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凌云,王 健,樊莲香
●成果报告 Original Articles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的思考:问题与对策
潘凌云1,2,王 健3,樊莲香4
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中的“阿基里斯之踵”,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核心环节。通过文本的梳理和阐释,本研究指出,我国学校体育领域存在严峻的政策执行问题,但政策执行研究尚未得到学界的足够关注,系统的、结构化的研究成果极其匮乏,不足以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实践提供持久而充分的理论指导。分析指出,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问题的既有成果在研究范式上存在还原论、简单性思维的路径依赖;在研究内容上,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对政策执行问题的深度建构与解释;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方法论基础薄弱的问题。认为,学界应展开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问题的进一步理论探索和认识架构,以适应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实践的需要,并指出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科学化的发展进路。加强基本理论研究,揭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完整内涵和内在机制;直面政策执行问题的复杂性,实现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的范式转换;优化研究方法,奠定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的方法论基石;开阔研究视野,加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问题的跨学科、多视角的“广角”剖析等。以期能够促进知识积累,唤起范式转换,实现学术变革,推进理论创新,从而将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推向精细和深入。
学校体育政策;政策执行;复杂性;发展进路
学校体育政策是一个国家体育教育事业的指南,是实现学校体育发展目标的重要调节手段。当一项经过充分论证、具有明确边界的学校体育政策制定完成后,政策执行就成了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在政策运行的整个链条上,政策执行可谓政策过程中的“阿基里斯之踵”,“支配政策结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执行的问题”[1]。当前,随着政策决策的日趋科学化、民主化,学校体育政策制定失误的可能性不断降低,但政策执行不力、政策执行梗阻乃至失败的现实性却日益增强。从政策实践看,把学校体育政策应用于学校体育实践的失败是当今世界各国体育与健康领域挥之不去的困扰之一[2]。在此背景下,作为以往学校体育政策研究中“缺失的一环”,政策执行问题正逐步受到国内外学校体育与健康领域研究者和决策者的关切,其复杂性与困难性也渐为人知。本研究透过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文献的检测,梳理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的进展与成果,总结不足,理清思路,探寻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的未来走向,以期为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寻找新的理论生长点和实践奠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大量学校体育领域的政策、法规,以强化对学校体育事业的规划、指导和管控。但值得深思的是,如火如荼的改革背景之下,不少政策的实施却并未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特别是,青少年体质总体连续多年下滑的态势得不到有效遏制,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本质性扭转。对于某些问题而言,甚至存在这样一种尴尬状况:问题出现了,政策出台了,问题反而更严重了。学校体育政策目标与现实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招致各方的指责和抱怨,也让人们一次次地发出“为什么好的政策没有产生好的结果”的诘问[3]。
我国学校体育领域虽然存在严峻的政策执行问题,但由于政策执行过程关涉因素纷繁复杂,存在大量难以观察到的行动,使得学界对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问题缺乏足够关注,作为学校体育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被“遗忘了”,相关成果极度匮乏。从研究时点上看,第1篇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非规范性文献是夏峰于1990年发表的《国家的教育政策必须认真执行》,该文对《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价,对政策执行中偏离、受阻、停滞等现象进行了“严正抨击”,不过该文更多地只是一种口号式的主观表达,并没有在研究领域引起进一步的学术探讨。此外,真正具有一定政策学意味的成果均出现于2009年以后,这反映了国内学校体育政策研究起步较晚,还只是一个处于初步探索和发展阶段的研究领域。
从规范性文献来看,王书彦(2009)最早涉及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主题,首次将流行于企业管理领域的“执行力”这一概念引入学校体育政策领域,并以学校为研究层面,就普通中学体育政策执行力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内容上看,部分学者(李小明(2009)、谭磊(2012))针对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概念、作用、构成要素等基础性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也有学者(冯桂玲(2012)、李严亮(2013)、宋学岷(2012))将研究主题集中在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现状及对策上,将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归因于政策本身、执行主体和执行环境,普遍认为提高政策明确性、提升执行者的执行素质、健全监督机制等是提升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主要路径。杜伟(2011)将研究对象指向教育行政部门,克服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失灵必须提升行政部门的政策执行力,并对提高行政执行力的策略进行了阐述。许弘和仇军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对全国19个省级单位的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调研,发现“当前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条款众多,但却散乱过时且没有执行力、约束力,很多规定语焉不详、配套不全……很多政府、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一些重要文件还不很熟悉,确保其良性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4]。同时指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在体育师资配备、经费投入和行政问责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杨成伟立足于我国政治和社会背景,采用米特-霍恩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实施中的各个因素展开了较为清晰的阐述,并提出政策执行优化的若干路径和策略,如整合政策执行组织机构、丰富政策执行手段、完善执行机制与监督机制和优化政策环境、提升执行主客体的政策认同[5]。
