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1343亿元
2014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编者按
2015年9月10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正式发布《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2015年是北斗产业发展的关键攻坚年”,本刊将白皮书核心内容转载如下。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是对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所做的整体性研究总结。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负责研究编制,每年度定期发布。本期白皮书是关于201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状况的整体性描述,反映了产业年度发展最新动态和趋势,从区域产业发展、应用市场发展、产业链发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产业年度发展的综合现状,并就年度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势和新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1.概述
201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仍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产业总体产值达到1343亿元,较2013年增长29.1%。同时,北斗应用占比进一步提高,国内卫星导航市场新增销售产品及系统超过80%已采用北斗兼容技术。随着北斗热度持续升温,产业新增投资和新增企业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已超过13000家,从业人员近40万。行业内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已达到21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6%,新增投资和新增企业进一步降低了市场集中度,产业群体中绝大多数仍是小微型企业。
2014年国内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3.88亿台,其中带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3.7亿台,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约910万台,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销量约247万台,各类监控终端销量约650万台,其他PND、个人导航仪产品销量约70万台,高精度定位接收机或板卡产销量(含出口)超过15万台/套。同时,GPS与北斗兼容应用正逐渐成为国内外厂商产品的主流技术方案,从而使北斗终端社会总持有量从去年的百万规模量级一下跃升至千万量级。其中,国产的北斗及北斗兼容型终端产销量已超过400万台/套。
☆ 2003-2014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分布图
2.区域产业发展
(1)总体情况
201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产业分布集中度较去年略有提升,五大区域总产值约为1118亿元,全国占比约为83.3%,较2013年提升近3%,产业聚集度有所增加。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华中鄂豫湘、西部川陕渝等五大产业聚集区较去年产值排序不变,北京、深圳、广州、上海、南京、武汉、西安等重点城市发展态势良好。2014年,新园区与基地申报建设热度明显降温,特别是五大产业聚集区以外新建的北斗相关产业园区,绝大多数建设进展缓慢甚至停滞,普遍存在招商引资不利的情况。
(2)珠三角地区
2014年,珠三角地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产值超过389亿元,全国占比约为29%,较上年增长86亿元,增长率为28.5%。在五大重点区域中产值第一,增长率排名第五。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环境良好,是国内最主要的卫星导航接收终端设备生产集散地,是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起步最早、市场化最好的地区。但近年来,受宏观环境影响,珠三角作为我国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业发展主要地区的优势地位虽然未变,其生产加工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却增长乏力,这也集中体现在新兴的卫星导航产品研发制造领域。
(3)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其产业产值增长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地区)三地。2014年,京津冀地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产值接近268.5亿元,在五大重点区域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珠三角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是国内重要的卫星芯片研发、终端设计制造、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加工基地,已基本具备以导航芯片、OEM板卡设计研发、终端产品研制销售、电子地图数据采集和系统集成、位置信息运营服务为主要优势的产业群体化发展基础实力,产业链建设完善,龙头企业综合能力和实力较强。
(4)长三角地区
2014年,长三角地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产值达161亿元,全国占比约为12%,较上年增长40亿元,增长率为33.2%,在五大重点区域中排名第四,增长率排名第三。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是国内重要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研发、生产和应用地区,在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以上海和南京为代表的产业发展领先城市,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产业链覆盖更加全面、结构更趋合理,随着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优势将更加明显。
