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冲突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2015-11-29 16:04:14于文谦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贺 诚,于文谦

(1.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大连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中西文化冲突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贺 诚1,于文谦2

(1.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大连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为提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地位,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作出贡献,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当下文化互融、冲突、碰撞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原因。研究认为:1)西方体育文化的主流发展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造成的冲击是最主要的原因;2)存在文化差异性单方面流通、政策失衡、传承链条断裂等现象。从而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身发展层面,建议:1)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2)增强文化危机意识,建立国家级别的文化危机预警系统;3)提升文化素养,以产业发展带动文化传承等脱困之路。

体育文化;文化冲击;传统体育文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国间的文化竞争日益激烈,而文化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个国家都在积极着手于本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各种文化形态在这一大背景下进行着激烈的碰撞与融合。体育作为一个极具国际化属性的领域,其文化间的碰撞显得尤为激烈。当下,西方体育文化正以其全球化态势在体育产业模式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员国在数量上的几何式增长便是其最好的体现。这种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导的奥林匹克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造成冲击,导致其发展空间不断萎缩,是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道路上的一大阻碍。为此,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近10年的期刊文献,将其时间条件限定为“2005年1月-2015年3月”,期刊类别为“CSSCI”,分别查询了主题为“中西文化差异”并含“体育”的直接相关论文1篇,“文化冲突”并含“体育”的直接相关论文3篇,及其他普通期刊文献19篇;通过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查阅了名为《冲突·互补·共存》的书籍1本,在分类整合这些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梳理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突破困境的发展路径。

1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实困境与原因分析

1.1 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单方面流通 与其他类型文化一样,体育文化映射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正如美国学者卡普拉对于我们思维模式的评价,中国人注重的是对象和时间的同步模式,而不是像早期希腊学者一样注重于因果关系[1]。迥异的地域、生活方式、社会制度使得我国与西方在体育文化之间形成了显著的差异。1)理论基础上,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在于“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讲究“神”“形”一体,饱含着深厚的人文理念和丰富的精神追求;西方的近现代体育文化所强调的是对抗、竞争、取胜,在体育运动中蕴含的是相互间较量的一种暴力美学,以输赢成败论定荣耀与奖励的归宿,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体育意识和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略有出入[2]。2)价值取向上,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注重修身养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西方的体育文化萌发于奥林匹克运动,以战胜对手、取得胜利、实现自我价值为目的,并且融入了浓厚的宗教色彩。3)功能结构上,我国的体育文化始终保留着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原始色彩,属“内敛型”竞技方式;西方体育文化是建立在商业化基础上的“外倾型”竞技方式,偏离了我国体育的本质。正是上述这种文化间的差异诱发了各文化形态之间竞争、渗透,甚至是取代现象的出现。

通信媒体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文化传播“全球化”的进程,使得西方体育文化逐步实现着进军我国体育市场的计划。伴随着体育文化国际间交流的深化,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杯足球赛、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四大网球公开赛等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体的体育盛宴正在逐步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日常文化需求。就奥林匹克成员国的数量而言,已经由1900年为数不多的8个增长到了2000年的199个[3]。虽然这些成员国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传统体育文化,但是西方体育文化借助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同化性,通过竞赛的形式实现了悄无声息的强势发展,不知不觉地冲击了各国原有的体育文化。另外,就亚洲体育文化来讲,虽然中国的武术与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一样,都是一种相对强势的体育文化。但是,日韩两国在促进本国的强势体育文化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开设柔道馆、跆拳道馆,成功实现了对中国体育文化的输入。文化输入大于文化输出,长久下来其最终结果必然导致弱势体育文化的逐渐消亡。而我国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武术文化,因为缺少足够的重视正面临着被国人遗忘的尴尬处境。

1.2 政策失衡导致传统体育文化处境尴尬 国家的政策方针作为完成某一时期既定目标的行动准则,指导着体育事业和体育文化的快速稳定发展。所以,体育政策指导下的体育发展任务对于我国体育文化发展方向的确定很是关键。伴随《奥运争光计划纲要(1994-2000)》的出台,以西方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为主的我国竞技体育开始走进主流体育文化之中,而维系和发展奥林匹克项目的主要经费由于《奥运争光计划》的颁布也长期由国家财政支持。数据显示,1979-1983年每年在竞技体育经费中的支出平均每年增长12.3%[4]。而与竞技体育经费相对应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经费却呈现出了减少态势,省级以下尤其是县级部门在开支后,基本没有了民族传统体育经费[5]。而体育彩票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发行再一次成为西方体育事业发展的催化剂。如果资金仅是物质层面,那么这些彩票在国民中起到的宣传和普及西方体育文化的作用,为西方的体育文化在受众性方面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造成的冲击要远远大于资金注入的影响。可以说,无论政策倾向还是经费投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天平已经严重倾向于奥运项目。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虽然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后略微回暖,但短期仍将处于“底端”劣势的尴尬地位。