应该说,当前学者们的研究是富有启发性的,这些研究有助于推进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实践的随意性和经验主义的反思与改进,使人们逐步把过去被视为纯经验领域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问题作为科学来理性看待。然而总体来看,由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尚不足以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实践提供持久而充分的理论指导。
2.1 研究范式受传统思维方式制约
研究者在反思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偏离、受阻和停滞等问题时,存在着还原论、简单性思维的路径依赖。(1)在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上遵循“解决问题”的行动逻辑,而不是尝试采取“解析问题”的基本逻辑。“发现问题—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行动逻辑,关注点往往偏重于行为关照和技术操作层面,一味追求的是立竿见影式效果的问题解决。事实上,要想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需要从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简单性思维中迈出来,通过对目的的省思、对内在机制的剖析和对问题根源的深度追问,在对问题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寻找到更加合理的政策路径。不少研究都指出,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执行主体素质不高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会形成直接的制约。从实际来看也确实如此,缺乏充足的经费支撑,学校体育政策的确难以顺利执行或实现预期的目标,执行者的素质问题亦然。不过,值得认真思索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是,资金投入越多,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就越顺利,执行者的素质越高,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效果必然就越好吗?什么是经费投入不足?衡量经费投入充足的标准和界限是什么?如何确保有限的经费产生最大的价值?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为什么低?为什么有时候人员素质高却仍然没有取得应有效果?当对诸如此类的疑问进行追查的时候,就不得不转换思维范式对这些问题展开更深层次的审思和研究。
(2)对影响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相关变量的关注比较分散,往往只注重学校体育政策执行某个环节或某一要素对执行效果的影响,鲜少从整体论视角(如治理理论视角、政策网络视角等)针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各要素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与政策执行效果之间的关联进行全盘考量。这恰如被孤立出来进行研究的细胞已算不上一个完整的细胞,割裂了整体性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同样无法探究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全貌。此外,不少研究对影响学校体育政策执行效果相关因素的分析等量齐观,提出的改进策略泛泛而谈。如阳光体育运动等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中存在“口号化”“形式化”“浅表化”等执行窘境,一些研究者也给予了关注与批判,但在不少研究中,用于总结当今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问题的往往是一些“体育在教育体系中被边缘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政策实施现状堪忧”之类貌似忧心忡忡,实则不痛不痒的字眼。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建议同样也是难以触及问题根本的各种“呼吁”,如加大学校体育政策推进力度、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素质、加强学校体育制度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等,缺乏真正有助于改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状况的、有深度的对策和建议。当前,学校体育政策问题日益复杂,政策执行系统内外有着错综复杂、彼此羁绊的联系,以简单性思维考量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问题,漠视政策执行过程的复杂性和权变性,定然无法找准政策执行困境的症结所在,难以提出建设性的解困之策。
2.2 研究内容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1)关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十分匮乏。如关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概念和范畴之类的基本理论问题,在一些研究中就缺乏明确的界定,好像这一概念已经约定俗成(实则未然)。在此基础上分析框架的构建和内容的阐述难免出现凌乱,也直接导致研究问题出现偏离,从而影响研究的质量和效果。如在政策科学或政策研究里,一个完整的政策运行过程依次被分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3个环节,而在学校体育领域里一些研究者却将“政策执行过程”与“政策运行过程”混为一谈。如《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过程的阻滞现象分析》(2008)一文,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政策问题的认定、政策制定和政策评估体系构建等本属于政策制定和政策评估范畴的问题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而对于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的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对象、执行机制和政策执行环境等归为基本的核心性问题却疏于论及。
(2)目前,学者对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研究过于简约化、技术化,尚不能真正为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照和学术支持。不少研究缺乏规范的理论依据,不是按照具体的理论框架展开,只是停留在政策执行的描述或评论层面,不少文章都是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和阳光体育运动等政策的宣传报道,局限于一般性的政策实施建议,显示出较强的介绍性、口号性、宣誓性、建议性、报道性和经验总结性,“吹号角摇大旗”的意味十分浓厚,这样的“政策研究”事实上已经蜕变成了“政策的诠释学”。尽管站在务实角度看,这样的文献比较贴近工作一线,但从理性层面上看,简单的描述和归纳式研究很容易落入就事论事的窠臼,使得研究停留在通俗认识水平。不采用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无法实现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问题的深度建构与解释。正如D.J.LINTON[6]指出,不少政策执行研究主要是针对案例的研究,而对于怎样才能有效地执行政策,已有研究给出的基本都只是告诫或警告式的结论,系统的理论研究应是政策执行研究走向深入的方向。如中央7号文件规定,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不少研究者也都强调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中教育行政部门、体育、发改、财政、卫生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等部门要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但究竟怎样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怎样才能避免齐抓而不共管而导致政策执行陷入碎片化?如何使这些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同级部门之间的博弈走出集体行动的“囚徒困境”,通过部门之间关系的协调走向集体行动的帕累托累进,这在目前学校体育政策研究领域缺乏有深度的理论探讨。近年来,在公共政策执行研究领域,政策网络理论、治理理论和府际理论等已被广泛应用且产生了强大的解释力,但在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这一研究领域仍然缺乏采用这些理论分析政策执行过程的尝试。
