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 铭记历史,无分信仰

2015-11-26 09:53陈晰
中华儿女 2015年17期
关键词:中华儿女网络文学小说

陈晰

2003年,凭借一部历史架空长篇小说《明》,酒徒一举成名,被誉为“架空历史小说的开山鼻祖”。之后的《指南录》、《隋乱》、《开国功贼》、《盛唐烟云》等深受好评的历史小说,进一步奠定了他在架空历史小说领域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而他在2012年7月7日开始连载的作品《烽烟尽处》,则是以民国故事和抗日战争为题材。这部可以称得上是“主旋律”的网络小说同样走红,受到网友们的喜爱,并被评为“2013年中国网络文学年度好评作品”。

对于这部作品,酒徒说,那段历史是无法跳过的,正如他在《烽烟尽处》的前言中写下的:所有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无论是非对错,都已经成为历史,无法改变,也不能改变。所有生活在过去的人,无论贤愚不肖,都已经成为逝者,不必涂抹,也无法涂抹。历史只是过去留下来的记录,无论后人喜欢与否,都将存在。正如白垩纪的化石,经历数十万年光阴变换,依旧鲜活如生。仅以本书献给那些曾经为了中华民族不被奴役而战斗过的人,无分信仰。

酒徒原名蒙虎,是内蒙赤峰市翁牛特旗人。1973年1月他出生于一个名叫灯笼河的牧区村落。后来因为父母工作调动移居县城。小时候,电视还不普及,娱乐活动少,“看闲书”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从《小兵张嘎》到《战争与和平》,能借到的书基本都看遍了。而这些启蒙读本在心中埋下的英雄主义情结,在酒徒之后的作品中始终贯穿。

1995年大学毕业后,酒徒被分配到北京电建。和同龄人的轨迹一样,做实习生、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也经历过下岗改制,跳槽,找单位……

后来他在一家单位做售后服务工程师,需要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除了西藏和台湾之外,其他省基本都走过。看过东部城市的欣欣向荣,也看过西部村镇的迅速萎缩,有时候乘坐飞机从西部直飞上海和广州,感觉就像走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世纪。也正是这些走南闯北的经历让他常常陷入思考,这些都是因为什么?到底是好还是坏?我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从1998年开始,酒徒开始陆续的文学创作。

“那时,经历了下岗改制大潮,看了许多悲剧。心里不舒服,就想究其原因,就想不平则鸣。但写出来的东西质量不高,也不符合潮流,没地方发表。”

后来有了网络,BBS兴起,他就陆续将自己写的内容发在了网络上,先是豆腐块、诗歌、散文、杂文,慢慢开始写小说。??

最开始写作的时候,他没有想过要“红”,文字只是为了满足他的表达欲望,把看到的东西,无论黑色还是彩色,都表达出来。“我总觉得一个时代,不光要有帝王将相如何英明果决,如何力挽狂澜。还应该看到升斗小民为此付出的代价,以及他们被牺牲时的痛苦和绝望。”?可以说,是生活的感悟和表达欲望,促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然后一直走到了今天。

由于自己出生在塞外,做工程师时又经常需要喝酒,于是他就给自己取了“?塞外酒徒”的笔名,后来觉得不该把自己局限在塞外,干脆就叫酒徒了。

2000年,酒徒写了第一部小说《秦》,这部作品在当时鲜为人知。令他真正成名的是2003年的历史架空长篇小说《明》。接下来的第二本历史架空长篇小说《指南录》,同样受到热捧,被评论家认为“气度恢宏、语言凝练、情节曲折,以历史架空的题材凸现民主救国思想。”

2007年创作的历史小说《家园》(又名《隋乱》),被称为“隋唐三部曲”序曲,接连获得四项网络文学大奖。之后的“隋唐三部曲”第二部《开国功贼》、第三部《盛唐烟云》延续了前作的风格,在线上线下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创作《隋乱》时,酒徒移居澳大利亚生活。看到电视、报纸上西方主流媒体扑天盖地的都是针对中国的漫骂与攻击。“他们昂着高贵的头,指使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却根本没弄清楚中国有多少个省,多少个民族,甚至连青藏高原在什么位置都不知道。他们满口香格里拉,世界最后的精神圣地,却根本不清楚,那片土地,六十年前还保持着奴隶制……”

几乎出于本能,想为自己的故国说几句话,才忽然发现,在这个号称人人拥有言论自由的世界里,谣言可以轻易吞没事实。

这也让酒徒陷入了更深的思考,并把这些思考带入作品。在小说中,一位老将军告诉平民出身的主角李旭,城内的舞榭歌台是大隋,城外的茅屋草棚也是!他们根本就是不可割裂的一部分,虽然他们看上去有天壤之差。

