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绥西大地上的故事

2015-11-30 12:26郭勤华
六盘山 2015年5期
关键词:日寇乌镇

郭勤华

绥远省,民国18年(公元1929)1月正式建立,首府为归绥(现呼和浩特市)。抗日战争时期省会为陕坝(今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绥西是归绥以西的地区,大致包括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淖尔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等,历为国防要地。民国29年(1940)1月至2月的绥西战役,是国民党第8战区部队在绥远省(大概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西部地区与日军驻蒙古的部队以及伪蒙军队进行的一系列作战中的一次战役。

2015年5月,我和同事有幸前往内蒙古自治区临河、五原、乌拉特中旗、包头、达拉特旗等地进行实地走访考察。当地方志办的同志带我们走访了与抗战有关的地方,讲述了他们视野中的绥西抗战,有几位农民也给我们讲述了他们从老人那里听来的相关的故事。

五原大捷

内蒙古五原县属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平原北边,总面积2492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乌加河流贯全境,农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秦时五原属九原郡。史载三国名将吕布是五原人。北魏沃野镇(五原县)起义被史学家列为影响中国历史的百件重大历史事件之一。1912年,改五原县。1925年,冯玉祥将军率西北军在五原誓师起义,为纪念此义举,曾一度改名为“义县”,也是傅作义将军抗击日寇入侵获得大胜的地方,史称“五原大捷”。

在五原,我们身临五原誓师台,地方志办的赵主任、任老师讲述了冯玉祥五原誓师的经历。五原烈士陵园高耸的三棱形纪念碑颇具气势。陵园纪念馆里,一幅幅形象逼真的绘画展现并解读着70年前五原大捷的全过程,正确的决策,灵活多样的战术,诸如阻击、伏击、奇袭、夜战、掏心战、攻坚战等,真是让人感叹。在整个战斗中,中共地下党组织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发动全民参战,铁锹、锄头、大刀加棍棒,与日寇拼杀,经过三昼夜的激战,日伪军全线崩溃,全歼日伪5000余人,中国军队取得五原大捷的胜利。

迎着初夏燥热的风,立于五原城北乌加河畔,听着陪同人员的讲解,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在烈士陵园里看到的乌加河阻击战的绘画图,那英勇作战的场面,映射着军民们追求胜利与和平的梦想。而那次伟大的战役中,日寇援军未能通过乌加河,只得仓皇而逃。

乌不浪口战斗

乌不浪口,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二狼山下,蒙古语“乌布拉克”之音转,意为大水泉之口。

驱车赶往乌不浪口,它在乌量素太、德岭山乡和温更苏木交叉处,西侧有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是为1940年初在乌不浪口阻击侵华日军牺牲的宁夏马鸿宾部马腾蛟三十五师(亦称西军)的烈士而建的。塞上五月,风紧沙急,走进陵园内,整个陵园显得一片萧索,然而,在陵园的纪念碑下却赫然摆放着不少花篮。海部长告诉我们,这里现在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到清明时节,就会有驻军、周围的青少年学生来前来扫墓。近年来,也有不少像我们一样不远千里来寻找忠魂者的调研人员或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前去拜谒。她说这里被当地人称为乌布浪,在古文献中称为“满夷谷”的地方,也正是3000多中国军人抗击日军向西进攻后留下无字之碑的地方。一段无法也不该被忽略的悲壮史诗!战斗结束,军方来不及打扫战场,当地爱国民众在冰天雪地中匆匆埋葬的烈士遗体无法细数。战争过去了三个月后,马鸿宾部队的善后人员重返这一带,寻找阵亡官兵的遗体,仍然发现与敌人发生肉搏战的士兵遗体多具,有名有姓的烈士遗体有148具,善后人员以回族礼仪将他们安葬于乌不浪口西侧。限于战争环境,当时的烈士坟墓均以石土堆成,各成一小石土堆,墓与墓之间横成列,竖成行,墓前各立一小砖铭碑。1986年,乌拉特中旗有关部门实地勘察,依稀可辨的烈士墓砖碑刻名者仅83位。2003年,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根据烈士亲属和生前战友的意愿,将乌不浪口抗日烈士公墓重新修缮并扩建为烈士陵园,供烈士亲属和人民群众凭吊缅怀。修缮后的陵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由烈士墓地、纪念广场、周边绿化带等组成。纪念广场修建了抗日英雄纪念碑和汉白玉围栏及墓座,纪念碑东西两侧修建了两个汉白玉浮雕照壁和大理石简介碑刻。整个陵园肃穆庄严,大气壮观。

乌不浪口是绥西的商贸大通道,由呼和浩特、包头西进,这里是必经之地,距离蒙古国边境不到二百里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乌镇就是这个商道上著名的商业集散地,晋商在这里居多,著名的有18家。

我们身处的乌镇,已不是抗战以前的商贸乌镇。乌不浪口战役时,日寇入侵者焚烧了远近闻名的乌镇。回望历史,于我们而言,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疼痛,但缄默却没有道理,我们希望获取更多的真相。乌镇的老人们,他们的父辈目睹过日寇在乌镇杀人放火的罪恶,他们记忆的胶片上留着不会褪去的悲痛和屈辱,他们的诉说蒙着岁月的沧桑和啜泣。一位杨姓老伯给我们讲述了他的小姑被日军残杀的故事,那是奶奶痛哭着说给他的。日本人进村后,家里人急忙躲在一处帘子后面,8岁的小姑因为害怕哭声不断,被日军循着哭声找见,他们先给小姑糖吃,哄着问一些事情,最后将小姑一刺刀杀害。老人的声音颤栗着,浑浊的眼里也许已经流不出泪水,但他的心里一定很疼很疼……