2.3 研究方法还存在方法论基础薄弱的问题
政策学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政策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应是多元、包容的,既要包括规范与哲学的知识,也必须展开科学的实证。然而,从研究现状上来看,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采用的方法相对单一,研究者更多地采用文献资料、政策文本分析等传统思辨方法,较多的是关于学校体育政策实施“应该如何”的一种应然性的价值倡导,或者是流于理念及口号式的主观表达,实证或实地的研究则比较缺乏。这导致相关研究远离丰富而生动的学校体育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相关应用研究由于缺乏必需的实证支持而难以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实践产生实质的影响。在国外,即使实证主义研究不时地遭到“解释力不足”“方法僵硬而简单”等诸多非议,但它却因其严谨性和科学性始终居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的主导地位。国外研究绝大多数都遵循着严谨的研究程序,即陈述研究问题—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收集数据—假设检验—解释与说明—后续研究展望,这样的实证主义思路在国外文献中比比皆是,而在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中却寥寥无几。如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在总结课程改革成效的时候往往会欣喜地提到“体育课程教学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然而,这种改变究竟是表面的变还是深层的变,是一时的变还是持续的变,是局部的变还是全方位的变[7]。须指出的是,当人们都在讲“变了”的时候,学术研究领域切不可人云亦云,而应该通过扎实的实证和实地研究来审视体育课程政策执行的真实效果。非常遗憾的是,在当前体育课程政策实施研究领域,十分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大样本的实证研究(或是大样本的调查研究)以判断政策执行的实效性。又如对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政策失真、政策阻抗问题,不少研究者往往以一种想当然的、全知全能的态度臆测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各种行为与心理,从而使得相关讨论浅尝辄止,对复杂真实的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制约因素缺乏真正深入的了解。而且,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领域的一些所谓的“实证研究”成果看,尽管它们都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但准确地讲,都还只是具有实证研究之形,而不具实证研究之质。这些调查研究基本上只是把通过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描述性统计和解析,却并没有把分析结果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挖掘和提升。因此,可以说现有的大多“实证研究”还只是停留在经验描述层次,还算不上完全意义上的实证研究。总之,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在方法论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三不像”的尴尬特征,既缺少深入的思辨研究,亦少有规范的实证探究,更难得扎实的实地研究。
综上,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虽已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尚处于薄弱的起步和摸索阶段,缺乏系统的、结构化的研究成果,不能满足提升学校体育政策执行水平的现实需求。为推进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更好地指导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实践,迫切需要捋清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素养,并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3.1 加强基本理论研究,揭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完整内涵和内在机制
柯伯斯[8]指出:“问题是与政策相关的基础研究太少。最为主要的是对教育政策进行更多的基础研究……如果不深化对政策过程的认识,提高和改进教育效果便无捷径可走。”上文已述,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研究具有较强的“时政性”和“应用型”特点,有价值的、深入的理论研究则暂付阙如,最突出的体现即是在政策分析上偏重于针对政策执行具体问题给出意见和建议,就问题论问题。这种立竿见影式的应用取向研究立足于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由于学理性的缺乏而限制了研究深度,这种层次的政策研究实质上已沦为简单的“对策研究”。维特根斯坦指出:“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9]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找到解决学校体育发展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政策目标尽快达成;另一方面,学校体育研究者也需突破“时政性”研究的局限性,把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置于知识论和实践论二者合一的全新问题体系之下进行运思,恰当平衡应用性和学术性之间的张力,充分发挥理论的“照明”作用,确立运用理论解释框架进行政策研究的基本规范,从学理角度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提供理论支撑。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基本规律、执行模式、价值取向、利益关系、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真理性与合理性等,都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如针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中的种种失真和阻抗现象,可以依照“公共选择理论”,对政策执行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梳理,探讨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目标群体各自利益追求的特点,以及在利益博弈过程中所形成的利益冲突类型,最终揭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困境的本质和深层致因,从而为政策执行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上新的支持点。值得一提的是,加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还有助于避免现有研究中存在的滥用概念、思路混乱等研究失范问题。如果厘清了学校体育政策运行过程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关系,那么在研究中也就不会出现前文所述及的将学校体育运行过程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过程混为一谈的现象了。由此可见,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对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实践,还是对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自身的研究而言,无疑都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3.2 直面复杂性,实现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的范式转换