(5)华中鄂豫湘地区
2014年,华中鄂豫湘地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产值接近176亿元,较上年增长38.9亿元,增长率高达29.3%,在五大区域中增幅位居第四。以武汉、长沙、郑州为代表的华中鄂豫湘地区高等院校和各类科研院所云集,科技和人才基础雄厚,具有技术和研发强的优势,特别是在测绘及空间信息领域,处于全国乃至全亚洲的领先地位。该区域产业发展主要围绕卫星导航和测绘领域科研院所与高校资源,外引内联,逐步形成了以GNSS芯片、算法软件、终端设备、3S技术应用与服务为核心优势的完整产业链。华中鄂豫湘地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群体的发展壮大,以及围绕优势技术资源正逐步形成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能力,为未来该区域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带来持续动力。
(6)西部川陕渝地区
2014年,西部川陕渝地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产值首次突破123.5亿元,全国占比约为9.2%,较上年增长31.5亿元,增长率为34.3%,在五大区域中增幅位居第五,增长率排名第一。陕西、四川和重庆是当年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集合了大批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国防科技实力雄厚,产业配套能力强,具有科研、生产实力和人才优势,加之本地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西部地区发展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目前,区内拥有相关卫星导航企事业单位800多家,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若干具有一定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如振芯、九州、兵器、长虹、华讯等优势企业基本都在上述重点城市。
3.应用市场发展
(1)三大应用市场现状
根据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中消费用户的分布情况,主要分为特殊(安全)应用市场、行业(领域)应用市场和大众(个人)应用市场三大类。
大众(个人)应用市场主要包含私家车辆应用、移动终端应用、互联网应用、个人位置服务应用、旅游休闲运动应用和游戏娱乐应用等方面,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心和依托,市场占比必将最大,当前该市场发展正处于标配化应用启动期。大众应用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手机位置服务和个人车辆应用两大细分市场。我国已经成为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372万辆和2349万辆,其中乘用车共销售1970万辆,汽车保有量超1.4亿辆。随着北斗系统的逐步完善和终端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北斗/GPS双模的汽车导航产品将成为主流,而当前我国私家车前装车载终端装配率约有10%,可见北斗在车载终端市场将极具发展潜力。据统计,2014年国内车辆前装市场终端销售收入超135亿元,车辆后装市场终端销售接近210亿元,个人导航仪终端年销售收入约4亿元。2014年,带导航功能的智能手机市场有爆发性增长,年销售量达到3.7亿台。
行业(领域)应用市场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建设,以及防灾减灾、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等诸多应用方面,是当前产业发展的关键及核心市场,该市场正处于规模化应用发展期。在三大应用市场中占比仅次于大众应用市场,是今年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在行业应用市场中,交通领域应用所占份额最大,2014年行业车辆监控终端销售收入约56亿元,驾考车成为高精度应用的新增亮点,市场规模已超过6亿元。在测绘应用领域,高精度手持终端销售总额约4亿元,RTK高精度接收机销售总额超过24.5亿元。
特殊(安全)应用市场主要包括军事应用、公安武警应用和安全应急救援应用等方面,在三大应用市场中相对占比最小,但却是产业发展的高端市场,当前该市场正处于持续稳定增长期。2014年,北斗在国内军事应用市场的批量性采购和规模化应用已成常态,频频出现北斗大订单。军事应用涉及到军事能力建设的方方面面,几乎应用于所有新式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之中,随着我国军事信息化建设预算的不断增加,国防领域对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的巨大需求将得到持续释放。此外,在安全应急救援领域,随着我国自然灾害监测与防范体系建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规划发展,潜力巨大的应急救援市场也将迎来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期。
(2)北斗应用市场发展情况
·行业市场平稳增长
2014年的行业市场中,仍然是以交通运输行业最有代表性。规模化的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确保了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主的行业市场稳步增长,行业市场仍然是北斗应用最重要的舞台。2012年和2013年国家发改委北斗专项一共52个项目,其中2014年正式实施且属于交通领域应用的就有29个,接近60%,面向行业应用推广的北斗终端数量接近200万台。目前,中国市场上85%以上的北斗终端都是被交通运输行业所采购。在车载导航领域,国内已有20多个品牌、200多款车型的北斗兼容车载导航仪进入市场。2014年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是,北斗进入商用车前装市场,虽然只是在金龙客车和宇通客车部分车型上装配,应用规模预期80000台,但考虑到我国商用车的巨大产销量(2013年商用车产销量分别是404万台和407万台),市场前景是极其可观的。
