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记者 谭海清
绽放时代精彩 书写历史荣光
—— 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专访
《小康》记者 谭海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佛山的发展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研究中国改革发展的“样本”。当前,佛山经济呈现出趋稳向好态势。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并一直运行在8%以上的合理区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佛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悦伦 图/曾雅君
佛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既不是经济特区、较大城市,也不是省会城市;既不临港澳,也不靠海、不沿边,更没有特殊政策的优惠。虽然有过“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获誉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南国陶都”,走出过康有为、黄飞鸿、李小龙,但因为离广州这座南国超级大城市太近,佛山的“古”与佛山的“今”,往往被全国其他地区的民众所忽视,城市的美丽与魅力,完全无意识地成了“灯下黑”。
低调务实、敢为人先,具备浓郁岭南文化气质的佛山,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讲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佛山故事”:2014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9位,超过了我国绝大多数省会城市;佛山所辖五个区,全部进入“中国科学发展百强区”,其中顺德、南海更是名列全国第一、第二名;“有家就有佛山制造”,美的、格兰仕、东鹏、坚美,扎根佛山,享誉全球……
近日,佛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悦伦接受《小康》记者专访,就新形势下佛山的经济发展、制造业升级、县域经济、对口帮扶、依法治市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地阐述。以下是专访的主要内容。
《小康》:习总书记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佛山市作为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比较合理,产业升级与转移工作做得比较早,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但近两年来国内整体经济进入调整期,国际经济发展总体表现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佛山如何适应新常态,做好新时期的经济工作?
刘悦伦: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凭借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地缘优势和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抢饮“头啖汤”,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经济总量进入了全国前列。2014年,佛山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9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佛山经济也呈现出了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新常态的显著特征,而且由于佛山经济社会发展起步早,一些特征在佛山市表现更为突出。我们通过深入学习、准确把握新常态的丰富内涵,认真分析佛山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特征,达成了四个基本认识:既要反对唯GDP导向,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要千方百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又要坚定不移打牢制造业根基;既要反对不切实际的盲目投资,又要加大有效投资和高质量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既要努力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又要促进传统产业就地加快转型升级。通过全市的共同努力,为广东对全国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起支撑作用作出佛山的贡献。
坚持走有佛山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紧抓佛山作为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契机,深入实施“两化融合”战略,推动家电、家具、食品等传统产业就地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力促传统产业“凤凰涅槃”。大力实施“金科产”融合战略,建立完善“政策金融、科技金融、民间金融”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广东金融服务高新区等国家级金融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快金融创新力度,使金融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动力。实施产业链招商,通过“补链”、“建链”和“强链”,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产业价值链,引领佛山优势制造业向设计、研发、营销等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增长极。积极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土。
《小康》:提起佛山,很多人都知道,佛山是一座工业大市,制造业特别发达。对佛山来说,当整体经济进入一定的体量后,“后工业化时代”如何保持工业的优势和强势地位?
刘悦伦:2014年,佛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3.2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3825元(约等于1.67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即大致为进入中等发达水平,并步入后工业化时代。作为进入工业化后期的佛山,低成本要素优势日益衰减,出现土地资源紧张、用工成本上升、传统产业优势减弱等情况,制造业发展面临“爬坡越坎”的关键时期。对于如何在“后工业化时代”,继续保持工业的优势和强势地位,我们认为,越是稳增长压力大的时候,越不能放松制造业转型升级,越是要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进程。主要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佛山行动计划和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现制造业由大向强转变。具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努力争取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700家,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家。二是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战略部署,集聚发展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和卫星应用、海洋工程等重点装备产业,努力建设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三是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筹办好2015年9月举办的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四是以技术改造为核心促进存量优化。实施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计划,未来3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计划完成1300亿元,力争半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机器人推广应用,推动佛山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智能制造先进城市。五是以产业链招商为抓手促进增量优质。把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招商重点,瞄准国内外先进地区和城市实施定向招商和主题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高端优质项目、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优秀人才。
《小康》:佛山如何配合“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尤其是如何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城市的作用,发展地方的外向性、全球性经济?
