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玲
(珠海市斗门区博物馆 广东 珠海 519100)
浅谈如何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趣味性
赵艳玲
(珠海市斗门区博物馆 广东 珠海 519100)
本文简要分析了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趣味性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通过提高合理展线设计减少参观疲惫度;运用展陈设计艺术使展品更具吸引力;利用“三维立体”的效果,让视觉“立”起来;让观众在展览中参与互动寻找乐趣;运用文字说明,突出展品内涵等方面来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趣味性的方法。
博物馆;陈列展览;趣味性
博物馆是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的重要载体。人们通过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及其相关的活动可以得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享受,更好地发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种陈列展览向观众输送信息,使观众不仅可以观察展品,而且可以触摸展品,更好地融入到展览中去,是博物馆展陈内涵得到提升,更是展陈发展的需要。
为了让来博物馆参观或是查找资料的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直观和全面地了解馆藏文物,陈列展览是主要的展示方式。陈列展览不是把藏品摆在那里给人欣赏,而是把抽象的内容变成有形的,展前就要制定好方案,要考虑展品的设计效果、风格等,增加陈列的趣味性,使博物馆成为美育的课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相应地提高,作为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建设也越来越被重视,各种陈列展览也不断涌现。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些展览人们特别想看而到了展厅后却没有情绪看下去,原因是陈列展览缺乏趣味性。那些没有美感,没有活力,没有艺术性的展览让观众感到乏味而倦怠,无法将心思投入进去。为了让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让观众兴致勃勃的来,更重要是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去参观,是博物馆展陈发展的重要方向。
提高参观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一是想办法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感觉不到疲惫,即减少观众的参观疲惫度。比如,结合人们生理和心理的特征来处理陈列展览空间的分割、参观路线、陈列设施以及展品的摆放、标签的位置、展品说明的字数的大小及多少的控制等,使观众节省体力、省时,用舒适的视觉感受来完成参观活动。尤其是参观的路线,一定要设计合理,根据展览内容设计展线长度,展品之间要间隔合理,使观众有短暂的缓冲时间接着参观,从而减少视觉疲劳。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观众体力的消耗,情绪方面的影响,所以,要避免走重复路线,避免方向交叉,保障参观人流得到畅通,使观众参观的兴趣得以持续下去。
博物馆应根据不同的展览主题来进行合理设计。
1、历史性主题陈列,可以通过具体展览内容来进行陈列组合,用历史事件和人物来说服观众,利用物证来直观地表达、形象地展示,这就需要加入适当的辅助展品来进行衬托,才能更好地把历史原貌展现出来;还可以运用声、光、电等科学技术手段来展示,使观众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2、艺术类主题陈列,比如书画、版画、雕刻等艺术作品,这些都是实物性的东西,一般都以原件为主,很少使用复制品,所以在设计展览时就要对展厅的照明系统、温湿系统加以合理调节,保证展品本体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破坏。但有些艺术类展览属于“无形”的,不能用具体实物进行展示时,那么就要运用到虚拟和视听方面的技术来合成展示了,这样改变传统陈列方式,更能增强展览吸引效果。
如果说身心的舒适感受是调动人兴趣的基本条件,那么让人视觉震撼则是调动人兴趣更理想的办法。能让人产生“叹为观止”的震撼视觉效果的方法有很多,其一是“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人们见多了博物馆各种展板、展架、标签及抓件中的“二维平面”效果,如果运用高科技的多媒体或是投影手段让陈列展览的空间及物品变成“三维立体”的效果,观众马上会感到耳目一新。
任何年龄的人对自己参与的事情会更热衷,根据不同年龄观众的心理特征设计出适当的展陈活动,在互动中学习、认知和接受文化艺术的教育和熏陶,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博物馆通过设计这些展陈活动,刺激观众的感官神经,让观众在参与中寻找到乐趣,并在整个展陈活动的参与体验中去深入探索、全方位欣赏,从而发现展览的丰富内涵,思考更多的问题,实现学习的目的而不会感到乏味,增强了趣味性。
展品的说明牌很有讲究,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越简单越好,一定要恰到好处。过于详细的说明牌虽然内容翔实,但是因为观众的时间有限,导致无法耐心地看完全部内容;而过于简单的说明牌又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无法调动观众的阅读与参观兴趣。一般来说,每一个展品的说明文字最好不要超过30字,因此要求简明扼要、用词准确,表达清晰。就拿那些历史的出土文物来说,比如陶器、瓷器、漆器等应该在展品说明牌上标明朝代、公元纪年及出土时间、地点等。此外,这些说明性的字体设计要恰当,牌子不能放得过高或过低,因为字体太小和摆放高低都会导致视觉疲劳,影响观众阅读的兴趣,降低展览效果。
一个设计巧妙的陈列展览,不仅能充分调动观众的参观欲望,还能让观众在观展时全程投入并乐此不疲,而且可以使观众从中获取大量的传统教育里没有的知识,但是在博物馆里就能得到美的享受、还有文化艺术的熏陶,保持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去发现,这是新时期博物馆展陈发展的需要,也是博物馆展陈工作者的应有的思考。
[1]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2001年。
[2]单霁翔.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与趣味性[J].乐南文化,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