在现实中,他告诉自己和读者,北京和上海的高楼大厦是中国,西部的水井草屋也是中国。虽然他们之间的差距,已经接近半个世纪。

当大隋在内忧外患中毁灭,城内城外,没有幸存者。如果华夏文明遭受了巨大劫难,东部西部,同样无人能独善其身。

于是,小说中的主角李旭,渐渐长大,选择了一条无比艰难的路:守护。

“不是守护一家一姓之江山,也不是守护自己的功名富贵。而是守护自己的家园,守护整个文明。让家园不在外来冲击中毁灭,让文明在内忧外患中,保留一线生机。”

《隋乱》在17K小说网连载后,读者达到千万,繁体中文版曾创下台湾金石堂、诚品、博客来三大连锁书店畅销排行榜三榜齐上的傲人销售纪录。而《隋乱》的泰文版则成为中国第一部被翻译成外文出版的网络小说。以至于有人说,其优异成绩为历史小说在著名作者二月河后仅见。

凭借这一系列历史题材作品,酒徒获得多项网络文学大奖,被称为“网络文学骨灰级大神”、“拿奖拿到手软的大神”。他的作品也得到了主流文学界的认可,2010年,酒徒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4年5月,中国作协全国网络文学联席会议和中文在线联合主办了“酒徒作品研讨会”。这也是中国作协首次举办网络作家个人作品研讨会。

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在会上说,酒徒的历史小说相对过去的网络历史小说来讲,是一种突破,尽管其作品中的历史架构是虚构的,但表达了那个时代我们延续至今的精神和品德,守护家园、守护我们的国家、守护我们的民族,这种精神恰恰是文学作品所应该去传播和传递的精神。

酒徒的作品从《家园》开始就已经很明显地脱离了大多数网文的“快、狠、爽”的风格,自成一派底蕴厚重,思想深刻,文风返璞归真的风格。有网友评价说:“若是以网文小说轻快爽感,纯粹讲究看着舒服混日子等死,那么酒徒的书是绝对不合格的,因为酒徒的书,每每主题里总是将人从闷死的黑屋子里惊醒的寓意。”

2012年7月7日,酒徒开始在17k网上连载长篇小说《烽烟尽处》,这部书写的是之前没有涉及过的近代中国,但作品中流露出的爱国情怀,始终是他多年来一脉相承的。?

《烽烟尽处》的主角是山东省国立一中毕业生张松龄。开篇从张松龄的父亲张有财这一位典型而普通的乡下土财主入手,从侧面引出了张家三少爷“投笔从戎”的故事。张松龄所加入的学生团体“血花社”,一心北上宣传抗日,保家卫国。开始,这位白白胖胖、斯文腼腆的少年对于战争的残酷并没有什么直观切身的体会,为人生中第一次自己做主,脱离父亲的掌控而欣喜,唱起救亡歌曲甚至还有几分兴奋。经过一路上的遭遇,受到奸人伏击,经历了死亡、失去同伴和心爱的姑娘,这位少年迅速成长起来。经历过战火的淬炼,他最终加入了正式的队伍,成为了一名军人。

小说篇幅很长,人物众多,从民国风云人物孙中山、蒋介石、何应钦、张学良、宋哲元、韩复渠到乡绅、学生、军阀、汉奸、小生意人……酒徒将每个角色都刻画得鲜活生动。

《烽烟尽处》延续了他一如既往的厚重风格,被评为“2013年中国网络文学年度好评作品”。颁奖词称:“该作品从一个写实的历史框架来展开人物的命运,将个人命运与宏大历史事件紧密交织,人物形象真实可感,气度开阔。”

《中华儿女》:您的小说大多是历史架空作品,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题材?

酒徒:我的作品里,《秦》、《明》和《指南录》是架空小说。而《隋乱》、《开国功贼》和《盛唐烟云》,是标准的历史小说。但网上为了好卖,就全给划分成架空小说了。

最早写秦,是受王小波先生的影响。所以里边的行文风格,也带着很多模仿的痕迹。主要目的是想借古讽今,结果笔力不足,写成了不伦不类。写《明》时,则开始表达自己对时代的观察和感悟,不仅仅想讽,而且想寻找一些解决方案。虽然现实中,这些方案都显得幼稚。但我自己可以在小说中去实现它,让小说里的世界不那么冰冷。

《中华儿女》:您是历史爱好者吗?

酒徒:有句话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我是历史爱好者,很狂热的那种。

历史中很多事情,在现代生活中都能找到类似的投影。所以,我就不停地思考,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避免这些悲剧。怎样让不同阶层的声音,都能有效地表达出来。我奢望有生之年,让一些人听听来自底层人民的声音,如是而已。

《中华儿女》:在网络文学中,您作品的风格算是比较少见的偏严肃和沉重的,但是仍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也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对此您有什么样的心得?

