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
以前我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个观念,一个企业跟另外一个企业竞争,最后竞争比拼的是什么?
一个概念是,首先要竞争产品,我们把产品定义为商业需求;第二,如果产品很同质化,这时候营销能力就非常重要;第三,市场进行了变化,所以要经常调整战略。决定短期是产品,中短期是营销,中长期是战略。而从第四个方面更重要的长期来看,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是它的文化。
互联网是一种价值观
我想讲的第一个互联网的趋势,也是价值观。互联网不仅是技术工具、一种思维模式,更根本意义上它也是价值观。
以我们所在的媒体行业为例,我刚刚加入媒体的时候,整个产业链是生产者有特殊生产的权利,杂志、报纸、电台、电视,通过特有的渠道在特有的时间点生产,日报是日刊,杂志是月刊,然后传播给受众,最后受众被动接受。从以前的模式看到什么样的价值观?受众是被动的,读者通过读者来信、电话热线反映,但是生产什么东西是由生产者决定的,这是那时候的价值观。
而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上的媒体,像今日头条这样的新媒体,每一个关注它的人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是新媒体基于大数据、搜索引擎、模型,最后匹配到读者想要的东西。你的每一次点击行为后有几千台服务器分析确定你是什么样的人,并推送你需要的东西。这个背后暗含的价值观不一样:每一个人是一个主体,你不喜欢的你不需要看,你喜欢的你点击,成为下一个分析的点。
互联网的价值观,开放、透明、普惠、自由。讲到互联网金融很火,这个背后的价值是什么?70年代央行和财政部合并办公,意味着中国唯一的金融信用就是国家信用,国家信用由财政部控制。改革开放以后先是央行分出来,接着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分出来,再接着国有银行分出来。
到了今天,其实信用的供给不是单一的国家主体,通过你的历史数据认定你是可信赖的,你就有消费供给。通过微信支付、余额宝支付可以看到,基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信用可以用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交换,都跟价值观有关。
再看看一些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价值观,像谷歌讲到网络的民主作风。我去过谷歌和Facebook参观,非常明显感觉到这种扁平实时地交换信息、实时地分享信息的环境。为什么这些公司把市场做得那么好?实际上就是把市场当威很好的信息分享场景。
大家看关于亚马逊的书时,可以看到亚马逊如何以客户为中心,以及亚马逊的每一个员工均依据主人翁意识做事,面对每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决定时都充满力量。
Facebook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对于Facebook社交网站而言,与公众建立联系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随着人们分享得越多,他们就有更多机会从他们信任的人那里获得他们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信息,这就能够帮助他们更为容易地发现最好的产品,并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事实上,在Facebook价值观里,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经济体系是关联在一起的。
再来看苹果,史蒂夫在接受访问时谈到,他认为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一个小箱子里面,这些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影响力,或者是能够改变什么事物,这是一种被限制的生活,史蒂夫最不能接受这一点,这驱使他想出伟大的想法。
而在马化腾看来,互联网时代带来信息爆炸,带来的不是人的淹没,其实恰恰是人的凸显,每个人的个性更加容易被识别。
去年我拜访雷军的时候,雷军谈到互联网思维和文化:互联网给这个世界最关键的改变就是信息对称,互联网时代监督由网络人民战争完成,互联网把产品做到极致,这完全是被监督出来的。所以在互联网行业生存,一上来就要追求极致。就像黑社会打架一样,先捅自己三刀,然后再去出去混。
一个手机生产商一年出N个系列,几十款商品,事实上相关人员永远都不认真用这个手机。但像苹果、小米这样的例子,一年不生产那么多,而是回到解决消费者真正痛点的地方,用专注、极致、口碑,实现极优的性价比,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阿里巴巴在2010年的时候推一个概念,马云告诉我当时这个概念不够大众化。他们把开放、透明、分享、责任、让消费者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人,作为阿里巴巴整个事业跟整个社会之间的关联,建立一种新的商业运营体系。
我刚才其实把用国内主要互联网大公司的价值观、价值立场、思维做了分享。何谓文明?很简单,我觉得文明是进取创造,是一种扩张,显示自己改变世界的能力。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不屈不挠、想去探索、想去创新的冲动,这是文明的扩张性。
