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由知名天使投资人赵子麦主持,红杉资本合伙人王岑、天图资本合伙人张海燕、棋盘投资董事总经理马宏、亚缇企业董事长刘晓坤、幸美股份董事长郭雷平、栋方艾圣董事长唐新明、怡亚通大泽深度供应链董事长聂峰辉八位资本领域大咖共同针对“资本的力量”这一主题进行了对话,共同探讨资本对于行业变革的影响。
对话主持:赵子麦 知名天使投资人
对话嘉宾:王岑 红杉资本合伙人
张海燕 天图资本合伙人
马宏 棋盘投资董事总经理
刘晓坤 亚缇企业董事长
郭雷平 幸美股份董事长
唐新明 栋方艾圣董事长
聂峰辉 怡亚通大泽深度供应链董事长
赵子麦:第一个话题想聊企业家为什么要懂得资本运作?资本该如何运作?先请刘晓坤讲讲你的经验和观点。
刘晓坤:2007年9月份,我们成为全行业第一家拿到资本的化妆品企业,那时候我运作的品牌是嗳呵。一个职业经理人第一次创业是抱着一种勇气去的,创业以后我发现品牌需要资本来对抗激烈的市场竞争。机缘巧合下经人介绍拿到红杉2000万的资本,在操作过程当中慢慢了解怎么运用这个资本,真的挺幸运的。
唐新明:我接触到资本运作大概是四年前我创立美佳集团的时候,我的一个合伙人跟我说企业不是做大的,是买大的,从那个时候开始资本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这几年走过来我对资本的理解是,我觉得它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还是平台和资源。这一点在我跟金王合作的两年中深有体会,我觉得当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和阶段的时候,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来推动它,加快整个发展速度和进程,当实业和资本联合的时候,企业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王岑:我觉得资本运作、股权投资没有那么复杂。简单点说,第一点是企业缺钱。缺钱怎么办?资产抵押不了多少钱,银行也不贷给你钱,只有选择资本。第二点是很多人想要发展又不愿意用自己的钱,怎么办?用资本的钱。第三是竞争所迫,我细分行业挺牛,突然发现有一家企业被投了,政府不理我了,把被投企业放在第一位了,那我也要引入资本。
郭雷平:我们作为行业内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化妆品企业,为什么走这个过程?实际上我们发展初期就希望将公司做成一个经得起检验、符合国家规范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恰逢新三板扩容变成全国性的交易市场,突然我觉得资本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且我们希望在小品类上做大,但是转化成生产力我们需要资本推动。虽然进入新三板以后我们成本比一般企业提高40%,但是我觉得付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我们通过新三板这个平台可以和广大资本进行接触,并且让公司有了相应市场认可的价值,同时也能实现我们在三个品类上追逐的理想。
聂峰辉:我们加入怡亚通的原因有三点。首先,尽管好像没有溢价,但是它给了一些间接的溢价。第二,和怡亚通合作以后,你只要看好项目他们都愿意拿钱支持你。第三,没有风险,而且如果发展得好,我们就跟怡亚通一样是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共同挣整个社会的钱。因此当时那种情况下我做这样一种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并且加入怡亚通大泽,我是一个绝对的既得利益者。新三板登陆攻略
赵子麦:我们进入第二个话题,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上新三板?
马宏:我今天这个位置坐得比较好,一边是投资方一边是企业家,其实我是做服务的。我帮助企业家找到钱,帮助有钱人找到企业家。以我服务过的上海家化和相宜本草两个例子来说,其实一上来都不是为了要钱,结果最后都彻底改变了这两家公司,因为这些钱进到企业以后理念开始发生变化了。哪怕你释放1%的股份,因为已经有别人参与进来,这个就不是你一个人能说了算的,这时候开始委托代理关系了,治理结构就慢慢形成了。
其实刚才郭总也说了,一路走过来有很多辛酸,为什么?因为现在这个市场的不平等竞争,你规范了,你交税了,你透明了,但是别人不规范、不透明,你要付出很多很多代价。但同时也正因为你规范所以投资人看中你,所以你才能走入资本市场,所以你走得更高更远。
其实上不上新三板真的不重要,新三板是一种态度,像我们原来的相宜本草、嗳呵没有上新三板照样很好。但是有一点共通,无论是相宜本草还是嗳呵,因为有投资进来所以你要更规范。因此,新三板就是一个态度,告诉大家我准备规范了。
刘晓坤:我想补充一下,从2003年开始很多资本进入了化妆品这个行业,大家都在热烈谈论这个话题,有没有回顾一下我们投入了多少钱,迄今为止有几家成功了。美妆行业能够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我作为行业人来说觉得很高兴,因为行业里所有有志于创业做大的人有机会拿到更多的钱。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很担忧,担忧的是我看到韩国有那么多上市公司,为什么到中国迄今为止也只有上海家化和青蛙王子?而据我了解青蛙王子上市后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有的品牌在原本自己的渠道做得好好的,拿到资本以后就开始做全渠道分销,但是如果你没有人才的积淀,没有一定规模,全渠道竞争结果可能会像前几年母婴渠道的红孩子、乐友一样。今天我们拿到资本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我们真正应该清醒的是,把我们原有的渠道巩固起来,而不是疯狂用钱去砸别的渠道,砸的结果是原本我们有机会生存长大的品牌却被竞争死,这是我们整个行业要引起深思的问题。
