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星,马莉,刘进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
成都经济区高职教育协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金星,马莉,刘进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
高职教育协作创新发展是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国家教育改革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四川高等教育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多点多极支撑、跨越发展战略的强力保障。经济区内高职教育协作已经有较快发展,但也存在协作层次不高、政策支撑缺位、院校暗自博弈等问题。当创新协作体制机制、创建协作体系平台,强化协作力度深度,切实消解问题弊端,才能推动促进成都经济区高职教育的协同创新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成都经济区;高职教育;协同创新;科学发展
2006年1月出台的《四川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创设了四川构建“五大经济区+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五大经济区即指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和川西北经济区,这时的成都经济区只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5市。2010年1月30日,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上,成都与周边7市签署了《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由此,成都经济区扩展到8个城市,即成都、德阳、绵阳、遂宁、资阳、眉山、雅安、乐山。成都经济区的合作从过去“点对点”的双边合作,正式步入了“抱成团”的多边合作,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开始起步。
《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对教育协作的基本构想是:充分发挥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共享,扩大区域内市属院校和职业院校跨地区招生规模,支持幼儿园、中小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跨地区设立教学、科研机构,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在各市建立分校。密切教育机构间沟通交流,鼓励开展各类教育合作和学术研讨,共建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信息共有共享。[1]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的高职教育,构成了成都经济区区域协作的重要内容。
1.1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整体部署教育改革试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区域协作,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2]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综合优势,联合国内外各类创新力量,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成都经济区是成渝经区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是成都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和坚强后盾,开展区域内的高职教育大协作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决定的战略举措。
1.2 实现经济区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
《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要把成都经济区打造成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优势产业集聚最多、城镇化水平最高、创业环境最优、城乡差距最小、辐射带动力最明显的大都市圈,成为引领西部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但目前的问题是,成都经济区内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土地等发展资源要素紧缺,缺少重要的人才支撑。因此,开展成都经济区高职教育团结协作,形成并发挥优质高职教育资源的集聚与整体优势,为成都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技术与人才资源保障,是解决这些问题,消除弊端的重要有效途径。目前,成都经济区拥有高职院校42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75%(见表1),其中国家示范高职院校6所,省示范高职院校10所,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00%和55%。高职教育资源在全省具有明显的优势,为成都经济区高职教育协作、实现强强联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显然,开展高职教育协作是实现成都经济区政治经济文化可社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表1 四川省高职院校地区分布一览表
1.3 提升四川高等教育实力的必然要求
成都经济区高职教育协作是优化地区高等教育结构、提升四川高等教育实力的必然要求。虽然成都经济区高职教育整体实力在全省具有明显优势,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才的多样化、特别是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善策划、懂管理、会经营、创新性的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内在的深层次矛盾会不断凸显,高职教育层次结构总体上仍呈现出“金字塔”型。随着协作的逐步推进,职业院校的办学思想理念、思路举措、专业队伍、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培训模式、路径方法、训育基地、质量保障测评体系、办学育人特色、校企文化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水平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农学结合、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核心竞争力、发展力的增强,品质品位提升等内涵建设、和中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机制、区域分布、结构层次优化,规模调控、资源整合、同质化改善、均衡发展等外延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都将不断得到及时有效、更多更好解决。四川的高职教育、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整体能力水平和效益都将得到更好更大提升,于高职教育、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于教育强省方面迈出更加坚实步伐,实现更好更快甚至是跨越式的发展。
1.4 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与跨越发展战略的强力保障
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大协作,可以优化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层次、布局、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使区内职业教育的资源得到充分有效整合,问题得到切实统筹解决、经验得以更好推广,实现职业教育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机融合,实现同步均衡发展,为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制定的“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和建立成都核心经济圈,让周边城市“融入成都,同城发展”的思路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为实现四川的跨越式发展和成都的率先、四川与全国同步小康提供求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此外,成都经济区高职教育协作的推进还将为成都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将为新时期我省、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借鉴。在高职教育从数量扩张转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后,区域协作将为高职教育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与管理体制的整体优化提供全新路径,它所引领的是从办学思想理念到体制机制层面的系统性根本变革,将为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可持续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和重要支撑。
