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富+闵燕
高考阅卷,我们既能发现一些关注社会现实、关心身边生活、叙写真我体验、抒发真我情思、表达真我认识的真情作文,也难免会碰到许多格式化、套版化、矫情化的“新八股”文、伪文化作文,即俗称的“套话作文”。这类作文的最大特征就是大量引用不恰当的古诗文等“文化”元素,内容上完全是“为文造文”。这类文章语言越来越华丽,表达越来越矫情,文章的“诗意”似乎是越来越浓郁,很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况味。可是掩卷而思,却发现读完全文,大脑竟然一片空白,不知所云。
如果是为追求华美的语言外表,而忽视内在意蕴的表达,为赋“诗意”强为文,则令人担心,令人不屑。因为这是以辞害意,本末倒置,是对写作本质的违背,是人品的虚浮与庸俗在写作中的映射。
为何高考作文中的“伪文化”倾向欲禁不止?我们认为,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学生情感体验的空洞、单调。尤其是在这个数字化的网络时代,作为新时代的新新人类,与上一代在审美观、价值观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文化、亲情、趣味、哲思成为了他们的盲点,地域文化、山川文化、建筑文化、艺术文化等等关涉较少。这就导致了“伪文化”作文的泛滥。其二,教师的功利引导。经过一些阅卷老师的夸饰性点评和“满分秘诀”之类书籍编写者的追捧,不断蔓延到社会,流入到课堂。有些教师也急功近利,随之总结出“优秀作文”的写作模式,不少同学则争相模仿,剪辑拼接,并以风花雪月、茶香酒趣等来虚化所谓浪漫超然的情调。此种倾向,直接冲击着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导致“伪文化”作文在高考考场上泛滥的重要原因。
如何在考场作文中避免这种华而不实的“伪文化作文”倾向,写出真正的自然大气、文采飞扬的个性化作文?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立意高远显大气 不能限于材料要求或自己的狭小天地,要跳出个人小圈子,从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视角上换位思考,分辨是非,权衡利弊,使观点有高度,眼观大世界的云卷云舒,文写古今中外的政文史哲。如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圆》的片段:“方与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也。方在先,规、制前置,万物勃发而有序也;圆在后,进、退有据,物理缓急而折冲也。方者,世之经;圆者,事之纬,经定而后纬成,方定而后圆畅,此方圆之所以和谐也。方辨异,圆统同,方圆之间,如日月,如男女,如阴阳,功能、信哲一统,天下可定矣。”文章从哲学的角度,对“方”与“圆”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兼及物理、地理、人文等知识,纵横捭阖,视野高远。再如2012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正确对待改变》的片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正变得更加便利,可我们与人交流的一颗心却不能改变,应该一如既往地真诚、热情;我们的防盗措施越来越高级,但却不能让竖起的铁门将我们的心也隔阂开来,改变我们心的温度,让它变得冰冷,待人冷漠;我们的交通正在逐渐发达,人们正努力改变交通方式,努力提高着行驶速度,可是交通质量怎么也在改变呢?”文段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思考人际交往、交通方面的改变带来我们的思考,视角多元,思考理性。
心中有爱有人气 作文最重要的,不是技巧,也不是方法,而是情感。有情感,才有人气,有人气,才有生命。这种人气,来自考生心中的真爱。心中的爱有文化,有社会,有对苍生的、对生命的大的关怀,把心中的大爱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才是好文章。如2014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流连于平凡的幸福》的片段:“有些人流连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幸福,人生对他来说便如一次读书的过程,从白纸黑字中咀嚼,感悟平淡如水的美好。有人说,高三是当时痛苦、过后幸福的人生阶段。但是若有可能,我却希望永远将时间静止在高三,因为在这时,有最爱我的家人陪在我身边,逗我开心,让我从紧张中暂得喘息,有我最爱的挚友与我相互扶持,共同培养一棵名叫梦想的树,有了这些,结果已不重要,这其中的爱与感动早已超越了一切。”作者对生活的爱、对学习生涯的爱、对亲友的爱,让文章变得动人、真实,这样的文章不同于那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之作,势必会很快激发阅卷者的情感共鸣与赏识。
关注生活接地气 优秀的作文要关注社会人生,把社会焦点、人生问题纳入作文之中,联系实际,联系具体的社会生活。作文立意要关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选材上,要注重平民化,注重情感,注重热点,注重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文化背景。如2012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人在风中》的片段:“高楼大厦取代传统民居,开发区取代自然名胜,而“瘦肉精”“毒黄瓜”“回炉面包”则体现了人心在“现代风”和“唯利是图风”中的改变,而这些被“风”吹倒在潜规则洪流中的人们是不是也缺少一颗赤子之心呢?生活在社会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风”,既会像母亲的手那般轻轻抚摸,也会像挨巴掌那般疼痛,现代社会变化的东西很多,我们不能阻止时代的发展,但我们可以保持一颗不变的赤子之心。这样,我们就能一路花开,一路阳光。”作者联系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呼吁在时代进步中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用这份“不变”扶正社会道德大厦,倾注了作者强烈的道德责任意识和人文情怀。
锤炼语言展才气 锤炼语言能充分展示你的才气,所以我们要精雕细琢语言,特别要恰当引用名言。引用得妥帖、不着痕迹,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语言洗炼、纯熟,自然而流畅,幽默而含蓄,就能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借助自然景物来表情达意,或比喻,或联想,或拟人,善于由此及彼,以物喻人,就能化抽象为形象;句式富有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反复,或反问,就能让文章灵动、活泼。如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圆》的片段:“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它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瑞,阴披霓裳,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曰‘水无常形。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文段仿文言口吻,铺排成文,酣畅淋漓,意蕴悠远,高远大气。再如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一杯春醪寄余心》的节选:“而元好问曾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格调与其品性的背离,有时并不是性情相伴,或是作者在作狂野挣扎,或是反其道愈见其力。顾城的诗天真纯朴,他却亲手杀死妻子;凡·高的画绚丽奔放,他却癫狂地割下左耳。我们能说他们的品性恶劣、思想卑劣吗?当世界以痛吻我,我在报之以歌后,内心的苦苦挣扎或许会蒙蔽我纯洁的心,但内心会在挣扎之后平静如初。卢梭在《忏悔录》中极尽猥琐之能事,而谁又能否认他卓然脱俗的品性、高雅勇敢的追求呢?作品与人品的背离,实则乃内心更坚定的追索啊!”作者对名言、文人掌故如线串珠,如数家珍,语言酣畅,句式多变,使原本较为抽象的“作品与人品”变得真切可感。“下笔如有神”的背后彰显了作者“读书破万卷”的文化底蕴。
“张扬自己的个性,自然率真地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思想”,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我们作文与人格塑造的要求。我们在写作中,要自然地表达自己真实与鲜活的生命,让文章承载生命的印记;摒弃那些“为赋‘诗意强作诗”的写作,摒弃那虚伪与低俗的写作。多一点文化气息,多一点文化意味,心系一份责任,身披一袭清朗,留下几分清醒与理性,彰显几分人气和才气。如此,高分甚至满分可逆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