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慧 周加启 王大利
(宿迁学院基础部,江苏 宿迁 223800)
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打造龙舟品牌赛事的SWOT分析*
马大慧1周加启1王大利1
(宿迁学院基础部,江苏 宿迁 223800)
采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打造龙舟品牌赛事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具体措施:走竞技化和民族化并重发展之路;加强对龙舟运动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地方高校合作及群众体育互动,培养合格龙舟专业人才;建立体育产业与生态体育旅游产业的有效对接机制,构建良好的龙舟赛事市场;抓住地区发展机遇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西楚文化节;龙舟;品牌赛事;SWOT分析
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始于2008年,2011年取得了“中国最负盛名文化艺术节”称号,推出风筝、武术、霸王举鼎、龙舟、楚汉对弈、时尚西楚——中国宿迁绿色骑行公路自行车总决赛、民间工艺瑰宝、楚风戏韵等赛事[1],更好地将地方特色文化的亮点展现出来,诠释了宿迁传统特色文化的魅力风采,充分体现出西楚文化浓厚的地方性和群众性。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个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贯穿宿迁市境内,与古黄河、骆马湖、洪泽湖构成宿迁市丰富的水域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极大刺激了政府、企业和体育领域人士开展生态体育项目的热情和信心,激发了生态体育赛事的需求和供给,催化了生态体育赛事的发展与品牌赛事的打造。在西楚文化节庆活动的品牌赛事打造及构建生态体育城市构建过程中,本研究以龙舟项目为例,对宿迁市打造龙舟品牌赛事所面临的机遇、威胁、优势、劣势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1 丰富的水域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
宿迁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悠久醇厚的文化底蕴和新兴城市的盎然生机,这些对节庆赛事活动开发与品牌塑造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宿迁的生态条件可以这样形容“华东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两湖清水、苏北的一片森林、淮海地区最大氧吧”[2]。水域面积350余万亩,京杭大运河、古黄河、骆马湖、洪泽湖贯穿境内。宿迁也具深厚的文化底蕴,被乾隆称为“江南第一春好处”。宿迁是生物进化中心之一,发现了江苏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下草湾遗址。洋河美人泉、伍子胥血染斩龙墩、乾隆下江南等历史故事家喻户晓,这些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打造宿迁龙舟品牌赛事具备的重要优势之一。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活动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激发了龙舟竞渡赛事的需求和供给,催化了龙舟竞渡赛事的品牌打造。
1.2 优越的区位,较为完善的交通、宾馆等硬件配套设施
宿迁区位优势明显,淮海经济区、新丝绸之路、沿海、沿江经济带贯穿其中。宿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市、联合国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为了提升游客及赛事的接待能力与质量,宿迁市着重加强了城市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扩建,现已拥有各级各类宾馆、酒店以及度假村近千家,且分布均匀,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入住需求。因此,日益完善的配套设施,同样为宿迁市龙舟竞渡赛事的品牌打造及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硬件优势。
1.3 市政府构建生态体育城市目标的支持
进入2l世纪以后,中国逐渐加大了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视,陆续出台了扶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国龙舟协会推动下,龙舟赛事得到了各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宿迁正处在经济跨越式发展时期,“十二五”时期,宿迁体育也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面对宿迁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立足宿迁实际,充分考虑宿迁市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出打造“生态体育城市”的目标,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致力打造特色、品牌赛事,2015年前建成体育强市和体育生态城市。这些有利的政策支持,级大地促进龙舟竞渡赛事发展。
1.4 良好的生态体育氛围为龙舟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新晋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贯穿境内,古黄河、骆马湖、洪泽湖镶嵌其中,为节庆赛事活动开展提供良好的场地及背景,“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的水域类生态体育特色比较突出。座落在京杭大运河与清清骆马湖交相辉映的宿迁市湖滨新城的中央体育区,落户了众多深受人们喜爱的绿色、环保、时尚、健康生态体育项目,为人们的旅游、休闲、娱乐、运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3]。古黄河两岸十分钟健身圈、生态体育公园陆续建成。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龙舟大赛已成为本区域最具特色的水域类生态体育运动,正成为西楚文化节庆活动打造的品牌赛事。
2.1 季节变化较明显,大赛经验欠缺,铁路建设滞后
龙舟运动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大。龙舟运动大部分训练要在水上进行,而宿迁在江苏北部,冬季较南方长,训练时间短,给宿迁市龙舟运动项带来一定劣势。宿迁是1996年在县级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基础设施落后。虽然近几年举办小轮车、自行车、骆马湖生态四项等生态体育赛事,但是还是缺少举办大型赛事经验。此外,宿迁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虽然发达,但是市区没有铁路,严重阻碍人们的出行,影响宿迁市的发展,是宿迁市构建生态体育城市,打造龙舟品牌赛事的重要劣势之一。
2.2 龙舟人才匮乏,缺少与地方高校合作及群众体育互动