·大众市场有所突破但仍未全面启动
2014年,北斗在家用轿车前装市场的拓展、北斗手机的问世,以及北斗在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应用,标志着北斗已经走进大众的生活,虽然规模不大,但开了一个好头。从车载方面看,北斗已经进入乘用车前装市场,如长城汽车、江淮汽车、长安汽车、东风启辰、长春一汽等,但从目前应用规模看(大约22万台),还仅仅是突破。凭借每年2000多万的汽车年产销量,北斗的应用规模可以迅速扩大,市场前景极其广阔,加之后期产生的增值服务,可以说应用服务需求不可限量。再从智能手机方面看,2014年随着国产芯片在低功耗、一体化和小体积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突破,兼容北斗芯片已经装配到智能手机上,国际厂商也纷纷进入北斗市场。居家养老市场刚刚开启,但市场前景巨大。北斗应用进入居家养老领域是市场和产业的共同热点。
·安全领域应用快速增长
北斗在安全领域的应用成为2014年的另一亮点。近年来国内安全形势愈加严峻,恐怖威胁逐渐抬头,加之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各类公共安全产品、装备和系统需求迫切。2014年,北斗在电力、公安、消防、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用都在深入开展。此外,随着智慧旅游、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面向大众的城市或景区的综合城市管理系统、消防安全应用、应急救援系统也在各地开展建设规划,北斗是其中应用的重点技术方向。
(3)新兴市场潜力
·高精度应用增长迅速
自2013年以来,高精度市场获得很大发展。2013年,高精度市场销售总额在30亿元人民币。随着北斗CORS站网建设、驾考和精准农业等大工程、大市场的初步显现,2014年高精度市场销售有较快增长,初步统计超过40亿元人民币。原本高精度市场多是在测绘领域,但现在已经拓展出新的应用领域,如形变监测、驾考、精准农业、机械控制等。技术进步和需求增加,使得高精度产品单价也从几年前的平均10万/台(套)降至现在平均3万~4万/台(套)。定位精度也呈现不同层次的需求,毫米级、厘米级、分米级、米级和亚米级等,不同需求来自不同的细分市场,代表不同的客户群体。高精度应用市场的蓬勃发展,除了国家投资、市场需求的牵引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包括移动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关注甚至已经开始全面布局该市场,未来竞争将加剧,使产品呈现多样化、成熟化和廉价化,从而带动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车联网市场受到热捧
随着国家车联网重大专项的实施,预计到2015年,国内车联网用户量将迅速接近1000万。201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544亿辆,民用轿车保有量为8307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为7590万辆,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车联网市场将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极大潜力。但当前我国的前装车载导航设备出货量仅为为247万台,新车装配率约为10.51%,这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平均超过50%的装配率相比,仍处于极低水平。随着中国汽车产、销量的不断提升,未来2~5年会迎来汽车服务市场的飞速发展,未来10年将是国内车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市场的驱动、技术的成熟、标准的推动、政策的引导都将推动车联网的爆发式增长,实现产业的提速,到2020年,通过车联网控制的车辆规模可能达到2亿,由此形成的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相关产品带来的利润总额约为200亿元。
·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应用成为热点
随着UWB(超宽带)、蓝牙、Wi-Fi、RFID、移动基站定位、MEMS(陀螺仪、加速度计、里程表)、图形匹配、电子罗盘等技术的风起云涌,室内定位技术已经在许多场合和地点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室内外应用服务发展正在迈向实用化阶段,预计很快会步入产业化、规模化运作。目前,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4.5亿人,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8亿人。大型购物广场数量超过3100家,面积超过36亿万平方米,日客流量超过3亿人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位置服务业务对室内定位能力形成迫切要求,室内定位能力的突破将引爆巨大的位置服务市场。预计在未来的3~5年内,泛在智能的室内外无缝定位导航授时将会出现星火燎原之势,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
4.产业链发展
(1)产业链结构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产值主要集中在中游,中游的终端集成和系统集成属于产业链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中游一端独大,说明产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2014年,中游占比为64%,在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较去年同期下降4%左右,其中终端集成环节在总体产值中所占比例较去年增长了1.5%,而系统集成环节出现较大降幅,在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下降了5.5%。
上游产值仍然相对较小,基础数据、基础器件和基础软件的占比总额为15%,2014年上游环节在总体产值中所占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由于芯片、模块、天线价格的大幅下降,基础器件在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反而下降了2%,基础软件较去年同期略有增加,在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增长了1%,基础数据环节的用户规模维持稳定增长,价格也基本稳定,在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增长了1%。
