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天琼
国 际油价超预期下跌,引发油气以及油服行业连锁“降温”反应,整个油气产业链都在瑟瑟发抖。根据相关机构预计,今年全球油气勘探与生产资本开支为6570亿美元,同比减少16%。中金公司研报称,从中国市场来看,中石油、中石化的勘探开发投资自2013年起呈放缓趋势。
石油企业“瘦身减产”,物探、钻井等勘探业务大幅减少,这让专业性极高的各大油服企业感到寒意浓浓。中国油服企业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中海油服深感不安。
油价暴跌度时艰
石油和油服企业向来休戚与共,油价下跌,石油企业难获“油水”,只能减产降本,直接导致油服企业工作量锐减。为此,油服企业不得不减少技术、人员和资金的投入,石油企业也难获高产。
今年,石油企业进一步收缩上游勘探开采的投资,并进一步剥离非核心资产。Edison投资研究公司报告指出,为应对油价暴跌,今年大型石油企业的资本支出平均削减10%~15%,同时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和重新谈判服务合同。
年初,道达尔公司宣布减少10%的投资,并加快资产转让。具体而言,与去年投资260亿美元相比,今年将减少投资20亿~30亿美元,减少投资的地区主要涉及北海、加拿大以及中西非地区。英国石油公司也表示,今年的年度预算削减至200亿美元,较原计划的240亿美元额度锐减约20%。
无独有偶,除国际石油企业外,各国石油企业亦大幅削减上游勘探资本支出。中石油去年年报披露,其资本性支出为2917.29亿元,较2013年的3186.96亿元下降8.5%。今年预计支出为2660亿元,其中油气勘探与生产板块预计支出2002亿元,远不及2013年和去年的2263.76亿元和2214.79亿元。
中国油服企业同样度日艰难,以中石油为主要客户的中海油服直接承压,今年工作量受到影响。中海油服在中国近海油服市场居主导地位,受油气市场不利环境影响,截至一季度,其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514亿元,投资收益同比减少317万元,营业利润大幅减少30.9%至11.655亿元。
面对持续低油价,中海油服表示,将以审慎的态度进行资本性投资。在钻井板块,将考虑建造有明确后续目标市场、适用于特定海域且市场中独一无二的特殊船型;今年国际市场若有新增需求,将主要考虑以租赁为主。
平台利用率下降
油价低位徘徊难升,石油企业投资决策变化带来部分项目的推迟或暂停,诸多海工项目打水漂,很多钻井合同也遭遇提前终止。有消息指出,中远船务将放弃6亿美元的非常规奥特宝半潜式钻井生产储油平台建造项目; 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将推迟在喀拉海的北极海工开发项目;在北极石油钻探领域,截至5月底,7个备受瞩目的冷水钻探项目中有5个已暂时搁置。
油服行业海上装备供过于求的局面开始恶化,钻井、物探等大型装备的签约率和服务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技术板块测井、定向井、固井等服务同样面临作业量减少、价格下调的考验。根据海外资料,估计今年海外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市场规模为3717亿~4026亿美元,降幅8%~15%。北欧银行数据显示,近期超深水浮式钻井平台日租金下滑超过50%,降至约27.50万美元;自升式钻井平台日租金也下滑40%左右。2017年下半年前,钻井平台日租金回升无望。
国际油服市场上,四大油服企业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和威德福抱团取暖,裁员自保,中国油服市场亦难独善其身。受油价大幅下跌影响,中海油服在国内外市场的勘探工作量迅速下降,物探采集和处理业务全年工作量不足,在国际市场上的3座钻井平台出现下半年合同结束或提前取消的现象。日前,中海油服与主要客户中海油达成协议,把服务于中海油的钻井平台日费率下调20%~40%。
6月25日,中海油服公告称,由于作业量下降,挪威国油将取消租用中海油服半潜式钻井平台COSL Pioneer的合同。资料显示,COSL Pioneer是中海油服旗下3座服务于挪威国油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之一,自去年10月起被闲置,闲置期内中海油服一直收取50%的费用。原定于今年8月COSL Pioneer恢复运转,但由于油价大跌导致资本性开支削减,挪威国油决定提前终止合约(比原定的明年8月到期提前13个月),并同意按日租金的一定比例向中海油服支付罚金。作为回应,中海油服在北海地区裁员229人。
对此,中银证券预测,年内COSL Pioneer将继续闲置,明后两年的使用率为50%,中海油服在境外很难再为钻井平台拿到新合同。与此同时,由于传统市场需求疲软,其他区域的海上钻井服务商也来亚洲寻找业务机会,这对中海油服而言又是挑战。
中海油服一季报数据显示,受石油企业勘探开发投资力度减小影响,大型装备使用率不饱满,钻井平台利用率和日费率均不断下降。截至一季度,中海油服钻井船队作业3358天,同比增加297天,增幅9.7%。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作业2565天,同比增长17.3%;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793天,同比减少9.3%。钻井平台的可用天使用率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至90.3%,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半潜式钻井平台可用天使用率分别为90.5%和89.75,同比分别减少7.5%和10.3%。日历天使用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86.8%。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有所增长;半潜式钻井平台同比下降9%至88.1%。截至目前,中海油服43座钻井平台中,仍有部分未获得全年合同。
行业面临洗牌
中海油服的坎坷并非个例,由于中国油气资源尚未开放,油气开采量的80%以上控制在国企手中。中石油拥有国内一半以上的钻机、近70%的市场和人员,管窥中石油,可见行业一斑。然而中石油旗下的油服企业并未上市,具体业绩不得而知,但从一季报来看,中石油投资收益大幅降低40%,营业利润、净利润等均大幅下降超过70%,中国油服市场难言乐观。
对此,油服行业一不愿具名的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在低行业周期,油服企业只能通过降本增效来减少不利因素影响,等待行业回暖。然而,中国油服企业基本上都是石油企业旗下的子公司,创造力、竞争力不佳,客户单一一直是油服企业的硬伤;国际大型油服企业与石油企业没有资本上的关联,其市场竞争意识更强、技术过硬,能顺利拿到合同。
有咨询机构认为,当前油价水平下降,油服企业要想避免生产设备闲置和人员窝工,必须降低技术服务价格15%~20%。一国际油服企业中国区高管曾指出,行业寒冬之际,石油和油服企业应“携手过冬”,通过技术和管理模式升级,使勘探开采总成本降低3%以上。中海油服董事长刘健接受媒体公开采访时也曾表示,中海油服愿意与客户共度时艰,在价格上作一些让步,还会通过一些新机制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除了压低价格,一些中国民营油服企业也开始另辟蹊径,进军油气勘探开发上游领域,向石油企业转型。
此外,该人士还指出,正如石油输出国组织所言,“石器时代的终结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欧佩克等组织依靠资源垄断,延缓新能源研发,进行利益博弈,油价仍会恢复平稳,这只是时间问题。尽管受油价拖累,海工市场不景气,但油气开发不会停止,油气服务的需求也不会下降。这种环境下,钻井市场竞争环境将发生大改变,油服市场将面临洗牌。
北欧银行分析师认为,钻井平台大量报废是挽救目前海工市场疲软的唯一途径。北欧银行数据显示,未来两年,将有109座浮式钻井平台和102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售出拆解,不包括目前已经报废的38座,也就是说,相当于全球钻井船队中约1/3的钻井平台将要报废,从而缓解市场供给过剩问题。但未来数年,即将交付的大量钻井平台又将进一步恶化市场供给过剩的问题,其中包括85座新建浮式钻井平台。全球钻井市场将重新洗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