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全国范围内各大奥运题材场馆的建设和训练机构的成立,《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都在向国人诉说着21世纪的中国体育发展的主题仍是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随着我国主流思想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宣传,经过百年发展的西方体育在不断完善自身缺点的同时,以奥林匹克精神为切入点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国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李力研指出,奥运会吸收亚洲体育项目的过程仅仅是这些项目适应奥运会规则要求的过程,今天一切的体育比赛依旧是希腊式的[1]。学校、社区以及企业单位中同样组织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同于奥运举办方式的市级、省级运动会,其比赛项目大都以奥运项目为蓝本配合强度与难度的调整,再结合所谓的趣味项目。而具有浓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武术、舞龙舞狮等本土项目却只能以表演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难登“大雅之堂”。就目前中国体育的发展来看,奥运会的泛社会化在现在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受到限制,将继续占据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1.3 西方一元思想盛行造成文化传承危机 早在1898年盖利博士来华传教,西方竞技运动就已经开始在我国推广。1908年艾斯纳博士(Dr.M.J.Exner)受委派在上海成立青年会体育部并于1909年首次举行篮球赛,将篮球推广到我国学校与社会各界[6],掀起一股篮球热潮。与篮球同属于西方盛行运动项目的足球运动,在我国也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受众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注册人数一度达到65万人[7]。时至今日,足球、篮球运动已经遍布全国各个校园,它们所带来的西化竞技体育思想对热衷于这些项目的青少年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归根结底,这是文化认同的体现,折射着我们的文化思维方式已经融合进了西方文化意识。由此来看,无数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也将通过影响青少年的思维来改变我们的体育文化形态,最终导致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危机。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共977项,汉族301项,其他55个少数民族合计676项[8]。但在相关专家在对全国16个省(市)的93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共有86所高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其中53所高校开设的项目仅仅1~2项,26所高校开设的项目为3~4项,只有7所高校开设的项目大于5项,且其中一半学校的课时小于学期总课时的1/10[9]。就开设的课程内容而言,主要为太极拳、长拳等拳法和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健身功法,且理论多于实践、教室上课多于场馆教学,学生很难在枯燥无味的教法中感受民族传统体育之美,体会我们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妙之处[10]。长此以往,西方体育所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感会占领学生的体育文化审美空间,而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则会慢慢淡化、逐渐遗忘。正是因为传承受众思想的异化,外域文化才有了可乘之机,出现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链条断裂的现象。

2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出路

2.1 提升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加强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力度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评判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除了经济、政治交往日益密切之外,各国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也不断增多,一些西方国家借机向我国输出西方竞技体育理念,试图左右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面对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1)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针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构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传统体育文化;2)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传统,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优点,去粗取精,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3)坚持走科学全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走向国际舞台,有力地抗拒西方体育文化的渗透。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传承、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石,根植于大众社区活动之中。可以说,任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是在大众相对离散的自由、自主的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优势资源,激发我国人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达到新的高度。现代体育文化不仅要有更多的体育受众群体,更应该注重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进一步繁盛。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不能仅仅致力于从源于西方的竞技项目中获取奖牌,更应该开发我们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这就需要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同时,在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运动项目的基础上,要进行深度推广和普及,提升传统体育项目的受众群体。例如,龙舟、珍珠球、舞龙、舞狮、太极拳等都是代表着我国各民族性格和气质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历史悠久、老少皆宜,具有很强的普适性。此外,青年人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应肩负起传承祖国文化的重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是强种、强国的需要,强健的体魄也依赖于其广泛开展,我们应该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必修课程写入教学大纲,从中、小学开始抓起。

2.2 提升文化危机意识,构建国家文化危机预警系统 在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背景下,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安全发展空间迫在眉睫。强化我国文化危机意识,对中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碰撞,我国在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的同时,要时刻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渗透,采取“去粗取精”的态度,运用历史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继承和丰富,吸收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摒弃腐朽落后的民族文化,坚持与时俱进,使传统体育文化能够更好地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相适应,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新鲜血液的必要之举。

