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散热奄包药熨穴位治疗风寒痹阻型项痹的效果观察

2015-11-27 07:44梁葵心伍慧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4期
关键词:阻型颈椎病穴位

梁葵心 伍慧群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顺德中医院 广东顺德528300)

颈椎病是颈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加重退变,导致颈部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1]。项痹,相当于现代医学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2],其发病机理是由于跌扑挫伤、长期慢性劳损、风寒湿邪痹阻等原因,导致脉络闭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筋脉失养[3],中医辨证分型中,风寒痹阻型项痹是常见的一种证型。由于近几年来,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流行,发病趋势呈低龄化,不但中老年人,许多青年人也倍受项痹的困扰。自2012年1月起,我科除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配合四子散热奄包药熨外,添加药熨特定穴位治疗风寒痹阻型项痹,并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00例风寒痹阻型项痹患者,临床表现为疼痛者57例,麻木者40例,棘突旁压痛者78例,压顶试验阳性者64例,臂丛牵拉试验阳性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28例,女 22例,年龄 35~72岁,平均(54.28±6.33)岁,病程1个月~12年;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4~71岁,平均(54.37±6.40)岁,病程 2个月~11年。两组间性别、年龄和病程分布及治疗前症状评分等情况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临床症状表现为肩颈疼痛初期,局部肌肉拘紧,窜痛至上肢,痛处无固定,舌淡红,苔白,脉浮紧。X线检查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为主[4]。

1.3 排除标准 (1)对本研究应用的药物有过敏史者;(2)皮肤过敏或有破损、溃疡者;(3)其他证型的项痹;(4)不能坚持治疗或改用其他替代疗法的病例;(5)患有严重肝、肾、心、肺疾病及精神病患者;(6)合并颈后纵韧带钙化或明显外伤骨折者;(7)热证或实热证患者;(8)局部皮肤感觉障碍者;(9)妊娠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1.4.1 四子散热奄包制备 将苏子30 g、莱菔子30 g、白芥子 30 g、吴茱萸 30 g、粗盐 250 g,一起碾成粗粉,装入布袋中备用。

1.4.2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四子散热奄包药熨颈肩部。

1.4.3 试验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熨疗大椎穴和左右风池穴位。先将四子散热奄包放入微波炉加热至60~70℃,取出热奄包抖动稍凉后,以手感不烫为宜。操作前,进行常规评估、辨证分型后取穴。风池穴,在颈部,当枕骨之下,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5]。抖动热奄包,有利药物和热力均匀,手感试温后,将药包放置穴位上,来回推熨,注意用力均匀,边药熨,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以皮肤轻微发红发烫为宜。开始时,由于温度稍高,用力宜轻,速度宜快,随着药包温度下降,推熨力度逐渐增强,而速度减慢。在温度降至患者可以接受时,在相应穴位上停留15~20 min,3~4次/d,7 d为1个疗程。

1.5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神经根性疼痛、麻木症状消失,压顶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颈部X线片示生理曲度正常或改善。好转:神经根性疼痛或麻木症状好转,压顶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有时为阳性结果,颈部X线片示生理曲度改善或无改变。无效:经治疗症状无缓解或治疗后症状加重[6]。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效 两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均按上述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经χ2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效[例(%)]

2.2 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 在改善颈椎生理弧度、椎间孔、椎间隙宽窄度方面,两组疗效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在改善钩椎骨质增生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无明显变化,说明两种疗法对骨质增生均无影响。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X线检查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中药药熨是将中药加热,放在人体局部或特定穴位,适时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之力,将药性通过体表毛窍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7]。药熨治疗具有无毒副反应、操作简便的优点,病人易于接受,对减轻或清除颈部疼痛、肢体麻木、酸胀以及骨性关节炎引起的寒痹,疗效满意[8]。

《黄帝内经》痹论篇第四十三节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9]。”颈椎病归属为“项痹”的范畴。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四诊合参,八纲辨证,分为风寒痹阻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而风寒痹阻型项痹,根据其病因病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子散热奄包药熨穴位取得较好疗效。其中四子散方中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吴茱萸四种中药均为种子果实,故为四子[10]。其中苏子和白芥子均为温性,味辛,可祛痰散结通络,以祛除肌肤之痹[11];莱菔子性甘、平,味辛,有行气作用;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燥湿、散寒、止痛之效[12]。上述四子均为辛温之物,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表邪的作用,并借其辛香宣散透发之力,祛除在表的六淫之邪。大椎穴为督脉要穴,位于第七颈椎动脉棘突下,为手三阳、足太阳、足少阳和督脉的交会穴。大椎穴具调节本经和五阳经络气、疏通全身经络气血的作用[13]。风池穴属少阳胆经脉穴,阳维之会,有疏散风邪、逐邪外出、解表发汗之功效,风池能通诸阳,鼓舞正气,是治疗颈椎病之要穴[14]。四子散借热奄包热力及烫熨手法、力度、速度等发挥药力作用,透皮通络,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将风寒之邪祛除体外,并提升机体阳气,增强抗病能力,达到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温中止痛、扶正祛邪的作用。

四子散热奄包药熨穴位前,必须先辨证分型,选对证型是成功的关键。进行本操作的护士操作前,应询问皮肤过敏史和药物过敏史,并按指寸定位法取穴,取穴同时检查各腧穴的皮肤完整性、感觉情况,如有皮肤破损、炎症、溃疡、水疱者禁用,糖尿病患者和皮肤感觉障碍、迟钝者慎用。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掌握和控制烫熨的手法、力度、速度和药包的温度,使用药包前充分抖动,保证药物和热力均匀,防止烫伤皮肤,随时观察烫熨的皮肤情况和全身反映情况,主动询问对热的耐受情况。在药熨前、中、后均必需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吹风受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四子散热奄包药熨穴位治疗风寒痹阻型项痹,不但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而且操作简单,不介入机体,仅通过皮肤吸收,对人体无毒、无害,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1]郭天昊,王拥军,李浩钢,等.石氏牛蒡子汤加减治疗颈椎病211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20-22

[2]周珍权.自拟养血活血补肾汤配合穴位点揉治疗项痹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1,18(5):38

[3]马玲,杨社琴.椎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9,7(7):132-133

[4]曾秀云,杨雯荔.雷火灸治疗风寒痹阻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3):638-639

[5]黄泳.取穴图解[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

[6]段西峰,刘振华,王胜利,等.中药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6):545-567

[7]中华中医药学会.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05

[8]罗彩花,贺青涛,王慧.药熨的临床应用及其在社区护理发展前景[J].吉林中医药,2007,27(7):67-69

[9]陈民,林学波,郑秋坚,等.中西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J].广东医学,2007,28(11):1860-1862

[10]陈敏玲,廖慧莲,伍慧群.四子散热奄包腹部穴位外敷对腰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7A):48-50

[11]张冰,吴庆光,钱三旗.应用中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

[12]刘建卫,陈志华,黄培祥,等.萸乌散药熨法治疗颈型和神经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8,20(2):41-42

[13]杨妮,袁海光.推拿配合TDP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2例[J].陕西中医,2011,32(7):895-896

[14]冯志庆,曹建华.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69例[J].陕西中医,2009,30(10):1384

猜你喜欢
阻型颈椎病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夏季穴位养心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