我们民族品牌基本上在金字塔底端竞争,我们所有娱乐性栏目都被我们国产品牌包揽,国际品牌没有投这些照样活得很好。像我二次创业一样也感觉压力太大了。以前我觉得商超很强,后来发现没有办法玩了,每个人进来都是大手笔,我刚刚起步怎么跟它拼,最后我想我不能跟我们国内品牌竞争,我找国际公司跟他们斗,经历强生我发现国际品牌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国内品牌之间的恶性竞争。
王岑:我不大同意这个观点,新三板是这个时代给予的机会,我支持跨界,我觉得需要创新的力量。当你发现在传统的路子举步维艰的时候,应该寻找新的机会,历史的车轮根本挡不住,国内品牌起来这个趋势也挡不住。我支持国内有野心的企业家创建出高增长,实现我的增长也实现他的增长,道理非常简单,这是丛林法则,没有什么可犹豫的。
张海燕:我认同王岑讲的,新三板确实给了一个机会。之前我们坚定看好新三板,这是中国市场化改革标志性的一步,从原来审批来看,救市没有那么乐观,从长期来讲无论是企业家也好投资人也好都必须乐观。同样针对大家刚才讲的跨界问题,原本在各自渠道里面都生存不错,后来发现谁都要扩大自己的地盘,这个好日子结束了,一个黄金时代可能结束了。其实这是博弈格局下面的一个求生困境,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须要增强自己的能力,不管是资本的实力或者增强自己在人才管理上的能力。你有这种能力你就不怕这种格局,你在这种格局下就能够壮大自己。所以就是说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别的办法抓住各种可能的资源,包括新三板,你能够比你的对手更早通过资本市场来融资,或者通过私募拿到资金,在这样打乱仗、跨境的格局下面你胜算就大一点。
马宏:我个人认为上新三板也好,私募也好,都不是很重要,改变你自己很重要。你要看好未来的格局,中国化妆品格局现在还没有诞生,但是正在形成,我个人认为这两年是抢占山头的时间。有一些细分的品类老大还没有出现,甚至有一些小品类还没有被重视,那么投资人为什么要投你?无论是新三板也好还是其他也好,投资人只认老大、老二,不认老三、老四,甚至老二都不认,你一定要在细分领域抢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两年以后一定是收购兼并的状态,你要么拿到山头成为收购兼并的主体,要么占领一个山头准备好被人家做收购兼并的对象。
消费者是变革的核心力量
赵子麦:第三个话题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美妆行业的变革力量最终会源自哪里?有几股力量非常明显,第一个是资本力量,还有一个是大众创业,有优秀创业者已经瞄准了这个领域,而且他们动作非常快,和资本结合的运作能力菲常的娴熟,所以这是一股力量。第三股力量来自于我们行业内部,大家觉得这三股力量到底最后哪个部分给大家压力更大,或者是更有希望?
马宏:我个人认为还有一股力量,就是消费者的力量。我们不得不承认80后、90后消费者变了。过去相宜本草也好,上海家化也好,一个品牌就是20亿销售。那个时代变了,现在的消费者开始聚焦需求,各种各样的小品类开始出现了,而这恰恰是大众创新的基础,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会,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挑战,这就是消费者的力量。
刘晓坤:消费驱动升级是推动,互联网整个改变也是推动,我做一些补充。资本推动力量非常大,没有软银对阿里巴巴的投资就没有天猫,没有今日资本对京东的投资就没有今天的京东。在国外生活你会发现,电商不是一切,传统渠道也很健康,百货很OK,商超也不错。
中国这个阶段我们碰到一个很大问题,所有投资人都更多地把资源砸到TMT的项目,包括现在新的020的项目,而且不计代价。因为有纳斯达克,因为有创业板,大家看到估值有300倍、400倍,马云很陕成为中国首富,资本的力量太强大了。我现在用互联网思维做事情,如果我用传统思维做一样超不过20亿。中国现在能做到30亿的企业几乎没有,有了也很陕死掉,我们似乎认为20亿、30亿的企业好像战胜了跨国公司,其实真的没有,我们要问问消费者他们喜欢什么货。
张海燕:我认为第一股力量确实是来自消费者的力量,人群本身的多元化,加上代季更迭速度的加快,带来很多的机会,品类分化机会,创新的机会。尤其是消费者可能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对于国外所谓大牌的崇拜也在降低,所以高品质同时具有性价比的品牌才是我们认为有机会的,我们关注的所谓品质经济就是对成熟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高品质的东西。
另外一点就是对美的追求,我们把它划分了几个阶段,1949年以后,中国对美基本上是一种在高压之下的毁灭性的打击,完全是以粗为美。大体上改革开放以后人性觉醒有点像文艺复兴。真正形成审美能力是近几年的事,你一出国发现化妆化得丑,或者不化妆的亚洲人基本上来自于中国。对美的追求确实是压抑不住的,从人住山洞钻林子的时代对美就有需求。
最后就是中国消费者更加自信,其实也会促进中国品牌的增长。我们投了一个花印。国际上传统观念认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现在这个情况不说是发生一个逆转,起码不会像原来那样。中国品牌利用中国资本整合全球的资源,包括制造资源,形成中国自主品牌,这是未来肯定会形成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