2.1 区内高职教育协作发展的良好势头
2.1.1 校际交流频繁开展
成都经济区内集中了全省四分之三的高职院校,区内高职院校的校际交流代表了全省校际交流的基本情况。随着成都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内高职院校的校际交流也逐渐活跃。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见表2),2007年该院接受外(院)校考察交流和到外(院)校考察交流的总次数为10次,2009年为12次,到2013年则上升到20次,平均每一个月有2-3次的考察交流活动。
表2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考察交流情况表
2.1.2 技能竞赛全面铺开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为学生竞技、交流、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也为高职院校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协作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年,高职院校技能竞赛项目越来越多,院校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迅速扩大,发展势头良好。
表3 2014年四川省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一览表
2.1.3 职教联盟逐渐形成
成立职业教育联盟,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学校的积极性。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于2011年6月联合46家企业、8所高职院校成立了四川财经职业教育联盟,标志着成都经济区、四川省第一个专业性的职教联盟成立。其后四川航天职业教育联盟、四川现代服务职业教育联盟、四川物流职教联盟也相继于2012年7月、2013年5月、2013年12月分别在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目前四川省成立的4个专业性的职业教育联盟,其牵头院校均在成都经济区内。除此之外,成都经济区内8个城市中已经有6个成立了(资阳市暂未成立、眉山正在筹划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或职业教育联盟)。成都经济区专业性、院校间的职教联盟正逐渐形成。职教联盟的成立,为联合办学、产教合作、订单培养、职业培训,师资交流、学生成才等各项工作搭建了很好平台。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变校企“一对一”联系为“政、行、校、企”多方交流,联盟成员之间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使职业教育更直接有效地服务于企业人才培养,服务于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
2.2 区内高职教育协作发展的问题
成都经济区高职教育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在:
2.2.1 协作层次不高
成都经济区高职教育虽然在考察交流、学生技能竞赛、职教联盟等方面进行了协作,但其协作层次不高、协作内容和深度明显不足。纵观近年来经济区内高职院校之间的考察交流,多为应急性的或流程式的。近几年考察交流比较多的,主要是示范建设之经验,占考察总数的70%,而专业性的研究探讨只占20%左右。职教理论、办学思想理念、思路做法、改革创新、软实力、核心竞争发展力增强、品牌打造、品质品位提升等重大基本问题方面的研究探讨开展的很少,很不深入,缺乏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体系平台保障,很多尚停留在急功近利的浅表层次。目前的学生技能竞赛,赛程安排较紧,比赛完了紧接着就是颁奖典礼,颁奖典礼后就地解散,主要展现的是学生之间的竞技,而非不同院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专业性的职教联盟目前只成立了4个,相对于职教招生专业来说,所占比重太低。院校间的职教联盟仅限于市级,而跨市职教联盟只有成德间有倡议,并未建立相应机构,更无需说成都经济区职教联盟的形成了。已成立的职教联盟,目前也主要是召开职教联盟会议、只有少数职教联盟组织了相关的技能比赛。显然,协作层次、协作内容和协作深度还有待提高。
2.2.2 应有支撑缺位
成都经济区高职教育的协作,各级政府部门介入极少,缺乏必要的政策乃至于道义支撑。虽然在2010年初出台了相应的战略框架,但缺乏协作机制,各种协作还属民间自发状态,缺乏有效组织和必要的思索准备,随意性大、针对性弱,于院校间个别的、作用效应不够好。2010年1月30日签署的《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共享,扩大区域内职业院校跨地区招生规模,密切教育机构间沟通交流,鼓励开展各类教育合作和学术研讨,共建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信息共有共享的愿景要求尚未落实,《框架协议》尚无具体协作机制。
表4 四川省专业性高职职教联盟一览表
2.2.3 院校暗自博弈
成都经济区内高职院校间专业设置重合率高,大而全、小而全现象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其对应的是:一方面高职生源日趋紧张,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又在做大规模,必然导致专业重复设置,师资设备匮乏,尤其是热门专业设置率高,比如会计类、营销类专业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有设置,在生源有限的情况下,必然存在相互暗自竞争和博弈,进而影响协作积极性、科学性,影响协作的深度、广度和效度。
3成都经济区高职教育协作发展的对策
成都经济区属于成渝经济区的一部分。成渝经济区是我国重点打造的第四经济增长极,同时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引擎。成渝经济区区域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成都经济区高职教育协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同时成渝经济区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其他领域的改革已经启动,必将为高职教育协作提供重要的参考经验和相应支持。成都经济区是我省经济最为发达的核心经济区,经济基础较好,2013年成都经济区G D P总量达到16201.7亿元[3],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的62%。发达的经济条件使其具有更为充沛的“资源冗余”与“增量改革空间”,为跨区域协作中的教育补偿、综合平衡等提供强劲的财力支持,有助于成都经济区更好承担改革压力、化解改革风险,也为高职院校乃至整个职业教育的协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前提。区域内各职业院校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充分认识携手协作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的基础上积极做出以下努力。
3.1 创新协作体制机制
成都经济区的各职业院校因隶属关系、层面类型、目标方向、思路举措、基础条件和所处位置各不相同,既要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又要携手协作,朝着共同目标努力推进,真正形成以成都经济区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区,以市级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的职业教育重点推进区,以县城为节点的职业教育基础网络,真正形成核心带动、中心辐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空间格局。真正成为经济区发展建设的支撑体系,以成都为中心,多点多极支撑,区城一体协同创新发展。为此,首先必须创新协作的体制机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指导下,建立协作联盟,创建政行企校共同组建的董事或理事会领导下的相应协作组织和工作平台,工作制度,定期不定期地研究解决协作中的重大基本问题,制定协作规划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制订协作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和相应操作规程,确保协作的规范有序有效进行。防止自发盲目无序的简单组织,随意推进,确保合作的成效。建立分类分层管理的组织机构,实施分类分层管理建立区内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进行多方探索;坚持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目标管理、激励鼓舞;允许先行先试、取得成功经验再推而广之。