1.1.1 试验地概况 2014年5月和8月,分别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牧草试验站、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牧草试验基地和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牧草试验站进行采样。样地基本概况见表1。
龙舟大赛缺少与地方高校合作及群众体育互动,群众参加性较低,观众消费欲望不强。宿迁龙舟队更是后备人才严重匾乏,队伍缺乏稳定性。例如在2013年江苏省“沿江体育带全民健身大联动”龙舟比赛中,参加比赛的14人中,共有12名挠手(6男6女)、1名鼓手、1名舵手组成。但是这些队员一共只训练了两三天时间,他们平时只是普通的渔民,男队员大多在外地务工,女队员平时在家务农打鱼。这支临时组建的龙舟队在之前未参加过一次正式比赛。
2.3 赛事运作机制与赛事品牌打造
西楚文化节龙舟赛事的运作机制制约了龙舟大赛的发展。由于自身定位模糊,资源整合不力等原因,赛事质量有待提升。具体来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赛事管理不规范、赛事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无形资产内容开发单一;市场开发机构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市场开发计划中服务配套不够完善;缺乏强有力的社会中介机构的支持[4]。
宿迁市连续地举办了“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龙舟大赛”,虽然对整体产业建设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却很难产生专业深度效应。“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龙舟大赛”参赛队伍大部分处于自发的、零散的自娱自乐状态,没有与赛事品牌结合起来,无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赛事主办方只着眼于当下,忽视甚至从未考虑过赛事的品牌建设及其往后的生存发展,特色鲜明、影响力巨大的品牌赛事,才是西楚文化节及城市体育真正需要的。
3.1 潜在的巨大消费群体和市场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龙舟运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每年各级龙舟赛事遍及全国各地,自1991年在中国香港成立国际龙舟联合会以来,目前联合会会员遍布世界5大洲60多个国家与地区[5]。2010年广州亚运会,龙舟运动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有效地促进中国龙舟文化市场的外向发展,带动龙舟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形成潜在的巨大消费群体和市场。龙舟赛事是顺应这种变化的娱乐型产品,因而龙舟赛事市场的大发展将是必然的。
3.2 政策的大力支持与“五位一体”发展路径
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人们的文化生活有所滞后,国家提出文化体制改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的法律正逐渐完善,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相关保护措施,利用多媒体手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档、图像档案等。各级政府加大财力支持,建造各种类别的博物馆,组建学术研究部门及建立奖惩制度。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能有效促进人们文化消费,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端午节均很好地反映龙舟运动发展所具有的机遇。
3.3 “五位一体”发展路径
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五位一体”发展路径破茧而出,这对龙舟赛事的发展是一种契机。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个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个会议当中明确的提出“五位一体”,就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恰恰和宿迁市构建生态体育城市,打造西楚文化节龙舟品牌赛事完全吻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也是发展的新目标。
4.1 文化特色不具核心力,单调的市场形象
全国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地域特色不同,龙舟运动也略有不同,如在参赛人数、龙舟大小等,所具有的文化特色没有形成统一核心力,未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6]。龙舟品牌赛事打造面临的困难还来自于国内体育市场的发展现状,“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龙舟大赛”过于市场化,形象单一,缺少内涵,造成“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龙舟大赛”过于形式化的尴尬局面。所以说,在制定比赛规则时,即要满足普通观众观看审美视角,还要让观众领略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这对于进一步扩大、巩固“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龙舟大赛”市场是十分必要的。
4.2 受到其他赛事及其周边地区龙舟赛事的冲击
网络的发展,大数据的运用,人们随处随地都可以看到各种精彩的体育赛事,这样龙舟赛事得到宣传的同时,更多体育赛事也给龙舟运动带来了挑战。龙舟运动属于娱乐型消费品,当然音乐、舞蹈、电视等文艺活动也可以替代体育运动,为消费者的文化生活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消费。这些都是龙舟赛事无形资产开发时面对的挑战与威胁。此外,西楚文化节龙舟品牌赛事的打造也面临周边地区,如省内的淮阴、扬州及苏南各市龙舟赛事的挑战。
4.3 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仍显不足,宿迁市龙舟正式比赛缺乏
“金牌第一,奥运第一”的理念一直影响各级政府体育部门,他们对非奥运项目的龙舟运动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宿迁市开展龙舟运动仅仅是在比赛前进行临时组队集训,把开展龙舟运动看作是一种形式,仅仅是为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的成功开展而进行龙舟运动。目前宿迁市举办的比赛基本上都是一些邀请赛事,节庆活动赛事,在宿迁缺乏高级别的正式龙舟比赛,不利于宿迁市龙舟品牌赛事的打造及运动队水平的提高。
5.1 走竞技化和民族化并重发展之路宿迁市体育局等职能部门应使龙舟运动走竞技化和民族化并重发展之路,把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有效结合,以群众性的民族传统龙舟运动为基础,借鉴竞技化的体育组织制度,构建更高、更快、更强的以竞争为核心价值,使民族传统龙舟运动与竞技体育接轨。以宿迁市构建生态体育城市为契机,依托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庆活动,加快市龙舟队建设步伐,并积极申办中华龙舟大奖赛的举办权,使高级别的龙舟系列赛落户宿迁,形成具有宿迁生态体育城市特色的龙舟品牌赛事。
