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品可靠性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

2015-11-28 03:19王军海张海杰
中国军转民 2015年6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可靠性阶段

■ 王军海 张海杰

浅析产品可靠性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

■ 王军海 张海杰

产品的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可靠性等,它只能在研制阶段就赋予,在生产阶段保证,并在使用阶段得以发挥。产品的质量必须从设计抓起,可靠性管理必须进行设计,使其成为研制过程中质量管理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引言

产品可靠性管理指为保证和满足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可靠性管理工作和质量管理的目标都是为设计、制造出品质优良的装备,但是,因为两者的发展过程不同,其内容和范围也不相同。因此,对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管理之间和关系与区别在国际上曾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如同对其它客观事物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演变、深化。传统的质量观念强调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即“符合性”。产品只要符合生产图纸和工艺规定的要求,就是好的。但当代质量观既重视产品的符合性要求,更强调产品的“适用性”要求,也就是说,产品必须在使用时能成功地适合用户需要才是高质量的。而用户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产品质量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性的总和。这些特性包括性能、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保障性、经济性等。一个好的装备不仅要具备所需的性能(固有能力),而且能长期保持这种性能,使用中无故障或少故障。发生故障好修理,使功能迅速恢复,还要求使用安全、易于保障等。

当今,人们一致的认识可靠性是产品重要的质量指标,GJB450A等标准规定,在研制和生产新的装备时,必须将可靠性指标列入《研制任务书》中,并应制定相应的保证大纲,给出具体的考核和验证方法。这对保证产品质量的传统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它不仅局限于一般的质量管理活动,而且应拓宽为包括可靠性等在内的管理新范畴。

1.可靠性管理是对传统的质量管理的必要补充

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产品质量可靠,以便它在寿命周期中使用时能可靠地完成各种规定的技术性能,所以:

1.1传统质量管理是以制造过程的程序化、规范化为目标,试图通过使工序稳定来提高质量。而可靠性则是研究消除故障的对策。要在产品论证和设计中就采取措施防止缺陷的发生。

1.2质量管理更多考虑产品“今天质量”,而可靠性管理则考虑“明天的质量”

据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测量实际质量的结果,与标准值对比并以差异采取措施的调节管理过程”。可见,这里的质量概念没有考虑时间因素。控制的是产品出厂时合格或者不合格。至于出厂后发生不发生故障不能保证。所以日本把QC控制的质量形象地称为t=0时的质量,或“今天的质量”。而可靠性考虑的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考虑的是“规定时间”的质量,所以又称t>0的质量,或“明天质量”。因为它能告诉使用者在产品出厂后的规定时间内的失效可能性有多大。

综合所述,可以说可靠性管理是对传统质量管理的必要补充。

2.可靠性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区别

2.1两者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差异

从国外情况看,产品质量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前,电子产品处于早期阶段,品种少、结构简单,可靠性与质量管理尚未进行。

标准化阶段 20世纪30年代后,无线电产品有了较大发展,为统一规格、型号及试验方法,有必要使产品标准化,因此开展了标准化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阶段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雷达这样复杂的装备,且制造期短,新工人多,军工产品出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为了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国外颁布了质量管理指南,采用质量管理图进行控制,试验中采用了抽样方法。

可靠性阶段 由于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问题十分突出,因此,美国国防部坚决支持可靠性与质量管理并行,以可靠性为重点进行管理。

质量保证阶段 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把可靠性与质量管理结合在一起,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所谓质量保证,主要有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四个方面保证。

产品责任阶段 所谓产品责任,即是生产产品的厂家应对产品的质量负法律责任,国外都有产品责任法。

上述各个阶段是相互交迭的,只不过在不同阶段,突出了某一个重点面。

2.2两者的区别在于基本功能不同

2.2.1传统质量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1)在制造阶段,要保证工艺技术条件可以达到。审定材料选择,审定公差,保证正确地更改图纸,通过进行工序研究,使工艺过程符合技术要求。确定生产设备和各道工序的能力,执行工序检查和监督,调查失控的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评定生产工人的操作能力,准备要制造的零件、元件、部件和产品的管理图。

(2)检验。包括工序检验和供应检验,最后检验和产品检验。要保证所有的零部件都正确的装配,按正确的顺序,具有正确的配合的位置,编制检验标准、手册、程序、检查偶然性缺陷原因,报告检验结果,采取纠正措施,处理不合格品。

(3)对成品进行试验,评定其质量。

2.2.2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基本功能

(1)确定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2)为达到可靠性管理要求而进行的设计。

(3)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可靠性管理分析。

(4)进行可靠性增长试验、鉴定试验和验收试验。

(5)评价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2.3两者采用的工具不同

可靠性管理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不断地对现场故障数据和试验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处理、交流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改正措施。而质量管理使用的是样本均质管理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批允许不良率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检验为主要手段的“事后把关”和以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预防为主”的控制,对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产品的适用性问题,都无法改变产品先天固有的质量特性。因此,必须树立以研制过程中就开始做好“一次成功”的指导思想。产品的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可靠性等,它只能在研制阶段就赋予,在生产阶段保证,并在使用阶段得以发挥。产品的质量必须从设计抓起,可靠性管理必须进行设计,使其成为研制过程中质量管理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1]秦英孝,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2]秦英孝,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作者单位: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可靠性阶段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合理使用及正确测试以提升DC/DC变换器可靠性
GO-FLOW法在飞机EHA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论如何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