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龙
2015年5月13日,“中国新兴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京东智能战略部负责人刘玮玮在会上大谈京东智能化前景。这位带着黑色眼镜框的“80后小生”不仅传达出京东要打造智能生态的决心,同时在现场宣布,京东愿意提供一切便利与志同道合者合作,旨在孵化出“接地气”的智能生活用品。如此优厚的条件引起会场的讨论,有业内人士开玩笑说,73%的业务增长速度可能满足不了京东集团CEO刘强东的胃口。
布局智能蓝海
数据显示,2014年京东联网的设备已经达到60亿部。除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耳熟能详的智能设备之外,智能眼镜、手环、衣服、跑鞋以及基于各种传感器的一些智能设备呈现暴发式增长。“在2013年到2014年之间,智能设备的销售额以300%的速度增长。”刘玮玮说,“而最新统计的数据可能还会有更高的增长态势。”
京东将此解读为智能硬件潜质巨大,因此在2014年便成立智能京东集团,实施“非智能,不产品”的NSNG计划。京东智能集团副总裁那昕说:“通过数据可以得知,如今智能硬件已经慢慢脱离开原来的IT人群,逐渐被广大群众所接受。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智能产品,这股浪潮还会变得越来越凶猛,这无疑预示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元刚对此深表认同,在其所描绘的“可触摸城市”场景中,智能硬件遍布衣食住行领域,方便老百姓的生活。
据《2014-2017年中国硬件行业市场前景分析与投资发展规划研究报告》预测,2015年国内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随着智能硬件技术和传统家居行业相结合,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有望在短期内突破千亿元大关。
目标:大数据!
刘强东为JD+智能奶茶馆剪彩,为JD+智能硬件产品找到得以展示的机会;奇虎360从儿童安全手环起步,陆续推出诸多无线路由器产品;百度推出了基于搜索优势的硬件产品“筷搜”和平台式的未来商店;阿里分别和海尔、魅族、美的等联姻;腾讯借微信发力,逐步扩张自家的智能硬件平台。互联网企业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争相抢占互联网入口,并且纷纷瞄准智能硬件平台布局。
为了抢占智能硬件市场,有些商家开启高配低价竞争模式,乐视甚至还要让硬件进入免费时代。如此疯狂的举动让消费者激动之余不免心生诧异:互联网企业血拼智能硬件市场,动机何在?
业内人士表示,表面上看,巨大的市场需求是互联网企业布局智能硬件市场的原发动力,实际上抢占智能硬件背后的大数据收集渠道才是互联网企业核心的目的所在。那昕说:“当智能化业务来临的时候,把商品传递到消费者手里仅仅是开始。用户在使用智能产品时产生的数据才是根本所在。这也是从事智能硬件行业创业人以及渠道的投资人最关注的智能硬件背后的服务的闭环。”
大数据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使人们根据相关连的数据背景,完成精准的市场预测。例如淘宝便是云集海量数据的平台,每一笔订单不仅包含顾客姓名、收货地址、下单时间等基本信息,甚至连顾客浏览商品的记录,以及与售前客服讨价还价的过程均记录在案。通过这些信息,企业很容易鉴别出目标客户喜好,推断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方向。
随着消费者个性化智能用品需求的增长,智能移动终端的数据分析为企业精准的了解个体消费者潜在需求提供了参考依据。刘玮玮说:“京东已经拥有智能化业务所收集的个人体征量化数据、生活行为习惯数据以及社交数据。这些数据的聚合不仅能够让京东更加了解消费者,同时还可以把数据与京东产业链生态合作伙伴共享,搭建数据生态平台。”
有专家分析,如果把智能产品用户数据加入到网站的数据分析中,企业能很容易找到高价值的用户群。甚至能知道他们分布的区域,以及消费趋势。
正是因为大数据潜在的重要性,互联网企业明白“得大数据者得天下”。有鉴于此,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军智能硬件市场,就是为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赢得大数据优势地位而抢先布局。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李毅中总结道:“依托大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创新更加科学,更为对路。”
跨界融合
从手机、智能手环、智能路由器到智能空气净化器等等,智能硬件已成为互联网公司布局生态圈时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智能硬件领域并不占优势的互联网企业为了促成优秀智能硬件产品和技术的诞生,开出了诱人的条件吸引上下游智能产业制作者与其合作。国家信息中心常委副主任杜平将此喻为融合,即互联网产业植入传统产业而产生的新兴业态。
例如阿里为厂商提供连接设备端、app和云端的一整套方案,并且让不同设备遵循统一开放协议互连互通,能够应用在各个消费行业;百度推出Baidu Inside合作计划,为加入该计划的硬件厂商提供技术接口服务;腾讯则开放TencentOS的数据接口和统一标准,为智能硬件提供底层连接能力,与此同时智能硬件可共享腾讯账号体系、内容服务资源。
目前,阿里云智能已牵手海信、格兰仕等100多家企业,共同推进智能物联硬件;百度则与佳能、海尔等合作伙伴联合发布搭载百度技术的智能硬件产品;腾讯“TOS”平台合作伙伴名单中不乏华为、中兴、联想、高通、滴滴打车等硬件、芯片及服务厂商。面对这个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入口的新兴领域,互联网企业纷纷发力,在智能硬件市场卡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