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飞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BIM[1]技术的提出始于20世纪末的美国。近年来,BIM技术的应用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发展迅速。统计表明,美国建筑300强企业中80%以上都应用了BIM技术,而且欧美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的BIM技术实施标准。目前我国BIM技术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用BIM技术的建筑企业不到10%。在中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已明确提出将深入研究BIM技术,并构建基于国际标准和符合我国国情的BIM规范标准,把BIM列入“十二五”期间建筑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BIM 是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关于BIM的概念,美国BIM标准(National 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NBIMS)的定义为[2]: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能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Chuck Eastman提出了BIM的概念,2002年AUTOCAD公司提出BIM这个名词并作了相关解释,向建筑业推广BIM技术的是美国的Jerry Laiserin。
在建筑业应用BIM初期[3-4],重点是研究如和建构BIM的技术框架及应用平台的搭设,在建筑业早期应用较多时BIM的建筑可视化及虚拟施工过程模拟,在随后的应用中BIM在施工管理中体现出无与伦比的可视化、情景式信息交换的优点,极大地方便了施工过程中的各工种之间的协同。本文初步探讨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思路及信息交换流程,供业界同仁参考。
BIM技术具有可视性、模拟性、优化性、协调性等特点,能够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建筑物的形状并模拟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案,可以为工程提供信息化支撑平台,从而优化建筑施工管理,减少因施工错误所造成的返工,节约工期和施工成本,为建筑工程的各个参与方带来良好的效益。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参与方有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第三方检测及监测单位,在同一个项目信息模型的平台(BIM)上信息交流、提取、修改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交换而言具有以下优势。
①统一的信息平台,各参建方能在虚拟3D环境中进行信息交流(如图1所示),可视化效果逼真,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面前,所见即所得。
②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后,帮助业主出综合管线图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③可以很直观地进行错、漏、碰、缺检查,方便各专业人员之间交流理解。各参与方分别输入自己需要输入的信息,其他后续参与方可以根据需求使用这些信息,保证信息入口的一致性。这样既避免了错误发生的可能,又节省了重新输入的成本。
基于BIM技术优势,在施工管理中,充分利用BIM所包含的各类数据信息,提高工程管理的时效性、精确性、连续性是未来项目管理的趋势。下面从施工过程中的基于BIM技术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如果有效管理做些初步探讨。图2所示为基于BIM技术施工管理流程框图。
按照上述管理流程,基于BIM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充分体现可视化、项目数据信息提取、修改等特点,在任何时间节点,各个参建单位可以提前授权提取动态信息,为施工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使用BIM应用于项目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熟悉和熟练应用BIM相关软件的技术人员缺乏;
②建设主管部门未制定和BIM相关的规范规程,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③施工企业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到BIM的应用研究上,尤其是BIM相关技术的培训学习严重滞后;
④基于无线互联网的数据传输速度也是制约各个参建单位使用BIM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⑤全面使用BIM技术的国内案例还比较少,缺乏相应的推广机制等。
如何解决上述提到的各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从政府及行业主管部分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配套政策,引导相关企业积极主动的使用BIM用于施工管理;其次,鼓励科技人员以中国国情为背景全方位的展开BIM技术开发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工程实际的相关技术标准及规程,为推广BIM技术提供技术支持;最后,建议在工程造价中列入基于BIM精细化管理有关的工程经费,为BIM真正用于工程管理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加强BIM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为BIM的应用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依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BIM的发展情况,中国现阶段BIM应用的情况还有很大的差距,而未来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相关活动之发展趋势,是在CAD技术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作为施工单位的主管领导,应从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主动的进行技术、人才、专利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为我国的BIM技术推广应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1]潘佳怡,赵源煜.中国建筑业BIM发展的阻碍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1).
[2]陈继良,张东升.BIM相关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应用[J].建筑技艺,2011(1).
[3]刘占省,李占仓,徐瑞龙.BIM技术在大型公用建筑结构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4]徐韫玺,王要武,姚兵.基于BIM的建设项目IPD协同管理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