“我们不要轻易试图去描绘这样一个世界,即它是稳定不变的、井然有序的、拥有十分优雅和简单的职能关系。”[10]当前,我国社会已步入一个社会与经济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受文化传统、教育体系、利益、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体育政策与实践问题在传统中守望,在探索中前行,其中涉及到政策论争、行动主体、执行环境和博弈与冲突等复杂互动因素,众多因素相互交织从而呈现出学校体育的复杂性和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复杂性与教育和社会的复杂性相互缠绕的一种崭新图式。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敷衍执行、延迟执行、抵制执行、选择执行和机械执行等问题与困境无不说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过程绝非一种简单的线性排列,真实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实践是复杂的。引发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执行主体的复杂性问题,也有政策执行环境的复杂性问题,既有政策执行程序的复杂性问题,更有政策执行机制的复杂性问题。以体育课程政策的实施为例,政策实施就不只是对课程政策本身的简单机械的实施与贯彻,而且还是对与学校体育课程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的系统综合考虑,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有关政策在内的多种资源的协同与配合的过程。特别是,学校体育课程政策的实施要从表层执行走向深度变革,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文化的培育、组织的变革以及各种关系的调协。教育部王登峰司长指出:“学生体育工作出现的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个问题去解决永远也解决不了,需要综合改革,寻找综合治理的突破口。”[11]任何尝试提高政策执行效能的努力,必须正视政策实施内部各要素间的复杂联系以及与整个教育系统和外部社会结构间的动态互涉,若隅于简单性、还原论思维方式,注定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让相关利益群体“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参与学校体育政策的实施,就不能囿于学校体育内部修修补补式的变革,而必须要将学校体育改革置于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同步进行学校体育改革与应试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改革。针对诸如此类涉及学校体育执行机制、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制度环境优化等复杂性问题的研究,必须走出简单性、线形思维的窠臼,转而打开复杂性理论视阈,直面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将政策执行中的各种政策、人员、地域、制度等情景性因素挖掘出来,并提供一种动态性的解释。在分析意义上,与简单性、还原论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线性模型的思考不同,复杂性着力于揭示事物本身和事物之间各相关变量之间的联合和互动,其对于预测和解释政策执行的结果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复杂理论视域下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着力于观照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系统的多层次性、多因素性、高度权变性以及它们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行为及其演化。复杂理论不仅提供了很好的思维工具来审视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复杂系统的动力学,而且有助于指引我们采用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的方法论框架来审视复杂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有益于揭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本质、规律及控制机制,推进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过程的认识深化。
3.3 优化研究方法,奠定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的方法论基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严谨科学的方法基础上,否则就会导致研究失范,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随时面临“大厦将倾”之危。前文已述,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研究始终裹扎着浓厚的经验色彩,对于政策文件的诠释、对政策实施原则与方法等的介绍和对政策实施经验教训的总结构成了研究的主流,可以说这样的学校体育政策研究是向后看的,缺乏科学性、预见性和前瞻性。为促进研究的深入、提升研究的质量,必须树立严谨的实证主义思路,大力倡导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实证研究与实地研究,通过规范的研究设计,对教育行政人员、校长、体育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学校体育政策相关行动者的认识、意图和行动(无论是积极的行动还是消极的行动)进行全面准确地把握,澄清政策执行行为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并对政策执行行为的调整提供建设性意见,引导政策执行相关人员的行为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只有这样,研究才能贴近丰富而生动的学校体育实践,才能真正为改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提供有价值的实证基础。可以说,加强实证研究,乃是提升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质量的当务之急。
