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经纬
两亭村“第一书记”任晓飞
文/李经纬
只有把群众放心上、当亲人,踏踏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第一书记”才能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任晓飞,这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见人总是满脸憨笑。在村上的群众看来,这个“第一书记”来路还不小,他在部队当过兵,在街边摆过摊,下派前又是麟游县医院总务科的副科长。一开始,就有人议论:一个科长放着好好的办公室不坐,跑到这大山沟里来是不是“镀金”作秀来了?他能歇得住脚吗?
2014年8月27日,两亭村党支部书记胡东红一大早就来到村部开始忙活。听说县上选派的“第一书记”今天就要来“上任”了,他去帮忙收拾住处,也代表村班子欢迎新书记。可快到中午了,却仍不见来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位任书记早上一到就直接入户去了。
尽管胡东红和村里很多人想法一样,感觉这“第一书记”下来就是“镀镀金”,等着回去提拔。但他心里嘀咕:“连和班子的面都还没见就直接走村民家去了,这个下派干部倒还有点像焦裕禄。”
“老胡,走!给我引个路,咱们去一趟任银善家。”任晓飞说。听到这话,胡东红面露难色:“老任是全村最偏远的一户,这天还下着大雨,到冯家湾组全是稀泥路,摩托车都没法走,怕是去不成!”“走泥路怕什么!倒是老任家,听说房子都快塌了,下这么大雨也不知道好着没……”这天,他深夜11点半才回到村部住处。
一个多月,任晓飞把全村94户跑了个遍,摸清了两亭村的家底……两亭村紧挨着306省道,又靠近镇政府和煤矿驻地,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但这里的群众观念保守,过惯了靠天吃饭的日子,生活很贫困。甚至有的村民对这个外来的“第一书记”提出的想法根本不认同。
“治穷和看病一样,只有找准了病灶,刨除了穷根,才能实现脱贫致富。”任晓飞在日记中写道,“我要记住这里的一草一木,踏踏实实干几件事,让群众了解我、信任我、支持我。”
两亭组和齐沟组移民搬迁点住了30多户群众,白天看上去亮堂堂的街道,到了晚上却成了黑窟窿。“没有路灯,晚上串个门都不行。”村民们都巴望着能装上路灯。任晓飞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娘家”——县医院,经过多次争取,终于得到帮扶资金2万元,没过多久,14盏LED路灯立在了街道两旁。这是任晓飞为两亭村群众办的第一件实事。
村上有11户群众种了1300多斤辣椒,然而苦于找不到销路,眼看辣椒都要烂在地里了,种植户马建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任晓飞,向他说明了情况。“你回去让大家放心,你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任晓飞说到做到,不仅帮忙联系到了买家,还以较高的价格把滞销辣椒全部售出。村民们都说:任书记有能耐,对我们的事上心!
村民赵珍云长年在外务工,家里只有70多岁的老母亲,房屋简陋,一到雨季就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任晓飞自掏腰包,帮老人维修翻新房屋,还把老人确定为自己的联系户,逢年过节都要去走访问候。贫困户老李一天深夜突发急性阑尾炎,任晓飞掏出自己的钱,在最短时间内将他送到医院救治。
如今的任晓飞已经和村民俨然成了一家人,大伙儿有点什么想法、什么困难都愿意找他唠叨唠叨、商量商量。
“现在在这里任职,能尽量帮群众解决一些难事,3年后呢,如果组织把我调走了,给两亭村的群众能留下点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任晓飞的心头。他深知,群众最期盼的莫过于脱贫致富,他最应该留给群众的就是致富的路子。
任晓飞的脚步比以往更忙了,他把全村的老党员、产业户、致富能手齐齐走了一遍,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他还带着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到周边先进村考察学习。
凝聚民智找思路,实地考察取真经。任晓飞的心中渐渐明朗:抢抓煤田开发机遇,依托区位优势,做强以核桃、玉米、大棚蔬菜为主的种植业和以住宿、餐饮为主的服务业。
为了打消群众思想顾虑,他自己带头承包22座大棚种植无公害蔬菜,吸纳11名群众进棚“打工”,多次邀请县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现场搞技术培训,村民既挣了钱、又学到了技术,发展产业的热情逐渐高涨。
今年年初,他牵头创办了两亭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组建起劳务公司,村上以土鸡、核桃包子、包谷糁、血条面等特色小吃为主的农家乐一家接着一家建了起来……
“选择了村官,我无怨无悔,我热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当为村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时,我是那么的充实和幸福。”任晓飞在他的第二本《民情日记》开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