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祁娟
2015年新能源市场“逆袭”,众泰凭什么?
文/本刊记者 祁娟
从单一企业的销量数据看,截至2015年前11月,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前十的排名中,中国有三家车企入围,较2014年新增一家—众泰汽车。傲人成绩之后,中国新能源生产车企真的具备在全球市场上“逆袭”,与外资品牌一争高下的实力了吗?且看—
在 2014年以前,提起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人们想到的大多是较早涉足此领域的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自主汽车品牌。但在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榜单上,众泰爆冷成为闯入的一匹“黑马”: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众泰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9263辆,同比增长544.6%,占全国纯电动汽车销量的31%,销量排行全国第二,全球榜位列第八。
作为中国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企业之一,众泰控股集团成立于2003年,以汽车整车及发动机、模具、冲压件、变速器等汽车关键零部件为核心业务,现拥有浙江、湖南两大整车生产基地和众泰汽车、江南汽车两大整车品牌,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轿车、SUV、MPV等多个领域。
江苏长荡湖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众泰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纯电动汽车研发、销售、汽车零部件、电子科技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技术服务。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不但创新、开发新能源汽车,并使得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年生产能力达2万辆。目前,该公司已获得电动汽车整体控制方法、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纯电动汽车用高压电器盒等80多项专利,并拥有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策略等方面的核心技术。
2015年11月28日,在江苏常州,众泰汽车举办大迈A3EV纯电动教练车的试车体验活动暨论坛。活动次日,由众泰集团投资85亿建设的“第三代汽车生产基地”—江苏金坛基地也向外界揭开了神秘“面纱”。
在当今工业4.0时代下,客户需求更加个性化,产品创新周期缩短,生产节拍加快,如众泰这样的生产型企业也正面临重大挑战。
2014年是众泰第二个十年的起步之年,也是其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众泰亟待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来承载第三代产品的推出与落地。在怎样质造和如何智造等疑问下,众泰用行动说明了一切。
2014年8月18日,众泰金坛基地正式启动工厂建设。国内同行建成相同规模的生产基地相比,一般需在36个月左右,而金坛基地只用时1年零1个月加10天,一座高标准的现代化科技化的汽车智能制造工厂便拔地而起。这在金坛创下工业发展史上招引龙头项目洽谈时间最短、建设速度最快、单个项目体量最大的3个“历史之最”。
2015年9月28日,金坛智能制造基地竣工正式投入生产运行。众泰集团董事长吴建中在仪式上这样定义金坛基地:“金坛工厂的建设融入‘工业4.0’和‘制造2025’,工艺装备水平在行业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是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于一体的复合型生产制造基地。”
吴建中介绍说,金坛基地总面积1225亩,工厂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由完整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组成,以现代化、自动化综合的高尖端生产流水线进行生产,机器人投入数量达200台以上,预计将拥有日产量1000辆新能源汽车,实际年产30万辆,发动机30万台套,电池PACK、电机及电控等新能源关键零部件1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基地除了传统的四大工艺车间,还将有发动机联合工厂,以及两个新能源工厂。
走进金坛基地,到各生产车间近距离观摩生产线和作业工位。除了总装车间里复杂的安装程序,冲压和焊装车间里,自动化机械以及机器人已经是主导。“目前我们基地使用的200多个库卡机器人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以前我们的生产线也使用机器人,只是其操作的精细程度与速度都不如现在的库卡机器人。”江苏金坛钱资湖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泽恕介绍说。
金坛生产基地除了所具备的硬件之外,是与之匹配的生产管理体系,产品数据、设备数据、研发数据、工业链数据、运营数据、管理数据被整合于管理体系内,以确保车型的品质输出。
以德国工业4.0国际化工厂为蓝本的金坛基地,将信息化、智能化贯穿于每一个重要环节,其体现出的国际化、智能化和时代感让人赞叹,也向外界呈现了一个颠覆刻板成见的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基地。
特别报道Reports
> 众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打拼历史由来已久
> “三先”模式一度创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六个“第一”
以德国工业4.0国际化工厂为蓝本的众泰金坛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将信息化、智能化贯穿于每一个重要环节,其体现出的国际化、智能化和时代感让人赞叹,也向外界呈现了一个颠覆刻板成见的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基地。
众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打拼历史由来已久。
早在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的2012年,众泰汽车的长沙生产基地便投入2.6亿研发资金用于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突破。而此时,整个长沙众泰汽车的年产值还不足1亿元,如此艰难的困境仍然阻挡不了众泰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
