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时候,她就明白自己想成为一名发明家,但被学校的职业顾问告知,工程学校不收女生。后来,她想着也许有人需要设计新的开瓶器,就学了家政学。
1945年,她21岁,从雪城大学家政学院的应用艺术与设计专业毕业,被军队作业治疗师的培训项目录取,开启了职业生涯。为配合病人的个体情况,她为每一个人设计相应的治疗方案,调整最适合的设备状态,辅助他们能够独立地握住勺子、叉子、笔。
1966年,她42岁,以少校的身份从军队退休,开办了一家私人诊所。她的病人是那些失去平衡的孩子。此前,美国没有一位作业治疗师这么做过。
1984年,她60岁,从新泽西搬到佛蒙特,成为当地学校的咨询师。1997年,73岁的她重返校园,成为一名画家,这对她之后画设计图纸大有帮助。
2013年,她见到了设计咨询公司IDEO的创建人大卫·凯利,她相信自己独特的生活阅历和设计可以打动对方,就用打字机打了一封自荐信。当时他们恰好打算设计一些专为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工具,于是她被邀请加入。那一年,她89岁。而那里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大都在30至35岁之间。凭借她的经验、见识、创造力和问题解决型的天性,她的建议很经用,她也因此受人尊敬。她说:“如果你要为老年人设计产品,就去问他们需要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们需要什么。我们不需要粉色的手杖或者珠宝镶嵌的药盒,我们需要能让我们更加独立、安全,给我们带来乐趣的高效设备。”
她,就是女设计师Barbara Knickerbocker,91岁高龄的她正在硅谷实现着这场用一生的热情去追逐的发明梦。“我不期望每个人能像我一样享受工作,但如果你没有可以证明你是在积极生活的东西,不管你是最能编织的还是仍能弹奏优美钢琴的,你都失去了身份。对我来说,我工作着,就是我的身份。”
达人探微:
1. 实现梦想永远不晚。拥有梦想很简单,难的是如何实现梦想。10岁的时候,Barbara就梦想着成为一个发明家,一直到91岁高龄,她也没有停止追逐发明梦的步伐。她用81年叩开硅谷大门,也用81年告诉我们要永远怀着梦想,永远为实现梦想做准备。
2. 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Barbara说过:“如果你要为老年人设计产品,就去问他们需要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们需要什么。”懂得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她才能给出更好的建议,设计出更能贴合老年人需要的产品。如果凡事都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不妨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一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 永远不要看低自己。91岁高龄却依然对设计抱有极大的热情,依然像个年轻人一样从事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Barbara从未因为自己比同事们大六七十岁而感到担忧。相反,她很乐意运用自己的经验、见识、创造力给出合理的建议。所以,永远不要小看自己。要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