刘悦伦:佛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往来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和经验,佛山的华侨有很大一部分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佛山将要继续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以更开放的胸怀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佛山市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以加强经贸合作为重点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强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情况的研究,结合佛山市优势和特色产业,加强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先进优势制造业的重点项目。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强化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创新对外贸易方式,推动境外商务机构、商协会、营运总部、配送中心等的建设,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节点城市开发力度。加快推进“走出去”发展战略,推动佛山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投资。
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为重要载体促进区域产业合作共赢。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深化泛珠区域合作,佛山市以佛山西站为核心、以佛山国家高新区为主要载体,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试验区的发展定位为:“一个平台(“泛珠”合作平台)、两个空间(珠三角辐射大西南的“前沿阵地”,大西南融入珠三角的“桥头堡”)”。佛山将依托试验区为重要载体,为粤桂黔西地区加强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节点城市提供便捷途径,进一步提升佛山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水平。
以体制机制创新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抢抓广东自贸区机遇,争取自贸区政策措施在佛山率先推广落地实施,力争把佛山打造成为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支持鼓励佛山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民间文化交流,积极扩展与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交往,发展与佛山市产业、文化相匹配的国际友好城市。
人物履历
刘悦伦,男,汉族,1957年5月生,湖南攸县人,1973年11月参加工作,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英国利物浦大学公共行政与管理学院公共行政专业),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职称。
1973.11—1977.02,韶关市曲江县国营消雪岭茶场知青;
1977.02—1978.03,广州铁路第五工程段工人;
1978.03—1984.12,中山大学哲学系学习;
1984.12—1989.10,中山大学哲学系、政治行政学系助教、讲师;
1989.10—1993.11,英国利物浦大学公共行政与管理学院公共行政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3.11—1994.04,广州越秀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
1994.04—1997.06,香港宜发实业公司副总经理;
1997.06—2001.09,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2001.09—2001.11,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计划与科技局局长;
2001.11—2009.02,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委委员、广州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委委员、萝岗区临时党委副书记、筹备组副组长、萝岗区党委副书记、区长
2009.02—2010.07,广州市荔湾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0.07—2011.07,广州市天河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1.07—2014.05,佛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14.05—,佛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小康》: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佛山近年的法治建设有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就?
刘悦伦:近年来,佛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省委依法治省决定,紧密联系佛山实际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既较好地完成了上级的规定任务,同时也创新思路,做出了富有佛山特色的自选动作。
佛山市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目标之一,提出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促进依法行政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了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推出了佛山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4个配套制度文件,聘请7位资深律师担任市长、副市长的“一对一”法律顾问。打造全方位、常态化、规范化的政民互动机制。在全省率先建设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市、区两级政府部门清理行政职权,编制“行政职权清单”和企业投资管理“三单”两个部分,编制范围涉及172个行政机关,共清理出行政职权11773项,这项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
大力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深入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检察院的分类管理改革、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法院的审判长负责制改革、审判权运用机制改革、执行改革等稳步进行,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杜绝“打招呼”、“批条子”等不良现象。