乌镇的名字留下来了。晋商的后裔们将在这里继续发展,而新的乌镇不会忘记历史。

新民堡的“西军”墓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位于包头以西,与包头仅黄河之隔,相距不到20公里,是包头通往鄂尔多斯市、陕西、山西等地的交通要道,鄂尔多斯市的北大门。达拉特旗土地面积8188平方公里,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庶。

新民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镇的一个行政村。

达拉特旗的王爱召镇新民堡村,是抗战时期马鸿宾81军32师(马腾蛟师)205团驻防地,当地人称这支部队为“西军”(因宁夏在包头以西,他们从地域方位来称呼)。达拉特旗地方志裴主任、王主任等陪同我们前往新民堡,城堡已毁于当年日寇的大炮轰击。在城堡遗址上,裴主任讲述了马鸿宾部与日寇在这里的激战及其凭借沙漠与日寇周旋的经历。曾经的黄沙、激战,眼前整齐的田畦,时空的隔离,让人产生恍惚之感。但历史是不可忘记的。这场攻坚战异常惨烈,“西军”500多将士捐躯。一条柏油路把新民堡村划分为东西两半,路的西面是一片树木,地势低凹,地名叫“店豪村”,战死将士的遗体就掩埋在这里。当年新民堡村“西军”驻防的地方,现在是一大片玉米地,我们在地边看到了刻有名字的青砖,问其因,当地博物馆的同志说,这里确有刻“205团机枪连”的青砖,他们曾在民间征集过。这是当时掩埋战友时为死者留下的记录,期待后人能通过砖刻文字知道死者的身份。70多年过去了,仍然没人完整知道那些长眠地下忠骨的名字。当地老百姓只有一个概念,他们是父母的孩子,他们是抗击日寇入侵的“西军”!

恩格贝

从新民堡驱车行驶20公里,中间路过展旦召, 是一处藏传佛教的寺院。新民堡战役时,马鸿宾军部就设在这里。由展旦召再西行20余公里,就到了恩格贝。恩格贝,蒙语是平安,吉祥之意,历史上曾是一个水草丰美,风景秀丽的地方。

恩格贝也发生过一场激战,当时是傅作义的部队,也有人说有“西军”。无论是哪个部队,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子孙。

当地人称当年激战的地方为“死人塔”。“死人塔”在恩格贝南边一处沙丘上,两个高矮不一的纪念碑矗立在沙丘之上,高的约6米,是恩格贝管委会代表当地政府立的。矮的约1.5米,是王明海代表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立的,无碑文。史料记载,这里发生的激战是一场埋伏战。当时日军利用地形特点埋伏在沙丘下面的村庄周围,当傅作义的部队进入村庄时,战斗打响,双方肉搏,从中午一直到黄昏,战斗之惨烈不言而喻,战死者300余人,被俘者100多人,有500余人长眠在这里。仰望黄沙弥漫的蒙胧天空,我不知道怎样来表达一个拜谒者的心情。

如今的恩格贝,历经20多年的发展,30万亩沙漠开始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已成为库布其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4A级景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公园恩格贝园区、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批低碳国土实验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在荒漠变绿洲的故事里有两个人,他们的事迹感动世界。一个是王明海,一个是远山正瑛。

王明海,恩格贝治沙公司经理。1989年,王海明带领一批志在开发沙漠的志愿人员进驻恩格贝,而此前他的职务是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副总裁。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30万亩沙海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他们不仅在沙漠里浇灌出了一片绿阴,还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集农、林、牧、渔、旅游、工业、科研等为一体的“靠沙吃沙”的经济模式。他将环保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真正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他在狂风沙暴中孕育出16万亩绿洲,被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媒体誉为“沙漠王子”,这是中央电视台给他的定位。

远山正瑛是日本农学家,生于山梨县,京都大学农学系毕业,曾任鸟取大学农学系教授,日本沙漠实践协会会长。20世纪90年代初,远山正瑛变卖了日本家产投身恩格贝治沙行例中。每天在中国的恩格贝种树10小时,一直到97岁。在他的影响下,日本7300名志愿者来恩格贝种树,种下树木300万棵,染绿黄沙4万亩。1个人,20年,让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迹般地冒出绿洲!

远山正瑛缘何来中国种树,坊间流传他和“死人塔”战斗有关系,有的说他当时是日军的文书,战前离开部队,有的说他的亲属或许就在那场埋伏战中牺牲……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自己的亲属来到“死人塔”祭拜后就留下来种树,每年3月至9月往返于日本和恩格贝。直到现在,他的后代还在恩格贝坚持种树,恩格贝宾馆有他常年包住的房间。那里的服务人员说,远山正瑛及其后代从不说起什么,很少和当地人交流。他和他的子孙们心里的寄托究竟在哪里,已经不重要了。也许茫茫沙漠中的4万亩绿洲能寄予他们的所思所为……

远山正瑛,这位胸怀世界的老人,于2004年2月27日因病去世,享年99岁。在恩格贝我们还看到为他修建的纪念馆,馆外围长9米,深9米,象征先生99岁,馆名由先生生前老友宋平题写。先生的骨灰就安放在基座里,馆中还展示了先生的部分资料和实物。

如今,恩格贝那场伏击战的遗址、遗址上的纪念碑,都被葱茏的绿色覆盖。数十万亩的沙漠绿洲护卫着70年前那些为人类解放而献身的英雄们!

猜你喜欢
日寇乌镇
忆东南警卫团将士
不朽的抗联战士
决战“青纱帐”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感赋
乌镇遇雪
自制石雷抗日的民兵英雄
雨中的乌镇,不一样的古镇
一墨乌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