5.2 加强对龙舟运动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地方高校合作及群众体育互动
大型的体育赛事、民俗和节庆活动能有效地推动当地龙舟赛事,是打造龙舟品牌赛事的绝佳商机。以2014年运河申遗成功、2014年第三届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2014中国宿迁骆马湖生态四项赛的举办为契机,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告等媒体的宣传来提高宿迁龙舟赛事的影响力。其次,加强与本地知名企业合作。尝试宿迁生态体育特色的龙舟赛事与本地酒文化有机结合,如牵手苏酒洋河举办“生态运河、蓝色之旅”等大型龙舟赛事,多渠道地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的关注与参与,全方位地对宿迁龙舟赛事进行宣传促销。再次,宿迁企业、旅游企业、高校之间,应该协同配合,实现人才和资源的共享[5],也为宿迁生态体育城市特色的龙舟品牌赛事发展创造条件。
5.3 建立体育产业与生态体育旅游产业的有效对接机制,构建良好的龙舟赛事市场
首先,需要政策的支持,使两年一度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开展的体育赛事成为宿迁市体育市场的重点赛事,可带动宿迁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较高的经济效应。其次,要加强节庆赛事市场体系建设。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龙舟赛事载体就是赛事市场,不以市场为导向,不适应的市场发展需要,就不能为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龙舟赛事打造健康的外部环境。再次,大力发展体育中介市场,完善体育中介服务体系。在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赛事市场中,发挥好体育中介的桥梁与纽带作用[6]。
5.4 抓住地区发展机遇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五位一体”发展战略、运河申遗、文化体制改革、苏北大旅游、新丝绸之路城市旅游合作都为苏北运河水域生态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江苏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环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体育产业圈,以体育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生态健康为背景的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等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体育医疗、体育休闲、野外运动、小轮车、自驾车、森林高尔夫、马术等项目,成为苏北地区发展体育经济的增长点。宿迁西楚文化节龙舟赛事的发展要抓住机遇,结合区域特点制定有效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加强资源整合,积极培育宿迁生态体育城市特色的龙舟品牌赛事[7]。
[1]2012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彩车巡游花车巡游精彩展现[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7f95670101 8ykk.html ,2014-08-12.
[2]马加香.宿迁市生态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运动,2013,03:66-68.
[3]马大慧,李文辉等.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对接机制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27(04):16-19.
[4]李兵.吉林省开展龙舟运动的SWOT分析与策略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32(1):110-114.
[5]严华.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的SWOT分析与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9(2):120-123.
[6]简波,齐莹.我国龙舟赛事无形资产开发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03):04-06.
[7]马大慧,王露璐等.苏北运河水域生态体育旅游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02:86-90.
SWOT Analysis of Brand Dragon Boat Event Created by China Suqian Xichu Culture Festival
MA Da-hui,etal.
( The basic department of Suqian College , Suqian 223800, Jiangsu, China )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s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Dragon Boat Event created by the Xichu Culture Festival. Detailed steps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ed: competition transformation should goes along well with nationalization; the publicity and cooperate with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enhanced,professional boat players should be cultivated ; the transfer mechanism of sports industry and ecological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should be created to build a good dragon boat market; the opportunity should be grasped to develop 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plan.
Xichu Culture Festival; dragon boat; brand sports event; SWOT analysis
宿迁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13KY45);宿迁市体育局2012年度体育科研局管课题(TY005);江苏省体育局2013年度体育科研局管课题(ST1340221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4SJD796)。
马大慧(1981-),江苏宿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旅游与社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