商业文明是一种责任
另一方面,文明带来一种限定秩序,保证我们和谐相处,保证我们之间的交易是可预期的。我们对待劳工什么态度,我们对待分享什么态度,我们对产品规范的合理性是什么态度?这个也是文明的一部分,这个文明是指什么时候不作为,什么可以去做,什么是可以去创造的。
总体来讲,无论是向更好可能拓展的力量,还是一种规范约束性的力量,最终目的是希望我们能够不断超越、不断进步,所以历史上文明跟野蛮相对。
商业文明是什么?我看了很多书,自己粗浅做了这样一个界定:商业文明是人类在商业实践中,在不断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具有创新性、延展性、继承性的观念、制度、规范、基础设施、模式、技术、产品、服务、管理、生活方式等等。
商业文明的来源,一是创新精神和发明创造,二是价值观和商业规范,同时和政府在制度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供给水平,以及历史文化传统也息息相关。我们把商业看成一种责任,负责任的商业,就是一种文明,没有文明的商业,就没有文明和谐的社会。
《第一财经周刊》在前几年出来一个报道,讨论改革开放30年什么样的东西值得留存,何谓商业文明的东西,并罗列出麦当劳、方便面、手机、搜索引擎等30样东西。
今年我觉得它有更广泛的含义,包括产权保护,如果没有产权保护我们整个文明都无从谈起,而自由贸易制度、WTO、支付宝、微信、丰田生产方式等,同样促进我们商业社会的发展。
比如说上一个世纪的早期,把人类带进了汽车产业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亨利·福特。亨利·福特没有发明汽车,但是他发明了一整套模式,采用流水线、纵向垂直的方式,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生产出大量的汽车。
可以说,汽车大规模的量产时代是由他开始的。而在对待劳工上,他认为给劳工的待遇不应该是越少越好,而是多到让他享受体面的生活,所以他在当时把工人每天的收入一下子加到5美金。正是亨利·福特一整套的做法使得汽车文明诞生了。有时候一个企业家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他的一些创新创造,能够给社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们讲的互联网更是如此。在过去五年中,传统媒体是受冲击的行业。2010年很多的移动互联网代表性公司在中国诞生,比如小米等。接着2011年先是中国报纸遇到拐点,这个行业主营业务的收入开始下降,永远回不去了。
2012年是中国杂志的拐点,2013年是中国主要卫视、部分电视的拐点,2014年是中国卫视除了前列七八家卫视之外的拐点,2015年有可能是极少数卫视之外的电视的拐点。但是这个行业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吗?不是,新媒体陆陆续续地起来,很多新媒体满足大家随时随地随身获取信息的要求。所以我认为互联网一定比历史上任何时侯都延长、加深了人的力量。
马化腾去年讲智能手机时谈到,移动互联网已经变成人身体的一个器官了,过去汽车延长你的腿,电话延长你的听觉,望远镜延长你的视觉。今天互联网把人的很多东西都极大地延长,互联网商业文明代表着人类商业文明的新高度。
互联网所体现的民主化、扩大化、参与化、平稳的价值观和我们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一样的。熊彼特所谓经济发展就是女王穿的丝袜,普通工厂的工人可以购买,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分享经济成果,而不是被少数人使用。恩格斯要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地发展和发挥其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
我举个例子,一位《第一财经日报》的校对员去年5月提出辞职。我们说传统报纸很黯淡,所有报纸都很不景气,他说那我就去做别的事情。他就自己租了十几平方米的店面卖果汁,他卖果汁的时候有一个基本传播的思考:我是一个在传播机构培养锻炼出的人,即使卖果汁也能卖得跟别人不一样。他通过瓶子、包装跟消费者沟通,今天消费者接受的不仅仅是果汁本身,他可能接受你传达给他的文化,这个文化在传播中实现了价值。
由于他做了不太一样的瓶子,有一些符号跟大家互联网分享的语境和话语很接近。从去年5月辞职到今天为止,他在上海开了三家店,在深圳已经准备开启加盟,预计今年在深圳开四家店。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上个月他拿到了风投来扩展这个事业。
互联网背景下,很多人都会觉得我做的行业有问题。未必!你所要做的并不是转行,你要做的是转型,用新思维、新模式、新角度思考更好的互动。
最后分享两个我非常喜欢的.甚至是我长期做财经所坚持的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一个是卡尔·荣格说的,世界上的风云大事,归根结底,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个人的生活,这才是伟大变革的所在,整个未来、世界的整个历史,最终都是对个人潜在能量的宏大总结;一个是哈耶克说的,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它的制度的基本原理是鼓励一切个体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