酒徒:网络文学大部分都是轻松愉快的主题,满足茶余饭后的放松需求。但网络文学的市场覆盖面很大,其中难免就有一些读者,喜欢偏严肃认真的主题。?所以市场定位很重要。我做市场定位时,就会想这本书写给哪些人看,他们会不会产生跟我一样的共鸣。所以我的书,追求的不是让读者读完后放松,休闲。而是读者看完后,心有戚戚。产生一种知己和知音交流的感觉。产生一种共同的感悟。?严肃题材,成为畅销书很难。但我个人感觉,只要认真写,总有人看的。毕竟除了娱乐之外,还有人喜欢思考。尽管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思考没任何作用。

《中华儿女》:您最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是什么?

酒徒:我喜欢的作家很多。国内有余华、梁晓声、路遥等人。国外则是列夫·托尔斯泰,加西亚·马尔克斯等人。

余华的《活着》,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前者里边,充满了朴素的现实主义精神,后者的作品中,则有一种浪漫和写意。

《中华儿女》:您之前的身份是网络文学作家,加入中国作协后,对您今后的写作方向是否有影响?

酒徒:有。中国作协的一些老师,给我了很多指点。如白烨老师,王祥老师。他们的理论水平都很高,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作协对网络文学,目前是以完全开放的心态来支持,不试图设任何框架。这点,我非常喜欢,也非常佩服。

《中华儿女》:您的作品《烽烟尽处》涉及到了抗日战争,是第一部背景为近现代史的小说,写这部书的初衷是什么?

酒徒:没什么初衷。因为爱好历史,就不可能跳过这段历史。而一百多鬼子带着二百多伪军的现象,也的确让人困惑。另外,抗战期间,中国各方部队,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结果到了日本投降前几个月,日军居然依旧能打得国军一溃千里。这当中谜团太多了,值得思考的东西也太多了。

《中华儿女》:在写作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一些采访、考察,其中有没有觉得印象深刻的故事?

酒徒:查了很多抗战资料,包括我家乡的一些资料。印象深刻的就是内蒙古的几支草原骑兵,有傅作义部的,也有中共领导的,甚至还有自发反抗的马贼。他们打得都非常艰苦,也非常壮烈,或者说惨烈。毕竟对手是卡车、机枪和迫击炮,而骑兵却是战马、步枪和马刀。兵种和武器都落后了整整一个时代。所以《烽烟尽处》的后半部分,写得全是草原骑兵的故事。

《中华儿女》:虽然同属历史题材作品,《烽烟尽处》并不是架空,有没有为您的写作带来新的难度?

酒徒:难度非常大。因为这段历史距离当代太近,所以处理起来非常麻烦。既要保证小说的精彩性,又不能脱离史实太远。所以每个故事,几乎都得反复衡量。这样写合适不合适?这样写对故事的原型会不会有影响?诸如此类的东西。

故事虚构了内蒙东北部,也就是当时的察哈尔北部场景。而实际上,在现实中,故事大多数都发生在内蒙中西部。这也造成了地理上的难度。处理起来非常麻烦。

《中华儿女》:书中从开始的市井人物到生意人、学生、军阀等等人物众多,您是如何刻画这些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的?

酒徒:这个只能靠积累了。一个是生活积累,一个是资料积累。

当时二十九军中,的确存在着很混乱的现象。有人主张跟日寇血战到底,有人主张保住部队以图将来,还有些败类,巴不得日本人早日占领华北,他们好趁机捞好处。其中一个叫潘毓桂的家伙,也就是李香兰的养父,是宋哲元将军的左膀右臂。他就认为,宋之所以坚持抗战,是受了北平学生的蛊惑和佟麟阁将军的影响,所以他给日本人出主意,先杀掉爱国学生和佟麟阁等人。

结果日寇对南苑下手时,学生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被屠杀了三分之二。赶来救援的佟麟阁将军也死在了阵地上……

把这些资料消化掉,自然故事中的人物就出来了。

《中华儿女》:主人公张松龄有历史的原型吗?

酒徒:是几个人的经历综合为一个人。当时买了一堆回忆录,然后将里边的几个人物综合起来,塑造了张松龄这么一个人物。

此外,我一个长辈,当年就是做生意去的察哈尔,然后在当地投身了革命。

《中华儿女》: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您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悟?

酒徒:我的感悟是,正因为当时人的前仆后继,悲剧才终于不会在我们这个民族身上重演。所以,他们的功绩值得永远铭记。

猜你喜欢
中华儿女网络文学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倾斜(小说)
《中华儿女》不忘初心再出发
影响我一辈子的曾经陪伴
与《中华儿女》的美好遇见
文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