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世系考

2015-11-28 07:35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武艺渤海朝廷

刘 欣

(宁安市马骏纪念馆 黑龙江 宁安 157400)

渤海国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人为主所建立的政权。粟末靺鞨本是公元7 世纪前后靺鞨族的分支之一,其名称来自古代通古斯语Songwa waijoi(读松瓦歪绝)的音译,粟末是松花江的简称,靺鞨唐音读作未羯(weì jié)指山林部落,粟末靺鞨本意即天松花江流域的山林部落,15 世纪以后转化为满语Songgari weiji(读松阿里窝节)。靺鞨族是今天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古老庞大的民族,先秦时称肃慎,汉晋时称挹娄,南北朝称勿吉,隋唐时期由音译勿吉转写为靺鞨,该民族操古通古斯语,属肃慎族系。世居白山(或称不咸山、徒太山、太白山、长白山)黑水(今黑龙江中下游以及支流松花江北段)之间。隋朝时靺鞨拥有数十个部落各自为政互不统属,较大的有:白山、粟末、号室、伯咄、黑水、安车骨、拂涅、铁利、窟悦、等,其中粟末靺鞨与黑水靺鞨两部最为强盛,尤其是粟末靺鞨由于地处富饶的松花江流域与隋朝、突厥、高句丽的交通十分便利文经济化交流频繁,因此在靺鞨族各部中最为发达,原始的部落氏族体系逐渐解体社会阶级分化初步形成,这便为大祚荣建立渤海政权创造了必须的社会基础。

第一世高王大祚荣

大祚荣是粟末靺鞨酋长乞乞仲象之子。据有的史书记载,大祚荣曾为高句丽旧将。668年,“高句丽既灭,大祚荣率家属徙居营州”。有的学者考证,在营州期间,乞乞仲象曾任契丹大舍利之官。后来大祚荣受到汉文化影响,以其父官首字为姓,是为大氏的由来。此一说比较可信。

大祚荣在698年佣兵自立,割据称王。705年接受招安,与唐朝和解。713年正式得到朝廷加冕封册,成为渤海郡王,领忽汗州都督。

大祚荣是位长寿多子女的靺鞨酋长。除了嫡长子大武艺之外,见于即在的还有大门艺、大述艺等兄弟八人,曾先后朝唐,辅佐大祚荣和大武艺治理渤海。从大祚荣曾为高句丽旧将和多子女的情况来分析,719年他死时,当在七十岁左右。因为他是渤海证券的创业始祖,所以渤海统治集团按照中原王朝的礼仪,谥号为高王,以表彰他的最高功劳。在位二十二年。

第二世武王大武艺

大武艺是大祚荣的长子。713年,唐朝册拜大祚荣为王以后,不久就又封大武艺为桂娄郡王,从而确定了大武艺为渤海王位继承人的政治地位。719年大祚荣死后,大武艺袭父爵为渤海郡王,自行建元仁安,渤海有了自己的年号。这一年号又反映出其统治深受儒家政治思想的影响。同年,唐宪宗遣使册拜,渤海郡王得到了朝廷承认。安装大祚荣的生年推算,以及大武艺名字的汉化特征,大武艺很可能出生和成长于营州地区,嗣位时应是三十岁开外的中年人了。大武艺死于737年,渤海统治集团谥其为武王,对他的扩张政策和无功给予肯定和称颂。在位十九年。

第三世文王大钦茂

大钦茂是大武艺的中子。720年,其长兄大都利行被朝廷封为桂娄郡王,确定为大武艺的继承人。728年,大都利行在长安入侍期间死去。737年大武艺死后,由大钦茂继承王位,改武王仁安十九年为大兴元年。翌年,唐玄宗遣使册拜,得到朝廷承认。大钦茂执政后,一改大武艺的对外扩张政策,大赦境内,推行文治,政绩显著。因此,唐玄宗于天宝年间,累加其为特进、太子詹事、宾客。762年,唐代宗又晋封为渤海国王、检较太尉,累拜司空、太尉、位在三公。因受唐朝皇帝尊号启迪,自称为大兴宝历孝感金轮圣法大王。774年,大钦茂于实行文治高潮之际,改大兴三十八年为宝历元年。万年又废止宝历年号,复用大兴年号。

在大钦茂统治期间,极力全面向唐朝学习,从而奠定了渤海各项事业的发展基础。793年大钦茂死后,为谥为文王,以表彰他对渤海的经天纬地之功。在位五十六年。

考古材料表明,大钦茂第二个女儿贞慧公主生于738年,即渤海大兴二年,所以,大钦茂谥位时,已是生儿育女的成年人,793年死时,应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