以平安和谐为己任,坚持将基层法治和创新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化解基层问题。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和6个配套政策文件。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建立镇(街)党政领导干部驻村(社区)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市32个镇(街)738个村(社区)全面铺开此项工作。建立健全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建立“三官一师”(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直联村(居)工作机制,将信访问题转化为法治问题。
2015年5月28日,佛山市获得地方立法权。为此,佛山加强人大、政府系统立法机构建设和法律专业人员编制配备。建立健全地方立法各项工作制度,确保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阳光立法。
刘悦伦主政佛山的这几年,城建方面启动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各区组团中心区建设提速,展现出全新面貌。图为高明区西江新城体育中心的一角。图/高综研
《小康》:“对口帮扶”是广东振兴粤东西北的战略措施,佛山作为广东经济发达地区,在对口帮扶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在援疆援藏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刘悦伦:全省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佛山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将帮扶云浮当做自己的中心工作,以帮助云浮提升发展能力为目标,创新理念、加大投入、全面帮扶,促进云浮经济社会发展提档加速。
把佛山(云浮)产业园作为振兴云浮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将都杨片区、思劳片区、六都片区、双东片区、郁南片区纳入佛山(云浮)产业园区扩园范围,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推动“一园五区”融合发展。其中,思劳片区作为对口帮扶主战场,致力打造生态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现代农业等3大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佛山云浮生态环保产业国际合作区”。
2014年,主导或协助引入云浮签约项目140个,计划总投资250.94亿元。2015年以来,我们打破传统产业转移模式,着力实施高端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飞驰氢能源整装客车、氢燃料电池模块等8个总投资额24.2亿元的战略性新兴装备制造项目。投入6亿元重组整合云浮国际石材城与佛山(云浮)产业园,推动云浮当地传统石材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全方位多领域帮扶,大力改善民生福祉。我们在金融、科技、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与云浮进行全面合作共建,促进对口帮扶全覆盖。如,推动成立了“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云浮分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云浮企业到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启动实施两市“教育卫生专业人才千人互派计划”,目前两市首批共200名优秀教师和医务工作人员互派工作已完成。
援藏援疆方面,佛山市围绕“以民生为龙头、以产业和智力为两翼”的援建思路,扎实开展新一轮对口援藏援疆工作。援藏方面,以佛山市主导的对口支援墨脱工作,2014—2016年共安排援建资金2亿元,大力推进民生援建、产业援建和智力援建3大类21个子项目。援疆方面,以佛山市主导的对口支援伽师工作,2014-2016年三年共安排援伽资金约14亿元,其中2015年安排资金4.64亿元,用于建设19个大项600多个小项的援疆项目,其中民生项目占年度援建资金总额的85%。
《小康》:佛山下辖五区,经济发展各有特色,请介绍一下五区最新的经济特点。
刘悦伦:佛山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征就是以县域经济为主。原广东“四小虎”中,有“两小虎”(南海、顺德)在佛山。据《2014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公布的“中国科学发展百强区”,佛山五区全部进入榜单,顺德、南海位列前两位。经济新常态下,五区经济运行与全国、全省的态势基本一致,但由于各区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差异性,各区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先发地区经济增速趋稳向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后发地区加快赶超,力争实现“弯道超车”等特征。
禅城区作为中心城区,把握优质产业土地资源,坚持走“优二进三”、主题引领、产业集聚的城市经济发展路子。
南海区作为经济先发地区,坚持走产业强区之路,深入实施“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战略,金科产融合发展战略进入快车道,民营经济作用更加凸显。平台和载体建设是主抓手。充分发挥三大平台引领作用,以大平台集聚大产业。南海区获批全省首个省级金融科技产业创新融合综合试验区;金融高新区成为全国首个以“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创新”为主题的产业基地,新引进广东金融电子结算中心等54个龙头项目,新增投资及募集资金100多亿元。C时代互联网产业园获批“中国电子商务智慧型企业孵化器”。
顺德区作为改革先行地区,坚持以改革促转型、创新促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了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上层和两端延伸。2015年上半年,全区实现GDP1330.1亿元,同比增长8.1%。
高明区作为在珠三角具有明显生态比较优势的地区,紧扣自身特 点,城市建设围绕“岭南山林水都”定位,大手笔打造西江新城 ,着力优化城市载体环境;产业发展围绕“新兴产业之城”定位 ,按照“精一强二进三”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大力推进传统产业 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除四镇街均建成省专业镇外,还成功 创建“一区三基地”,即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区、省战略 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基地、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 明新材料)基地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基地,为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招商引资总额连续10年超百亿, 先后引进或培育了包括南车修造基地、广东溢达、海天公司、万 和电器、中油高富等在内的一大批大型优质龙头产业项目。
三水区作为经济强势崛起地区,依托当地水资源的自然优势,致力建设“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道路,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量质并举、动力增强、进度加快”态势。2014年,三水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居五区第1位;2015年上半年,三水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7%、增加值增长8.3%,均位居全市第1。
