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9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也是对口支援干部进藏20周年的时刻。两个不同的日子,却反映着一个共同的伟大历程,那就是古老西藏在祖国的怀抱里,借助着全国各族人民无私援助的强大动力,从封建农奴制跨入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逐步摆脱贫困落后而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跨越式的发展迎来了与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好历史时期。
与全国各省份相比,西藏的大型节庆是最多的:5月13日,西藏和平解放纪念日;3月10日,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纪念日;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翻身纪念日;9月9日,西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如果算上藏历新年、雪顿节等传统民族节庆,在西藏一年到头有过不完的节日,乐此不疲的庆典。
稍对西藏近代历史稍有了解的人,一定会认为西藏人民有理由以不断过节来庆贺自己的生活,有理由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与幸福之中。和平解放以来,每一个节日,都是西藏人民跨越历史前进的里程碑,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鲜明标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缤纷画卷。陶醉在这样的节庆中,用一句藏族民歌可谓最好的表达——叫我怎能不歌唱?
在这不同阶段的跨越历程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中央治藏方略的与时俱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自始至终从未停顿的大力支援。
在深情纪念对口援藏干部进藏20周年的时候,我们不能只将“援藏”二字放到20年前去回顾。追朔援藏的历史,贯穿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半个多世纪。
1951年那个春夏之交,当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订,中央一声号令,待命于西南、西北、新疆的解放军部队开始了进藏的步伐。一大批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优秀儿女,与部队指战员一起踏进我国大陆最后一块解放的土地,成为第一批援藏干部。
自此之后,随着西藏“两路”修通、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进程,每一个历史节点上,都有大批的党政干部、科技人员、医疗工作者、人民教师、编辑记者、乃至普通技术工人等等,奔赴到万里高原,为西藏的解放、建设与人民生活的改善,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描绘西藏的美好蓝图。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他们与藏族干部群众水乳交融、并肩奋斗。许多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不少援藏人员就长眠在寂静的高原大地上。他们与所有西藏的奋斗者一起,凝聚起了伟大的“老西藏精神”,成为共和国发展历程上光辉的榜样。
历史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党中央根据全国发展大势与西藏状况审时度势,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制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政策。自此,西藏拉开了在全国支援下大发展、大跨越的恢弘序幕。
1995年夏天,来自中央国家部委和15个省市的600多名援藏干部走上高原。从“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上,他们是首批;但在整个全国援藏的长河里,他们是漫长而艰巨里程中新的接力者,更是老西藏精神的传承人。
对口支援最初的计划是10年,可随着西藏的飞跃发展与300万人民的强烈呼声,中央将这项政策一再延长,而且对口支援的省份、领域、行业越来越广。到现在,对口援藏干部已经是第七批,近万人轮换。往后,也会有更多后来者接过他们神圣的接力棒奋力向前,一直达到西藏与全国人民共同实现现代化的那一天。
如果将援藏作为一项浩大工程的话,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项工程有如此浩大又漫长,艰巨而神圣。
当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强劲东风吹向万里青藏高原,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也伴随着对口援藏干部进藏20年的脚步,我们选取了从第一到第七批对口援藏干部中的优秀代表进行采访报道,来展现最漫长艰巨接力赛中的一段段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