3.2 创建协作体系平台
区域内职业院校的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除去创新体制机制之外,还应当创建协作协同的工作体系和平台,使之有支撑体系、运行基础与可靠保障,避免泛泛而谈和失之空泛虚浮。应当逐步建立健全职院校的决策咨询、制度保障、调研评析、产教融合、政行企校合作、工学农学结合、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训育基地建设、队伍建设、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质量保障测评、招生就业改革、校企行业文化建设、学历教育、岗职培训继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前职后教育、初中高等职业教育,职工教育、干部教育、农村教育、城镇教育等分类分层,适应需求要求的协同工作和创新体系体系平台,实现院校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增强整体功能,增强协作的针对性、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确保协作有序有效健康运行。
3.3 强化协作力度深度
在现有机制条件下,成都经济区内各高职院校应努力找准位置,适应需求,积极主动融入,寻找合作机遇。首先加大合作力度,继续夯实专业性职教联盟和市级职教联盟等已有专门交流平台和合作联系制度,继续扩大专业性职教联盟的范围,通过“校校对接、有效互动”实现内部衔接、外部对接,鼓励各高职院校及专业在办学经验共享、教育资源共建、管理制度健全、教育投入机制完善等专门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其次强化合作深度,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创新服务思想理念,拓展服务领域思路,提高服务能力质量,整合办学资源、探索现代职教体系和学校制度、优化办学育人模式环境,创立办学特色、打造办学品牌、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品质品位、争创一流高水平院校等方面强化区内高职教育协作的深度,促进合作院校和区域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可持续科学发展。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海关[E B/O L].ht tp://www.customs. gov.cn/tabid/42075/I nfo ID/215145/f r tid/41561/D efaul t.asp x.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E B/O L].ht tp://www.gov. cn/j r z 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③2013年四川各市G D P和人均G D P排名[E B/O L].ht tp://w ww.el ivecity.cn/html/j ing j i f z/2310.html.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海关[E B/O L].ht tp://www.customs. govcn./tabid/42075/I nfo ID/215145/f r tid/41561/D ef aul t.asp x.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E B/O L].http://www.gov. cn/j r z 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赵渊.长三角高等教育协作:路径矫正及动力机制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3,(2).
[4]2013年四川各市G D P和人均G D P排名[E B/O L].http://www. el ivecity.cn/html/j ing j i f z/2310.html.
[5]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系统[E B/O L].ht tp://g k c x.eol.cn/sou da x ue/q ueryschool.htmlargschtype.
[6]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网[E B/O L].http://www.sc z y x y.cn/ind e x.asp.
[7]四川省教育厅[E B/O L].http://www.scedu.net/news/web/ 26031.shtml.
[8]祁新意.长三角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协作发展刍议:问题与对策[J].三江高教,2012,(6).
[9]宗晓华,冒荣.合作博弈与集群发展: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9).
Researchon PresentSituationand Countermeasure ofHigherVocational Education'sCooperation inChengdu Econom ic Area
W A N G J in x ing,M A L i,L I U J in
(S 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 ol lege,S uining S ichuan 629000)
The coope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 tant regional cooperative content of C hengdu E conomic A rea.I t is st rategic initiativ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I t is the inevitable re q uirement to real i z 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 conomic Zone.I t is theurgent need to enhance the st rengthof H igher E ducation in S ichuan.I t is also the st rong protection of M ul ti-point and mul ti-pole suppor t in leaping development strategy.The cooperation of H igher Vocational E duc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but there are alsomany problems,such as lowcoordination level,the lac k of policy suppor t,and col lege secret ly game etc.I nnovating col laborationmechanism,creating a col laborative system plat formand enforcing the cooperation depth can eliminate the drawbac k s,and promote col 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C hengdu economic area's higher Vocational E ducation,and scientif 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C hengdu E conomic A rea;H igher Vocational E ducation;C ol laborative I nnovation;S cientif ic D evelopment
G710
A
1672-2094(2015)03-0114-05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5-02-15
本文系四川省政府立项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基于终身教育背景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川教改办〔2015〕2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金星(1957-),男,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秘书学、新闻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马莉(1977-),女,四川南充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物流管理研究。
刘进(1968-),男,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科技训育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职业就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