在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要警惕西方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构建国家文化危机预警系统。所谓预警机制是指预先发布警告的制度,是集机构、制度、网络、措施于一体,将风险防范于未然的系统[11]。而国家文化危机预警是指国家对可能威胁它自身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全的文化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作出预期性警示评价和对策的国家文化安全的政策过程和反应控制系统。建立国家文化危机预警,不仅可以对西方国家的“文化陷阱”做出及时、准确的预警,自觉抵制文化渗透,也是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利益,打击西方文化霸权的重要手段。1)建立国家文化危机预警机制需要设置一个安全指标,划分安全等级,建立预警界限,对西方的渗透文化进行过滤和筛选,从而准确地衡量国家文化遭受的侵害程度和范围,并及时作出回应,借鉴西方文化中的有益部分,拒绝抵制不利部分。2)建立国家文化危机预警机制,还要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通过强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抢占文化阵地,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增强群众对外来腐朽文化的抵抗力。此外,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对西方文化进行正确的分析、鉴别和批判。

2.3 提升大学生传统体育文化素养,以产业发展带动文化传承 大学生是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他们体育文化素养的高低关乎我国体育文化的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精髓在体育文化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邹时炎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成立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使青少年一代有健强的体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发展现代体育事业,也需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12]。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是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提升大学生的民族体育文化素养有助于培养其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使他们正确认识外来的西方体育文化,促进交流,增进理解,求同存异,避免全盘吸收,我们要让学生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中去,为他们创造亲身体会传统体育无限魅力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情操,达到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

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虽然根植于大众体育文化事业的推广和学校体育的教育和传播,同时还是一种体育产业,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在传承传统体育的重要使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其本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借助于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动,不仅获得逐步发展并趋向成熟,目前已经能够输出至国际,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13]。例如,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瑜伽等,通过场馆、会所等实体产业的形式已经在我国各大中小型城市广为流传。就我国来讲,河南省、山东省的武术学校也已经形成体育产业,解决了数万人的就业问题,并通过“孔子学院”推广到了世界各国,这是值得赞扬和提倡的。因此,通过发展体育产业带动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道路主要有以下几条:1)深入了解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环境,提升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可操作性;2)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普及和包装,提升其自身的受众性;3)积极发展优势产业;4)利用网络、电视等宣传手段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发展与民族体育相关的旅游业,逐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3 结 语

文化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决定话语权,话语权决定影响力。从古今中外千百年的历史来看,民族间的关系无非就是两个民族通过文化相互融合,最终较弱的一方被文化程度较强的一方同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的巨大包容力、融合力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种体育文化所不能企及的,但经过漫长的发展至今却不尽如人意。奥运项目主流化、传统项目边缘化的非均衡发展态势是横亘在我国体育文化发展道路上的巨大绊脚石。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力度。努力提升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从项目本身做起;建立文化预警机制,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基础上,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渗透;以产业发展带动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促进传统体育项目的稳健发展。

[1] 李力研.奥林匹克精神与体育文化:一种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哲学文化学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2):14-18.

[2] 杨桦,姜登荣.篮球运动的起源及其在中国初期发展的历史考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1):32-34.

[3] 黄小波.现代奥运会(夏季)项目设置的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4] 唐炎.对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多维审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2):16-21.

[5] 张俊伟,郝力宁,范玉辉.中美日三国体育产业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1):429-431.

[6] 吴冰,李德胜.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困顿与希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64-66.

[7] 马培兵.中国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缺乏的原因及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14(5):36-37.

[8] 中国体育博物馆国家体委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

[9] 刘涛.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8):79-81.

[10] 魏钦.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作用[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1(2):21-22.

[11] 赵喜顺,王占国,赵骥.社会预警的内涵与外延[J].中共四川省委升级机关党校学报,2005(4):40-43.

[12] 王岗.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4(1):17-19.

[13] 邱世海.从要素禀赋论视角讨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1,32(3):91-94.

Dilemma and Outle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ict

HE Cheng1, YU Wen-qian2
(1.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2. 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Science Law,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njin 124000, Liaoning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adopting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combining present culture integration, conflict and collision era background, this thesis analyses practical dilemma and reas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Research shows: 1) Mainstream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ports culture is the main reason impac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2) Phenomenon like cultural difference unilateral circulation, policy imbalances and inheritance chain rupture are existing. From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cultural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1) Increasing promo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mplementing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cultural activity. 2) Enhancing cultural crisis consciousness, establishing cultural national level crisis warning system. 3) Improving cultural literacy, accelerat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other way out b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port culture; culture collision;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G80-054

A

1004 - 7662(2015 )04- 0017- 04

2015-03-1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项目编号:12BTY007)。通信作者:于文谦。

贺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竞技体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2016体育年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