下游运营服务产值增速比去年略有提升,占比达到21%,较2013年增长了4%,这既得益于各地区北斗位置服务运营型平台建设的风起云涌、全国性综合服务运营商的出现,也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更得益于位置服务业务正逐步成为移动互联网商们积极竞争的重点业务领域、其大规模的投资布局和新兴业务模式的发展。
(2)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从产业链各环节的产值增长趋势看,产业综合发展形势基本良好,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植及北斗应用市场的逐步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各环节共同稳步增长。
从当前产业链产值分布趋势看,未来几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产值的构成仍将会发生持续变化,至2020年,下游的运营服务产值贡献预计达到总产值的50%,应用服务水平将大幅度提高;中游的系统集成及终端集成产值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约为40%,终端产品质量和用户量将有巨大飞跃,产业国际竞争力将大幅增强;上游的数据、芯片、模块类产值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稳定在10%左右。随着产业的发展进步,产业链的逐步成熟,这种5∶4∶1的产业链产值分布结构将趋于稳定。
(3)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环节分析
当前我国自主卫星导航芯片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以和芯星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伽利略导航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华讯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微电子所、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已经完全掌握了GNSS多系统信号捕获及联合定位技术、高灵敏度低功耗基带芯片设计技术和亚微米芯片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推出了一系列芯片产品,并形成了一定产业化能力。
2014年,国内北斗导航芯片研制又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款40纳米级、采用SoC工艺的北斗多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问世,计划于2015年实现量产,首先应用于中兴等品牌手机,并将逐步应用到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导航设备等。国产芯片工艺水平、集成度方面与国际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国外已大量采用28nm工艺并推出集成多媒体、移动通信及互联网等应用基带/射频一体化的SoC芯片产品,另外在成本控制、产业迭代研发速度等方面与国际厂商也还有不小的差距。
高精度技术不但是产业链中游的终端集成和系统集成环节的高附加值因素,也是北斗与GPS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北斗地基增强网系统不但能大幅度提高北斗终端的定位精度,还可以提高灵敏度和定位速度等指标,是增强北斗与GPS应用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当前我国采用北斗三频实时精密定位技术和定位性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已可以在专业应用领域实现厘米级精确定位,大众应用领域实现米级精确导航,这将有力提升国内厂商在高精度应用领域的竞争力。
“北斗+”将是产业链下游运营服务环节未来增长的重要动力,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和地理信息、大数据、移动通信等多种技术融合集成,提供更丰富的综合性服务是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国内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多源信息传感网、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数据网、以下一代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通信网,以及以云服务为代表的服务网的技术融合发展,将与卫星导航技术一起,共同构建形成面向时空数据的共享能力和泛在服务能力,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
☆ 2014年行业重大融资并购事件
1.新特点
(1)北斗兼容应用逐步形成规模
201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北斗应用占比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多系统兼容应用的发展。目前,几乎全世界的卫星导航接收机厂商无一例外地将GNSS多系统纳入自己的产品之中,而且全球卫星导航各大提供商也都在把系统间的兼容互操作,作为自己的必修课题。此外,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策引导和扶植项目对市场的带动效应正逐步显现,对北斗兼容应用规模提升、应用领域的拓展作用显著。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和模块已经进入到量产实用化阶段,北斗产品性价比得到大幅提升,国外芯片厂商兼容北斗的产品也已全面进入市场,北斗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知和认可,终端厂商采用北斗兼容技术已形成趋势,而新的销售和服务模式的出现将成为北斗规模化应用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北斗正引领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进入到创新发展、高速成长的快车道。