刘悦伦(右三)深入企业调研。 图/高综研
《小康》:佛山新城是佛山城市建设、产业升级的样本,是佛山市委市政府实施“强中心”战略的杰作。请对佛山新城近几来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做一下介绍。
刘悦伦:佛山新城(中德工业服务区)是佛山市委、市政府“强中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省六大重大合作平台之一。自2003年启动建设以来,佛山新城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不断深化对德对欧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总投资约35亿元的交通枢纽中心已完成地下基础工程,建成后将推动佛山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形成“1小时经济圈”。2014年,佛山新城(中德工业服务区)成为全国首批两个“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区”之一。中欧中心整体投入使用,30家高端工业服务企业已分批进驻。中德高技术实验园项目全面启用,佛山德国服务中心全面动工,CBD一期九大项目陆续展开施工。同时,不断深化与德国、欧洲合作,加快聚集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资源。目前,招商洽谈及落户的项目62个,德国欧司朗集团、瑞曼迪斯集团、库卡机器人等先后落户。
致力仿真德国,全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组建中欧运营中心,设立中小微企业联合服务中心,为企业进驻提供专业系统服务;引入知识产权法庭、仲裁委及公证处,打造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完成“仿真德国·引制”研究,建设预孵化平台,将“德国模式”有机引入中德工业服务区,为来自德国、欧洲等地区的企业营造更为国际化的制度土壤,释放制度红利。目前,《广东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条例》已进入审批环节。
下一阶段,佛山新城将进一步高举“中德工业服务区”“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区”两面旗帜,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对接区域发展,努力把佛山新城打造成为“从这里走向世界,由这里进入中国”的华南地区对欧战略合作平台。三水2015年有望成为佛山又一个千亿GDP经济区,实现更大的腾飞,成为佛山更为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为佛山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小康》:刘书记是一位学者型官员,在国有企业工作过,又在广州这样的超级大城市工作过,现在主政经济发达的地级市,请书记评价一下佛山的现在和未来。
刘悦伦: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佛山的发展讲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佛山故事”,被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誉为研究中国改革发展的“样本”。
制造业是佛山的“根”和“魂”。历史上,佛山就是一座典型的制造业城市。唐宋年间,手工业、商业就十分繁荣;明清时期,佛山发展成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朝末年,佛山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得风气之先,经济呈“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主要呈现出几个特征:一是民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2014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工商登记市场主体44万户,其中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到9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8万亿元,民营工业产值占比达69.6%,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9.8%;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3.28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60%。二是有着深厚的本土性。大家耳熟能详的家电行业的龙头美的集团、格兰仕集团,陶瓷行业的龙头东鹏集团,铝型材行业的龙头坚美集团等,都是在本土成长起来的,像“参天大树”一样,深深扎根佛山。三是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形成了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陶瓷建材、家具制造、金属材料、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优势行业。四是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基本上做到了“一镇一主业、一镇一品牌”。这些产业集群之间各有分工,相互关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
佛山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市场的力量。佛山一直以来市场化程度都比较高,具有包容开放、自由成长的市场环境。佛山的改革,如行政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商事登记改革等历来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有效释放了企业和社会活力,营造了一个崇尚创业创新、大胆改革探索的社会氛围。得益于企业家精神。佛山拥有一批富有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佛商情怀,引领佛山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更得益于政府的助推。实施创新驱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走向产业链中高端;支持企业外向拓展,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整合要素资源,推动金融、科技、产业、人才融合,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撑体系。
当前,佛山经济已经呈现出了趋稳向好的态势。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并一直运行在8%以上的合理区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结构出现优化。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时不我待、夙夜在公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状态和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狠抓中央、广东省委各项战略部署和市委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我们就一定能在接力奋斗实现宏伟目标的历史进程中继续绽放时代精彩,书写历史荣光。
编辑/余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