够,新发动物疫病的诊断技术储备不足。重大动物疫病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长期以来,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从物资、资金、诊断、监测等方面得到了足够重视,但对一些普通传染病,尤其是地方性流行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和诊断支持不足。此外,缺乏对新发动物疫病诊断的技术储备,一旦发生新的动物疫病,从诊断检测层面上将会经受很大的考验和风险,从而会影响到疫情的控制和防控措施的制定等。
8.对监测结果应用不够。主要存在:出具检测报告不规范;缺乏疫情分析与风险评估制度。目前只有昭阳区监测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与划拨乡镇站防疫经费挂钩、与机关包片人奖惩挂钩、与乡镇职工绩效工资及与村防疫员报酬挂钩。大多数县没有充分发挥监测结果的作用。动物疫病抗体监测结果最少具有3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评估疫苗免疫效果,二是指导免疫程序(免疫时机),三是疫病诊断。目前主要是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评估,还没有充分发挥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对生产的指导作用。
1.加大对疫病监测工作的领导力度。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把疫病监测工作作为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向上要积极向各级政府汇报,争取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使领导在思想意识上加以重视;向下要在本系统内提高对动物疫病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指导思想,扎扎实实抓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为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提供科学的决策和依据。对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要认真落实,并对疫病监测制度的健全、监测网络的建立、动物疫情区域联防的开展、兽医化验室的建设等具体工作,要从资金上、政策上、人员安排上给予倾斜。
2.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动物疫病监测手段。资金和物资设备是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在制订监测规划的同时,将其监测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障监测和处置工作顺利开展。通过近几年国家对防疫工作的大力支持,基层监测工作得到迅速发展,基层兽医实验室检测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从实际工作看,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日常业务经费短缺的问题,基层兽医实验室检测的项目还不多,远不能适应当前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需要,还需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的投入,同时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理顺资金的投入渠道,保证监测运行经费和应急处置经费用时到位和专款专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3.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兽医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测任务的具体承担者。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硬件上,要不断加大对实验室的硬件升级改造,不断建立完善实验室环境控制设施、完成老化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担当升级等实验室硬件问题;软件上,要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培训,不断更新和充实相对专业知识,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监测队伍。
4.加强疫病监测队伍的建设。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队伍建设,强化队伍素质,稳定监测队伍,是保障动物疫病监测的基础,也是不断提高监测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一要积极培训现有监测队伍,不断提高其整体业务素质;二要高度重视和引进专业人才,构筑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其骨干带动作用;三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做到人员有编制,待遇有保障,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5.建立一系列的有助于调动疫病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动物疫病监测需要细心、踏实、爱动脑、勤动手、责任心强的高素质队伍,同时兽医实验室工作又是一项脏、苦、累和枯燥而单调的工作,所以要吸引优秀人才到这个队伍中来,应建立一些激励机制,比如增加培训机会和职称评聘优先考虑等。
6.应建立科学的动物疫情分析评估工作机制。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应建立四个中级以上职称参加的动物疫情分析评估组,定期将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一定时期的动物疫情分析评估报告,及时进行上传下达,让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当前的动物疫情形势,将更有利于动物疫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