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15-11-30/ 第01版面/要闻 /作者:●本报驻法国、德国、美国、韩国特派特约记者 邢雪 王远 青木 萧达 王伟●本报记者 高颖 ●汪北哲
11月29日,在德国柏林,人们手持标语参加游行呼吁世界各国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今天世界的焦点是法国巴黎,15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这里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前所未有。论及受关注度,近几年来气候变化问题远远不如经济危机、地缘政治冲突、恐怖主义威胁,尤其是巴黎两周前还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在这种情况下,众多领导人齐聚巴黎只有一个解释:会议太重要。按计划,此次气候峰会将努力达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确定2020年以后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责任。如果协议达成,将是一个重要里程碑,近年来地震、飓风、干旱等极端天气重创多国,都被认为与全球变暖有关。与2009年哥本哈根峰会不同,多方对巴黎峰会抱以期待,而中国做出的多项承诺与环保进步在迅速改变自己的国际环保形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昨天已抵达巴黎。在巴黎参加气候大会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29日对《环球时报》特别指出,这是中国首次由国家最高领导人出席气候大会。
“中国承诺”改变外媒印象
被简称为“COP21”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注定是30日最受世界瞩目的事件,大会试图在《公约》框架下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并适用于各方的”全球减排新协议,一定程度上确定2020年以后国际社会如何分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英国《卫报》29日评论称,这是对人类的一次真正考验。气候大会谈了20年,但进展迟缓,此次峰会涉及南北关系、穷国与富国较量、如何经济转型、谁为减排埋单等利益纠缠,看看未来两周美国人、巴西人、印度人等将做何选择?
“COP21”的冲击力首先是其规模和层级,大会共有4万多名与会者,包括各国代表团,2000多个非政府组织,3000余名记者。为了找到足够大的合适会场,会议不得不选择在巴黎北郊举行。在布尔歇展览中心,2800名警察和宪兵保卫18公顷的会场。法国外长法比尤斯28日表示,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递交了各自减排承诺,它们的排碳总量约占全球总排碳量的95%,他称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成功”。
“会议举行正值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努力谋求转型发展之际。地球村中的主要政治人物再次风云际会,作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中国和其所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备受关注。”英国广播公司对比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说,随着角色的变化,面对新一轮的气候变化多边谈判,中国不再欠缺政治意愿。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已在多个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就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环境保护做出承诺。
29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邹骥说,他从1997年开始连续参加了19年的气候变化大会,今年较之以往有一些显著不同:第一,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治共识比以往更强;第二,各方对气变大会的重视程度远超以往;第三,在过去将近20年时间里,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地位、担当、自信和影响力得到史无前例的提升。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29日报道称,在6年前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基本上被西方视为阻碍一项约束性的协议,现在,北京带来一连串雄心勃勃的承诺。“中国将利用本周的联合国巴黎大会,宣示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领导作用”。BBC称,2014年底,中国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首次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到峰值。本月初,“闪电访华”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联合签署《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首次同意支持每五年全面盘点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目标的总体进展。报道说,这两项承诺,曾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6年前努力规避的“责任”。
韩国KBS电视台29日报道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巴黎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前表示,此次大会协议的协调谈判过程中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相信大会开始后中国仍将发挥建设性作用。法国气候峰会工作人员奥斯特拉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见过中国国家主席,我想对每个人来说见到他都是一件大事,中国有阵容强大的代表团,可以在谈判中发挥很大作用”。
巴黎部署顶级安保
本次气候变化大会是法国历史上举办的最大规模国际会议,而两周前巴黎遭遇恐怖袭击,130人遇难,数百人受伤。十几天来,法国警方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上千次突击行动,搜寻境内威胁源,目前巴黎恐袭至少还有一名嫌犯在逃,法国仍处于紧急状态。