第四世废王大元义

大元义是大钦茂的族弟,属于旁系分支。据史书记载,大钦茂死后,因其子大宏临早夭,由族弟大元义嗣位为王。立后不足一岁,因其采虐而被国人杀死,大宏临儿子大华欤继位。从这简短的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大钦茂死时,渤海王室对王位的争夺一定很激烈,而且社会矛盾也很尖锐。虽然大宏临早死,但在大钦茂的直系血统中,尚有嫡孙华欤和崇瞞,同时大钦茂的弟弟也有可能健在,这些人都有继承王位的资格,说明大元义的继位并非是正常的,甚至国人也卷入了这场斗争。大华欤等利用国人力量杀死大元义,夺回王位,才使斗争平息。大元义既无年号,也无谥号,这说明他在位时间很短,还说明渤海统治集团对他的继位不予承认。当然唐朝也就为加册拜。

第五世成王大华欤

大钦茂死于793年春,大元义立不足一岁,所以,在大华欤继位时,也当在793年,改元中兴。从这个年号所表达的含义,可看出渤海经过一番短暂混乱之后,又重新恢复正常。

第六世康王大崇瞞

大崇瞞是大钦茂之孙,其父无考。794年继大华欤之后为王,改成王中兴二年为正历元年。795年唐德宗遣内侍殷志瞻前往册拜为渤海郡王等,未按大钦茂渤海国王的封号册立。因此大崇瞞遣使向朝廷据理陈清。798年唐德宗重新册拜其为渤海国王,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805年,朝廷又加其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806年,谥为康王,在位十六年。

第七世定王大元瑜

大元瑜为大崇瞞之子。809年嗣位,改康王正历十六年为永康元年。翌年,唐宪宗遣使前往册立。卒于812年,谥号为定王。在位四年。

第八世僖王大言义

大言义为大元瑜之弟。812年嗣位,改定王永德四年为朱雀元年。翌年,唐宪宗遣内侍李重文前往册立。卒于818年,谥为僖王。在位七年。

第九世为简王大明忠

大明忠为大言义之弟。818年袭兄爵为王,改僖王七年为太始元年。卒于继位同年,谥号为简王。朝廷未加册拜。

第十世宣王大仁秀

大仁秀是大明忠的从父,其四世祖野勃为大祚荣之弟。自大崇瞞死后不到十年当中,其子三人相继为王,皆短祚寿终,最后传位于大氏支系。818年,大仁秀登上王位,改僖王太始元年为建兴元年。同年,唐宪宗遣使册拜,予以承认,使局势安定下来。820年,朝廷又加封其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

大仁秀执政期间,颇能讨伐海北诸部,辟为郡县,开大境宇,弘扬祖业。因此,830年死时,谥为宣王,在位十三年,后世称其为渤海中兴之主。

第十一世王大蠡震

大蠡震是大仁秀之孙,其父大新德早死。830年,大蠡震袭祖爵为王,改宣王建兴十三年为咸和元年。翌年,唐文宗遣使册拜。在大蠡震统治时期,渤海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对外交往也很活跃,除多次遣使入唐朝贡,与山东、河北等地及日本的贸易往来也很频繁。卒于857年,在位二十八年。自大蠡震以下诸王谥号,史书失载。

第十二世王大虔晃

大虔晃为大蠡震之弟。857年嗣位。翌年,朝廷遣使册命。卒年无考。自虔晃以下四王,其年号都失载。

第十三世王大玄锡

大玄锡的世系不详,立卒无考,朝廷何时册命,也不见于记载。前人曾据《日本三代实录》记载,大玄锡于871年遣正堂省左允杨成规出使日本,在致日本天皇的国书中,有“玄锡继先祖之遗烈,修旧典之余风”一语,从而定大玄锡为大虔晃之孙,并定该年大虔晃死,大玄锡立。但是细检大玄锡国书及渤海中台省致日本太正官牒文,均无告丧和嗣立的内容,继先祖之遗烈一语,从上下文的文义观之,是叙述渤海与日本友好交往的历史,先祖是泛指,并非是指大虔晃而言。同时,日本天皇在复大玄锡的国书及太政官复中台省的牒文中,也无吊祭与贺立之词。由此可以断定,871年绝非是大玄锡继位之年。结果为了叙事方便,在史实失载的情况下,暂且以首见大玄锡纪事之年为其元年,不做定论,倒也无不可。

第十四世王大玮蠮

大玮蠮的世系不详,立卒无考。前人也是以首见大玮蠮纪事之年为其元年。据《唐会要》卷五十七记载,895年,唐昭宗“赐渤海王大玮蠮翰林称加官是中书撰书意”。从而假定894年为大玄锡卒,大玮蠮立。但有待于考古材料的检验与修订。

第十五世末王大醔?

大醔?的世系、立年不详。古籍中有关大醔?的纪事,最早见于907年,因此前人将906年定为大醔?的卒年,同年大醔?立。这也只是一种加色而已。

926年契丹攻陷渤海王都忽汗世。大醔?率领僚属,素服出降。至此渤海灭亡,世系终了。

附:渤海世系表

[1]李兴盛.渤海国志长编[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武艺渤海朝廷
渤海竞渡帆高举——记渤海轮渡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新建
李兰娟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The Evaluation of Navigate Coursebook (Advanced→C1)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武艺 沈月是很自然不矫揉造作的女生
男人的较量
多般“武艺”于一身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
渤海国文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