当然,提倡实证研究的同时,也须认识到任何研究方法都有其自身缺陷,“很难说哪一种理论方法‘最好’或能使人满意。每一方法注重的都是……某些方面,都只是在某一目的或某些情况下可能较为有效”[12]。研究方法应是实用而灵活的,具体采用什么方法取决于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和解释所研究的问题。政策执行“整合-系络”范式的倡导者GOGGIN(1990)指出,为建立一套能够描述和阐释政策执行复杂、动态层面的理论体系,既需要研究者在不同时间、地点针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个案研究,还要综合采用各种历史的、比较的、量化的研究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动态仿真分析、判别函数分析和回归分析等,运用内容分析、精英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从而使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建立在更加科学有效的基础之上。放眼国外,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中除了实证主义的主流范式之外,也不断吸纳更多的理论视角和更综合多元的研究方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流行于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的质性研究方法也逐渐成为人们理解学校体育政策意义的重要手段。质性研究的加入,使得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在方法论上大大地迈进了一步,最为重要的是,它有效地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看起来精确的数字背后解释力的不足,大大提升了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的可信度和效度。在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中,只有灵活、综合地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才能从多个不同视角全方位、立体式地把握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内在机理和现况。
3.4 开阔研究视野,加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问题的跨学科、多视角的“广角”剖析
学校体育政策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而教育政策学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的综合性,它与政策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组织学、传播学和统计学等众多学科联系紧密,这些学科都能够为阐释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现象提供基础性的概念工具和理论分析框架。因此,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也应该是一个多学科、多视角的活动,仅凭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知识很难揭示政策执行过程全貌,也无法探求政策执行失败的根源。只有摒弃“孤芳自赏”的心态,通过多学科的深刻运思,才能全面把握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内在规律。如社会学视角下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可以借助政策网络、社群主义等基本理论,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中政策执行组织之间对话机制的建立和多元参与政策执行网络的构建进行深入分析;政治学视角下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可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系统结构理论等为依托,深入解读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中的权力配置、政策规避、信息公开和自由裁量等重要问题;而经济学视角则更是当下政策执行领域的主流范式之一,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博弈论、经济人假设、成本交易等理论可以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中相关政策参与者的态度与行为选择的深入剖析提供强有力的解释工具。学校体育政策执行是一个由多个环节、多个要素和多种关系营构而成的复杂过程,对其研究必然是多面性的,针对这一领域的探究需保持适当的研究“广角”,逐步拓展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的范围。从研究视角上看,复杂性理论、治理理论、政策网络理论、行为分析和制度分析等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问题的综合考量。如对中央7号文件等国家层面的政策执行问题,网络分析有助于分析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和传媒等政策相关者的互动过程及相互影响,行为主义分析有助于解释体育教师、学生、校长、体育教研人员和家长等政策执行相关人员的行为方式和执行行为事件间的关联,制度分析有助于揭示制度安排是如何影响政策执行过程中相关行动者的行为策略选择。通过不同视角转换,有助于得出更为全面有力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并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的质量。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蓬勃发展,但也不断遭遇新的问题和挑战,“阳光体育运动执行偏差”“体育课改实施困境”“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难题”“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瓶颈”等都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这些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形成缘由复杂,具体表现各异,如何营构良好的改革与治理生态有待深入研究。特别是中央7号文件颁布以来,围绕学校体育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的改革渐趋综合化、系统化,一个日趋复杂的学校体育政策实施生态已然形成。在此背景下,如何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况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更开阔的分析视角,用更合适的研究方法,吸纳相关学科研究成果,把浅层次研究推向深入,全面揭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特点,找到政策执行困境的突破之道,促进良好执行生态的建立,亟需学界展开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认识架构。就目前而言,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仍是一个需要学界花大力气深入探究的广袤领地。
[1]BERMAN PAUL.The study of Macro-and Mcro-Implementation[J].Public Policy,1976(26):61.
[2]HARDMAN K.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a global perspective[J].Kinesiology,2008,40(1):8,5-28.
[3]罗建河,谭新斌.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过程的阻滞现象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6):494-496.
[4]许弘,仇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与趋势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80-81.
[5]杨成伟,唐炎,张赫,等.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有效执行路径研究——基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的视角[J].体育科学,2014,34(8):56-63.
[6]LINTON D J.Implementation Research: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J].Technovation,2002(22):65-79.
[7]杨小微.新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试验,2007(4):21.
[8]斯图亚特·S·那格尔.政策研究百科全书[M].林明,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458.