巴黎安保措施已被无数次拿到放大镜下:11月13日以来,已有近1000人被当局认为会带来安全风险而被拒绝入境;当局安排8000名警员负责边境检查;2800名警察被调派到巴黎北郊会场执行安保任务;袭击事件后,法国在国内不同地方调动12万名军警;包括气体钢瓶、真空溶剂、烧烤点火器以及鞭炮等在内的易燃物品均禁止销售和运输,直至12月13日;巴黎一些主要道路将被封锁两天。法国内政部长卡泽纳夫说,“由于国家面临高度威胁,一切资源都可用来为气候变化大会及其周边提供最大程度的安全”。“我不认为我们还可以在安全措施方面走得更远,”法国反恐专家布里萨尔对《纽约时报》说,“在紧急状态方面,已经到顶了。”
“史上最强安保!”德国《图片报》29日称,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给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蒙上了阴影,法国希望给世界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我们不会被伊斯兰极端分子和其他恐怖分子所吓倒!英国广播公司同日则报道称,巴黎恐怖袭击反而鼓励了他国领导人前往巴黎展示对法国人民的支持。
各国代表基本都不怀疑,连环袭击造成的阴影会增加协议达成的机会。加拿大通讯社报道说,魁北克省长库亚尔29日会和一些政治领导人一道前往巴塔克兰音乐厅,巴黎13日的恐怖袭击就发生在这里,数十人在此遇难,届时库亚尔等人将献上鲜花悼念死者。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8日接受美国CBSNEWS采访时表示,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气候变化问题,将影响一些受挫者,他们中失业的年轻人可能加入外国恐怖组织。《印度斯坦时报》29日说,“伊斯兰国”(IS)已宣称对巴黎恐袭负责。历史学家说,IS在叙利亚崛起与全球变暖有关,2006年-2010年叙利亚出现历史性干旱,导致在诸如霍姆斯、大马士革等地方150万农民和牧民背井离乡。华盛顿气候与安全中心学者弗朗西斯科称,研究表明叙利亚的干旱“由于气候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2到3倍”。还有报告显示,由于全球变暖而加剧的水危机在中东和非洲导致了致命冲突,这引发了前往欧洲等地寻求更好生活的难民潮。
协议成败系于美国?
“世界在担忧气候变化,地表温度不能再升高了,这是每个人的责任。”29日,印度总理莫迪通过电台向全国发表讲话,他称,印度将提高利用太阳能。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评论说,“印度领导人希望被视为一个问题解决者”,而“印度的体量使得它对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都至关重要。”此外,在刚过去的周末,53个英联邦国家举行峰会就气候变化问题协调立场,他们声称遵守本世纪内保持全球温度比工业革命前增长不超过2摄氏度的目标,要求支持在气候变化中更脆弱的国家。
29日,从悉尼到柏林世界多个城市出现示威等活动,环保主义者借此呼吁重视气候变暖问题。韩国《亚细亚经济》报道称,本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前,美国、中国、日本以及欧盟等都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
BBC说,峰会仍有很多难点:一些国家拒绝接受2摄氏度的提法,表示必须以1.5摄氏度为标准,另一些国家则提出要在本世纪中或本世纪末令世界“脱碳”;相关计划是否每隔五年就需要进行审查评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助问题。报道称,一个关键问题是协议将采取什么形式。例如,美国不会签署一个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因为在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它被通过的机会很小。美国首席谈判代表斯特恩上周表示:“我们寻求的是一个广泛而且真正全面参与的协议”。他称,“一个要求实质法律效力的协议目标将使很多国家无法参与”。BBC报道说,对此,欧盟和不少发展中国家都不认同。美国《费城问询者报》评论说,奥巴马努力协调在巴黎达成一份关系其政治遗产的气候变化协议,但他的一只手被绑住了,美国国会甚至就全球变暖是否属实还未达成一致。
英国《经济学家》28日以“看到曙光”为题刊文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各国首次准备达成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结果一只大猩猩挡了路。当时最大的污染国家美国,不同意强制性减排,几乎扼杀了协议。现在,中国是排放最大的国家,没有这个国家,全球协议就没法达成,但中国已开始改变。报道称,否认气候变化这种事在中国政治领导层中出奇的少,他们当中有些读的就是工科。他们知道,他们的国家会遭受全球变暖的一些最糟糕后果:中国北方现在已越来越热和干旱,未来可能变本加厉。文章说,政治人物还十分清楚,他们国家的城市居民受够了呼吸有毒空气。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环境和政策学者费德理乌斯2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谈及中国是世界头号排放大国时,至少应看到两个事实: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人均排放数字相对不突出;中国是世界最大外贸国,许多商品的最终消费者其实是外国人。
邹骥对《环球时报》说,中国在气候变化的应对上发生变化,和这些年国内外形势的很大变化有关。从全球来看,过去总是西方人压我们减排,但今天不管有没有他们施压,我们都会节能减排,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这是我们自己要做的。过去总有人批评我们做得不够,但中国现在在提高能效等方方面面取得的成绩,在全球范围看都很显著。邹骥认为,中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也发生巨大变化,中国迈入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GDP从几百美元增至8000美元,我们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转方式调结构,这些改革和经济转型的迫切性及自觉性是最主要因素。我们已经提出绿色低碳的国家战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国内发展战略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致性空前提高。中国正在从被他人要求变成一个领跑者,同时致力于建立公正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