金坛基地和大迈A3EV或是众泰汽车全面布局未来格局战略过程中重要的两步棋,先进的智能工厂打造优良的产品品质。
吴建中此前在谈及公司新能源汽车发展时曾表示,众泰的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几乎是同时起步发展,在这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厚资源,终于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中尝到了“甜头”:2014年众泰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过万辆,其中12月单月销量达4000辆,再创行业历史新高,占全国新能源车型销量的13.38%;2015年上半年,更是占到全国纯电动汽车销量的31%,成绩傲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吴建中总结了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众泰新能源曾创造性地提出“让一辆车先跑起来、让一批人先用起来、让一座城市先完善起来”的思路模式,这一“三先”模式一度创下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六个“第一”:第一个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整车发明专利,第一个获得国家工信部的生产销售许可,第一个正式挂牌上路,第一家在纯电动汽车领域与央企合作加电站网络和配套商业模式,第一家实现纯电动汽车批量试运营,第一家实现针对个人的纯电动汽车销售。2014年众泰汽车实施了“一机两翼”平台化竞争战略,不仅为每一款新车型储备了新能源版,也通过各种渠道的共赢合作,为新能源车的普及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通过切实的市场定位,众泰新能源汽车瞄准了低速电动车升级需求的细分市场,通过短、平、快的方式推出了适用的国民纯电动汽车,被称为众泰纯电动“绿色四杰”:云100、E20、芝麻E30和E200。加上2015下半年推出的芝麻E30、E200A和E200B纯电动汽车,形成了具有众泰的“纯电动新能源战队”。
基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突出贡献,众泰集团先后获得“世界和平贡献奖”、“中国低碳杰出贡献企业”、“节能中国优秀示范单位奖”、“中国优秀创新企业”、“全国光彩之星”、“中国汽车节能环保成就大奖”、“创新中国绿色先锋品牌”等称号。众泰新能源汽车还承担了国家级出口基地外贸公共服务平台中“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新能源汽车远程实时监控公共信息服务”两大平台职能”。
此次试驾体验的大迈A3EV车型的纯电动汽车,专为驾校量身批量打造,这是众泰面向多重消费市场的销售策略,有利于新能源产品快速打开销路。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大迈A3EV是众泰基于现款Z300车型打造的纯电动汽车产品,配备锂离子蓄电池电池,整车最高时速可超过100km/h,续航里程可达到200km。
黄泽恕详细介绍了大迈A3EV的具体情况:“这款纯电动教练车从2009年开始研发,2010年我们制作了样车,并于当年年底在云南昆明、贵州贵阳、重庆、福州、山东、河南等地驾校投放了100辆车进行试运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从技术层面看,这款纯电动车的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驾校培训所使用的汽油教练车水平。比如操作失误时的熄火,熄火前车的抖动感等等,与汽油车的相似度高达98%以上,连发动机的声音都进行了逼真模仿。从驾校反馈给我们的使用报告看,这款车完全达到了驾校培训与考试的需求。二是从经济层面看,驾校现在使用纯电动教练车,每辆车一年至少可节省3万元油耗,这是笔可观的费用。三是从环保层面看,由于纯电动车是零排放,每辆车每年可少排放二氧化碳1209公斤。”
随着采访过程中对众泰的深入了解,可以发现,金坛基地和大迈A3或是众泰汽车全面布局未来格局战略过程中重要的两步棋,先进的智能工厂打造优良的产品品质。
2015年9月28日金坛智能制造基地竣工正式投入生产运行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全国范围的驾校中进行电动教练车的免费试用和推广,争取到2025年,达到驾校60-70%的使用比率。当然,这需要政府方面在政策和技术上的全力支持。”黄泽恕说。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众泰在提高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在“互联网+”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互联网时代,单纯的交通工具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汽车的全部需求,让车辆、互联网、智能终端连接起来形成信息的良性交互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众泰在车联网信息化方面的尝试已有一段时间。建立“新能源汽车远程实时监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所有众泰新能源汽车的实时监控,远程监测车辆数据,一旦车辆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诊断车辆问题所在,并通过电话远程协助、或赶往现场帮助车主解决问题。
2015年5月,众泰汽车还与互联网企业乐视就车联网项目展开相应讨论,考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联网、智能系统等方面进行合作。
“众泰很早就涉足互联网的线上营销,新能源车芝麻E30就是与电咖汽车合作,采用全互联网进行预订和销售。目前,众泰新能源车的生产和经营环节是分开的,单独成立了公司专门负责电动汽车的线上销售,天猫上也有众泰官方旗舰店。今后,电动教练车也将进入互联网销售模式。通过现有的先进技术手段,为客户节省时间成本,提供最便捷的售后服务,就是众泰的追求。”黄泽恕说。
2016年,众泰将汽车销量目标设定为35万辆,并争取到2018年实现年销量50万辆,而其前瞻性的发展目光与深扎新能源领域的决心,以及众泰新能源这一未来或将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已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尽管在相当多的业内人士看来,与跨国新能源生产企业相比,中国军团的新能源销售结构依然集中在中低端,“虚火”仍需引起足够关注,但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如众泰般自发性持续投入,并沉下心来实现技术积累和储备,其在充满机遇的新能源市场内的发展路径,或将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