[9]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李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
[10]YANOW D.Toward a policy culture approach to implementation[J].Policy studies review,1987,7(1):103-115.
[11]孙科.学校体育,路在何方?——专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J].体育与科学,2013,34(2):4.
[12]詹姆斯·安德森.公共决策[M].唐亮,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9.
Some Thoughts on the Research about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t Present: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PAN Lingyun1.2,WANG Jian3,FAN Lianxiang4
(1.Mobile Station for Post-doctoral Research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2.School of PE,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3.School of P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4.Dept.of PE,School of Educa⁃tion,SUN YA-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the“Achilles’tendon”in the policy process,and it is the core section which transmutes the policy goals into policy reality.Through document review and analysis,this paper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serious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in the area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howev⁃er,the study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hadn’t received its fair share of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field.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ies were extremely sparse,as was not sufficient to provide persistent and sufficient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practice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some problems in current researches.On the research paradigm,there existed remarkable path-dependence of reductionism and simplicity thinking mode among previous studies.On the research content,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was still relatively weak,and in-depth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still quite lack.On the methodology,the basis of methodology still remained very weak.Against these problems,the paper suggested that the academia should undertake further theory exploration and knowledge construction to accommodate the needs of the practice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Final⁃ly,this paper proposed som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is area: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basic theory,and reveal the complete connotation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We should face the complexity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paradigm.We also should optimize research methods and lay the footstone of methodology for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Besides,we should broaden the academic views,and strengthen interdisciplinary and multi-perspective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ultimat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duc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bring about academic changes,engage in paradigm shift and bring forth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o as to contribute to detailed and further research of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atisfy the needs of PE policy practice.
PE policy;policy implementation;complexity;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G 80-05
:A
:1005-0000(2015)01-018-05
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5.01.004
2014-07-30;
2014-10-26;录用日期:2014-10-2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CTY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项目编号:11&ZD15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M55040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T-b/2013/017)
潘凌云(1976-),男,河南镇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
1.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武汉430079;2.江南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无锡214122;3.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4.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广东广州5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