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中国

2015-11-23 02:35李洁吴刚乐绍延包雪琳徐海静沈忠浩李颖韩冰
中国名牌 2015年7期
关键词:改革经济

李洁 吴刚 乐绍延 包雪琳 徐海静 沈忠浩 李颖 韩冰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文件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地,进而打造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的新引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2015年中国政府的系列改革举措将释放哪些红利?中国经济将有哪些新亮点,在哪些领域取得新突破,从而增强发展新动能?

加大公共产品投资

中国政府提出,2015年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铁路和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两个“8000亿元”。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多箭齐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使巨大的内需得到更多释放。

对于这些新投资政策,海外专家认为,首先,扩大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有助于稳定增长。

虽然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中国政府决心进一步推动电力、交通等国有大企业改革,还将继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开发建设。这些改革措施,加上经济活动依然活跃的民间企业,将来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其次,着力公共产品的新投资有助于创造就业岗位。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和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安德烈·伊万诺夫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首先应该归功于中国实行的鼓励发展基础设施的政策,这首先解决了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此外,这些措施还可以助推产业升级。伊万诺夫说,中国在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产业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显示出中国作为高科技大国的发展潜力。未来中国应继续大力鼓励高铁、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有利于改善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改革创新是中国化解经济下行风险、应对产能过剩、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多重矛盾的密钥,更是发掘面向未来的新增长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所在。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中国企业创新模式已引起外界关注。2015年3月初,福布斯发布2015全球富豪榜,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重返中国内地首富地位。在王健林看来,万达成功的核心就是不断创新、不墨守原有模式。万达2012年在美国收购全球第二大电影院AMC,输出国内财务管理模式,在线监控店面成本,很快实现盈利并上市。这一创新模式已成为海外名校商业管理教授关注的案例。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继中国高铁、核电走出国门之后,一些老工业基地也行动起来。沈阳就积极利用原有优势进行创新,通过涉足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制造推动产业升级。这些代表中国技术实力的高端制造输出,既催生了经济新增长点,同时又惠及当地民生。

专家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提法切中了“增加有效需求”这一经济转型的要害。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说,在全球多家央行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市场最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有效需求。政府鼓励创新,既可激发有效需求,又可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李山泉表示,创新可大致分为两种,即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可通过流程再造释放压抑需求,技术创新则通过产品革新创造引领需求。阿里巴巴和美国苹果公司分别是这两种模式的最典型代表。

金融改革服务实体

中国政府以改革促发展的决心有目共睹。洪平凡认为,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建立高效资本市场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因为资本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其发现功能是其他市场难以比拟的。

这一观点得到李山泉的认同。他说,用有效的资本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常常比政府行为高很多。加速资本市场改革,逐步增大直接融资比重,逐步降低对银行系统的依赖,减少政府直接投资行为,对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公开场合表示,央行2015年可能会有四大政策出台:估计上半年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概率“非常高”;今年要推出“深港通”;互联网金融政策不久就会出台。

中国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的金融改革,不仅将开辟新的直接融资市场,如适时启动“深港通”试点、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还将促使传统金融体系格局出现新变化,如以“互联网+”的理念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对于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瑞银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近期中国央行降息降准可以达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其债务成本来控制金融风险的目的,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

消费升级助推转型

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已悄然改变。随着国人收入水平、消费层次的提高,中国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基地,更是13亿人口的消费大市场。

在专家看来,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机遇。美国金瑞基金常务董事埃亨指出,尽管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速目标放缓到7%左右,但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仍是非常高的。中国经济转型中释放出的巨大消费力也给许多国家的经济带来拉动效应。

他说,中国经济升级带来了更多投资新机会。中国经济的消费领域,特别是电子商务领域的消费增长势头强劲,医疗健康领域将是投资热土。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出境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海外支出达到创纪录的1648亿美元。悉尼大学商学院教授汉斯·亨德里希克指出,中国的经济转型为贸易伙伴带来红利,帮助许多国家人民提高了生活水平。

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构建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尽早签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动与海合会、以色列等自贸区谈判……中国正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突出强调了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正在上一个新台阶:从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引进发达国家资金为主,到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建设;从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主,走向达成双边多边高质量的自贸区协定;从商品输出到技术和资本输出;从被动地接受和学习国际惯例,到参与和主导制定国际规则。

法国《回声报》援引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艾丽斯·埃克曼的话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具有多重目标,不仅带动中国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西部地区发展,还将开辟向欧洲出口的更快捷的铁路干线,同时通过经济合作带动政治和安全合作。

相关链接:

海外人士热议中国经济转型

中国将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左右。对此,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认为,相比于10年前,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已经很大,7%的经济增长仍很可观。他说,中国经济要加强消费和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

库恩表示,过去20年投资对中国经济贡献巨大。不过,投资也造成产能过剩,许多地区在同一行业重复建设。处理这个问题要有耐心,让市场发挥作用。他还指出,中国经济转型需要处理好污染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城市和农村、沿海和中国西部地区之间经济不平衡等问题。

美国浦瑞兴金融集团高级经济学家叶文斌认为,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走强削弱了中国出口行业竞争力,中国经济需要通过释放内需来寻找增长动力。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表示,从历史角度看,全球只有12个国家实现过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20年。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不需要过分纠结于经济增速,只要就业保持稳定、经济增长质量持续向好,经济增速放缓完全可以接受。

洪平凡还指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种将贸易、投资、劳务相结合的全新思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丰富、在高铁等行业有全球领先技术,中国还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可以说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备多重比较优势,未来这种双赢乃至多赢的“走出去”模式应进一步推广。

相关链接:

迟福林:2020年是我国走向服务业大国的关键节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关键阶段,到2020年能否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新格局,将决定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全局。

“2020年我国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的客观基础正在形成。”迟福林认为,如果“十三五”期间我们能够顺势而为,实现转型,既可以在结构升级基础上形成7%左右的经济增长新常态,又能够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创造有利条件。

2014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48.2%,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平均水平,到2020年实现服务业占GDP比重55%以上、服务业就业占就业总量50%,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格局仍面临多重挑战。

迟福林建议以破除行政垄断为重点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通过创新公共财政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加快金融改革,以“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为总抓手推进服务贸易强国进程以及深化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政府改革。

猜你喜欢
改革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改革之路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拥抱新经济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