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州慈云图书馆 闫良
试论公共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利弊
文/惠州慈云图书馆闫良
【摘要】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近年来在图书馆逐渐流行,这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而且也间接的改进了图书馆原有的采编工作。本文试着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了图书采编业务外包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采编业务;编目加工;PDA
近年来,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加大了力度,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公共图书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指公共图书馆依据自己的目标、任务,通过采访、维护、积累文献,形成本馆文献资源体系的过程。公共图书馆是文广新局下属单位,秉承着传播文化的使命,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多项免费服务,从而达到图书馆利用的最大化。但是,构成图书馆的主体依然是纸质文献,这就需要图书馆采编工作严格制定一整套编目规则,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做好图书采编工作,以确保图书借阅正常有序的进行。
(一)积极作用。1.缩短新书的上架时间,公共图书馆采购图书前期需要大量时间制定标书确定中标人,然后由书商运送图书进行加工,这一系列程序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由于图书馆经费有限,导致书籍更新缓慢,加之我国近年来大力提倡城镇化建设,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多项免费服务,特别是图书借还服务依然是个考验,从客观方面来看,多数读者会提出现有馆藏比较陈旧,希望采购一些新书以满足读者对阅读的需求。采编业务外包从很大程度上讲缩短了新书与读者见面的时间,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投诉。2.可以优化本馆采编工作,众所周知,公共图书馆由于工作时间长,并且没有寒暑假,导致很多专业人才都会选择去高校图书馆工作;这样一来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中实际是绝大多数工作人员是外专业毕业,从而对文献编目知识的更新度不高,当然也不会及时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采编业务外包正好可以填补本馆编目工作的不足,因为一般书商都会聘请一些专职编目员来加工图书,这样做一是可以更好的完善本馆编目工作中的弊端,达到小幅度更新编目规则的作用;二是这些专职编目员由于每年都要参加国图举办的定期培训,对于编目工作的熟练度也会有很大的提高,自然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圆满的完成大量的图书编目工作。3.可以优化馆藏,剔除一些质量不高,重复较多的书籍,公共图书馆由于面向的读者人群范围广,但受到经费限制,有时必须适当采购图书,达到“物美价廉”的效果。针对学术性强和考试参考类书籍,采取只购买少量中学学生的参考用书;由于这些书籍要比学术性、技术性强的书籍价格上便宜,而且寒暑假也可以吸引大多数学生读者来本馆借阅图书,这样无形中既节省了图书馆的经费,又增加了读者到馆人次,从而最大化的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价值所在。4.有利于节约图书馆经费,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大力提倡的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来说,经费的匮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在招标采购中花费了大量经费用来购买图书,所以很多书商也实行了“捆绑”式的图书加工服务,这样既减少了本馆采编部门的工作量,又可以快速加工处理新书。
(二)负面影响。1.编目数据的瑕疵依然存在,由于做图书加工的人员一般来源于私企,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从而在工作的效率上就会有明确的要求。笔者经过对编目工作的深入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是以哲学类和社会科学类书籍为主,I类(文学类)书籍由于文学作品类别繁多,导致对于同一作品、不同译者和多卷书的分类册号编目分类时很难界定,而且没有加入组配分类法;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时间的编目工作对工作人员精力消耗较大,当碰到模棱两可的图书分类时根本没时间去深入探讨怎么来归类,所以就更不容易发现编目数据的不足。2.对馆藏的分布将会带来“硬伤”,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既没有高校图书馆那种特定服务对象,也没有对读者进行明显的细分,所有人都可以享受阅读,感受公共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图书采编业务外包加工中由于加工人员与公共图书馆馆采编人员沟通较少,导致编目加工中一直没有明确区分少儿读物和成人书籍,使得成人书籍的馆藏中混入了少量的少儿类图书,这样就影响了图书的使用价值。结合了大多数读者的需求,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书籍作为采购重点,并且在编目加工中也有所偏重,但难免出现编目加工人员对馆藏分布不了解,致使很多书籍没有按实际的馆藏分布来划分,从而导致图书入库后打乱了原有的馆藏格局。
(一)由采编部派专业人员对采编业务外包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时监控。非专业人员不了解图书馆业务工作,只能跟着招标机构主持人的意向做选择,以致中标的供应商与图书馆实际需求距离甚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类单位,由政府直接管辖,图书馆采编部是技术较强部门,如果在采编中不能确立其主体地位,那将很难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图书馆要树立以读者为主的图书采访意识,要“走向”读者。这“走向”读者,就是“走向”读者的审美习惯和心理特点,也即读者的期待视野。由此可见,在图书的采访和编目环节,采编部将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比较熟悉读者的心理
和需求;另一方面对确实难以分类的图书,可以与图书加工人员展开即时讨论,由于采编部专业人员对馆藏的分类比较了解,从而确定这类书归为哪类可以保证读者第一时间检索到图书。对馆藏情况一清二楚,这样可以更好的对图书加工进行实时监控,以减少编目加工中的错误。
(二)从源头抓起,确保采编部与书商的紧密交流。招标是把双刃剑,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书商对提高图书采选质量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但一味的注重低价中标而选择到差的书商对图书馆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公共图书馆在招标之初就必须和书商进行洽谈,其间,采编部的任务就是讲图书外包加工的详细情况加以说明,包括图书编目的规则,整个馆藏的分布,侧重于满足广大读者普及性和休闲性的阅读需求。因此,加强与书商的沟通将是采编业务外包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以招标采购为主,辅之以PDA(读者决策采购)作为补充。公共图书馆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除了要提供多项免费服务外,更需要一些“接地气”式的服务,比如PDA这种针对性强的采购模式近年来得到很多人的认可,灵活性的采购突显图书馆服务人性化的一面,同时对充实馆藏起到辅助性作用。PDA给予每一用户获取信息的平等权利,但每个人的学习动机和信息素养是不一样的,未免影响馆藏的平衡。虽然PDA有积极的一面,但也不乏消极的一面,由于公共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开放,每个人的信息素养有所不同,所以PDA这种采购模式要按每个图书馆的实际需要来推广,不可以偏概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广东省纪委《关于组织开展廉洁读书月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广东省文化厅的指示,本馆在2011年接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关于上报廉政图书册数和照片的通知,近年来一直重视对廉政图书的采购,对读者提出的廉政图书荐购也积极采购,并且设立了廉政图书专区。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和部分公共图书馆基本会采取图书采编业务外包的形式,毕竟图书馆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这种图书外包加工的方法减少了不必要的投诉,并且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因此,图书采编业务外包就目前情况来看是一种趋势,面对图书馆不断的发展,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都会有所改观,即使还会存在一些弊端,但从总体上说,“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正在走向读者,走进每位读者的期待视野。
参考文献:
[1]于良芝,许晓霞,张广钦.公共图书馆基本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莉.招标采购模式下的图书采购质量保障[J].图书馆杂志, 2013(11).
[3]王燕冰.受美学理论对图书采访的启示[J].图书馆建设, 2013(12).
[4]王若琳.图书采选质量影响因子及其控制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0).
[5]朱美华,郑建瑜.浅议读者决策采购(PDA)[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