(2)资本运作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2014年,产业的并购整合更加活跃,并呈现多领域跨界化、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趋势。业内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行业企业完成了更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产业链各环节以及细分市场领域的佼佼者们也都在资本层面自发开展强强联合。同时,更引人关注的是卫星导航业界之外的企业正加大力量布局北斗及位置服务领域,尤其是国企和移动互联网企业,对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的投资收购更呈现出竞相化趋势,体现出对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极大看好,也标志着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正迎来大规模资本运作的新阶段。
(3)北斗国际地位获得显著提升
2014年,继应用数据类北斗相关格式被国际标准采纳更新,国际海事组织于年内正式批准了北斗加入国际海事标准,北斗正式获得了国际组织认可,成为全球第3个实用卫星导航系统。随着北斗系统进入全球化组网建设阶段,向2020年全面建成北斗全球服务系统稳步迈进,北斗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同时,2014年北斗也进一步迈开步伐,逐渐走向海外应用市场,其在国际卫星应用领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广。然而,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北斗自主产品“走出去”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与欧盟、俄罗斯、巴基斯坦、东盟等已经开展的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北斗的国际竞争与合作发展阶段才刚刚开始。
2.新形势
(1)高精度技术应用渐成新热点
高精度技术应用产业化是当前卫星导航领域国际发展热点,2014年,高精度增强系统成为国内外行业界共同关注的事情。应该说,卫星导航玩得就是精度,利用高精度的原子钟时间实现定位测量,其起点就很高,所以从卫星导航诞生之日起,精度就是关注点,从系统设计开始,到误差改正、接收机研制、数据处理等,都要考虑精度的保障。
2014年底建成的210个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并以此为基础统筹管理了全国2000个省级CORS站,使我国成为高精度应用基础设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当前,国产品牌的高精度产品已经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要份额,在国外市场销售也取得了可观的效益,在地理国情监测、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项目、精细化城市管理、精准农机导航、车道级智能交通服务等许多方面应用市场规模巨大。未来通过整合现有基准站网资源形成“全国一张网”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将成为北斗应用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家地理信息局推动的“百城百联百用”行动将依托覆盖全国的增强系统,实现实时米、分米、厘米级差异化服务,以及后处理毫米级服务,这对提升北斗系统服务质量、满足市场对高精度应用的需求、加速推进北斗技术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2)规划实施政策推动效果显现
伴随《国家卫星导航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落地,2014年期间,中央以及地方直接或间接支持北斗应用的政策也纷纷出台,包括《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卫星定位技术取证规范》、《2014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等,这些政策在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推进北斗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各部委及地方在“十二五”期间出台的北斗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应用推广行动计划在2014年也已进入实施执行的评估验收期,相关任务正在加紧落实完成,已取得的成效十分显著。尤其是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连续3年开展的北斗导航应用示范类专项工作,有力推动了北斗应用规模化发展,对于全面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企业批量化生产和市场化服务能力具有明显有效的带动作用。
(3)园区建设发展逐渐趋于理性
近几年,北斗热掀起了各地方建设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相关园区、基地的热潮。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很多二、三线城市在2012-2013年期间也一哄而上,纷纷开展产业园区或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但进入2014年,就全国范围而言,已规划的园区和基地进展大多不尽如人意,呈现出明显的建设停滞或发展缓慢状况,且新园区申报明显冷静,随着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对于产业园区或基地的立项审批更加严格,监控力度逐渐增大,园区和基地的未来发展正逐渐趋于理性。
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简称62号文)正式发布,虽然后续又出台相关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和规范,但相关文件精神已经充分表明了中央希望地方政府调整思路,逐步转变简单采用以土地出让、税费优惠等政策吸引投资和扶植新兴产业发展的传统模式,更加理性务实地引导形成经济良性发展。未来各地方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进程将逐渐进入到积极挖掘自身特点优势、比拼投资发展环境软实力的新阶段。
来源: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
● 云行_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