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娟
(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湖北 武汉 430015)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研究
雷文娟
(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湖北 武汉 4300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12月收治的休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6.43%,仅有1例患者不满意护理工作,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干预后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中,在了解患者心理特点变化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护理干预;慢性心衰;焦虑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1]。其发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改变了心肌的原有结构与功能,最终致使心室的泵血与充盈能力降低。CHF患者均以呼吸困难、浑身乏力和体内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近些年,对于CHF患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原来治疗短期的血流动力学转变成现在的长期修复治疗[2]。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果,但是研究发现,心脏疾病的末期均可表现或发展呈CHF,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尤其是CHF患者常常有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状态。因此,临床亟待寻找一种科学有效并可明显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减轻患者痛苦的护理方法[4]。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对慢性心衰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并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5月~12月收治的休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试验组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健康教育
试验组接受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各项检查的必要性及治疗方法与前景。
1.2.2 心理干预
试验组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由于患病前患者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因此,需要采取个体化的心理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应掌握实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避免患者因心理压力产生心理疾病,从而与疾病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1.2.3 饮食护理
充分了解CHF的病情。在提供一天所需能量的同时,请营养科给予科学的饮食指导,以饮食辅助药物及临床手段的治疗。
1.2.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科学用药。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给予患者康复的信心,多鼓励患者。并嘱如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1.3 护理满意度
通过问卷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根据文献[4]方法,采用自评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经过分组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6.43%,仅有1例患者不满意护理工作,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n,%)
2.2 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经过分组护理后,试验组通过各项干预护理后,其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干预后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28 59.2±2.9 52.2±4.7 60.8±5.5 53.3±4.9试验组 28 58.7±3.3 48.8±3.6 59.3±4.1 47.4±4.0
CHF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5]。患者常在了解病情后,心理状态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导致焦虑,抑郁,甚至是放弃治疗[6]。其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亦多种多样,如生活压力,受教育程度等,心理状态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疾病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7]。除此之外,由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极大痛苦,并且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此疾病给治疗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尤其在合并多种并发症后,更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其心态特点后,提供一系列科学的护理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施行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身心病痛。另外,在针对有心理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状态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经过分组护理后,试验组通过各项干预护理后,其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干预后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降低。说明了实行科学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缓解心理压力,避免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CHF患者的治疗中,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后,通过实行各项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出院指导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及情绪,掌握了疾病的防治原则,主动参与治疗,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效果明显。
[1] 徐兰芳.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427-428.
[2] 陈代玉.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2(23):23.
[3] 章春英.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1,24(13):256.
[4] 董媛媛,吴育云,霍世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9):2781-2783.
[5] 严秋芬.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7(10):154-155.
[6] 王 新.健康评估法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养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55-57.
[7] 林凯思.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298-1299.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09.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