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黎
秋冬交替,候鸟南飞,庄稼碾打完毕,粮食储进粮仓,果蔬埋入地窖,劳累了一年的农夫,脚步不再显得那么急急匆匆,终于可以闲歇下来,舒展开腰身,结结实实地睡个懒觉了。
很多人对于冬天的到来充满抵触。树叶凋零,花朵枯萎,天地苍茫,日月无光,斑斓多姿不再,千溪万流冰封……冬天的确不如春天明媚灿烂,不如夏日热烈奔放,不如秋季硕果满枝,但冬天也有冬天的悠长,它素朴、内敛、含蓄、真实, 不遮掩、不矫饰、不虚妄、不累赘。一是一,二是二,扎扎实实,明明白白。
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上帝无疑享有造物主的至尊荣耀。假如世间的万物皆来自于上帝的神奇之手,那么依上帝的英明,他创造冬天,肯定不是随意为之,而是经历了周全的思虑和缜密的筹划。那么,上帝为何要创造一个不受人欢迎的季节,让人裹衣缩头,忍受寒冷之苦呢?我猜测,十之八九,他大概是要故意创造这么一个宜静不宜动的时间段,既要人们静身,又要人们静心;既要人们调养身体,也要人们调试心理。也就是说,他的本意,是寄望于人们能从生理与心理上,进行一次全面的休整调养。
比起前三个季节的繁盛,冬季是荒芜的,是单调的,是灰暗的,是乏味的。但冬季自有冬季存在的价值,抛开其他不说,单冬天的静谧,恐怕所有季节都无法与之比拟。劳碌的人,逐风的人,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潮流席卷着,被热浪推涌着,被利禄吸引着,被广告左右着,在欲海里迷失,在白日梦里沉浮,既无法看清世界,也无法看清自己。唯有冬季,喧闹的大地沉寂下来,沸腾的头脑冷却下来,受寒流的驱赶,人们从旷野回归家庭,从屋外回归屋内,从对衣着的迷恋回归对内心的守望。人是环境的制造者,亦是环境的俘虏。环境静了,人心也就静了。虚浮远离,浮躁远去,这时候的人,才能与真实的自己做伴。
安静、安宁、安身、安神,这些都是冬天才具有的特征。冬季不是一个寻花问柳的季节,却是思想者与写作者的黄金季节。山坡上的鲜花遍寻不见,但内心的鲜花却徐徐开放;天空中的彩虹难觅其踪,但心中的彩虹却飘拂无际。关住房门,拉上窗帘,切断与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卧于沙发,坐于桌前,在无噪音的干扰中,或胡思乱想,或捧书阅读,或面壁思过,或敲字写作。时间交由自己支配,手脚听从自己安排……这等景象,该是多么惬意舒适,多么令人向往啊!
重要的是,冬季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反省自己的良机。人不反省,不反思,难以觉悟,也难以提升。反省之于人的成长,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必须的、必要的,基于此,两千年前的孔夫子,就提醒世人要“一日三省吾身”。事实是,人就像屋子,过些日子就要清理和打扫一遍,不然,人的心灵就会被浮尘覆盖,心智就会被污泥糊住,双目就会被杂草遮蔽,头颅就会被名利牵引。反省的过程就是醒悟的过程,只有醒悟了,人才能看清自己的胖瘦高低,搞清自己的轻重大小,因之而校正自己的方向,调整自己的步态,并迈向新的人生制高点。
冬季,其实是思念与怀想的季节,大地在冬眠,人心却并没有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