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围 旨在托底实体经济

2015-11-23 22:22
金融周刊 2015年38期
关键词:信贷实体债券

日前,人民银行宣布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推广试点。

所谓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指银行将达标企业的信贷资产打包,建立质押品资产池,向央行预先申请备案。央行从银行备案的信贷资产池中选择适当的信贷资产,按照一定比例折扣后用于质押,然后向银行发放再贷款资金。早在2014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即提出了通过该渠道盘活信贷资产的设想。

而此时,央行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围,进一步表明了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用意。

一方面,尽管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多方普遍预期该数据恐难以尽如人意。在当前全球发达经济体复苏疲软、新兴经济体发展遇到瓶颈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不断萎缩,对于长期倚重对外贸易的中国而言,稳增长的难度加大。同时,“三期叠加”阶段的国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包括P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铁路货运量在内的多项宏观经济指标长期在低位徘徊,尽管用电量增速数据8月份略有回暖,但整体而言,现阶段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减,实体经济亟待资金活水支持。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实施宏观刺激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之外,亟需拓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等新渠道。同时,虽然财政支出逐渐开始发力,但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仍显著低于年初目标。

特别是进入2015年以来,随着地方债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分量愈发沉重,地方债债务置换成为缓解短期偿债压力的关键途径。财政部先后于今年3月和6月份推出两批l万亿元规模的地方债置换债券,并于8月27日披露今年将下达60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和总规模为3.2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可以说,借助债务置换,政府实现了降低债务成本、催生市场认购热情、以长换短缓解偿债压力等多重目标,但是对于置换债券的主要承接方银行而言,此举却并二作全然利好。

实际上,经过两轮的债务置换,银行在吸纳置换债券的同时,资产结构也发生着变化。可以看到,购买地方债占用了银行的部分流动性,如果银行无法以信贷资产获得进一步质押,以PSL(抵押补充贷款)、SLF(常备借贷便利)、国库现金等多种方式获取较低成本资金,或将对银行持续放贷能力及购买其他债市产品形成挤出效应。而且,地方债务的存量大、期限长,不断将债务滚动后移的过程,也是使债务体量在本息滚动中不断膨胀的过程。随着更多的资金沉淀在债券置换领域,银行通过信贷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量则愈发薄弱。

这显然有违相关政策的初衷。去年以来,央行通过降准、定向再贷款、SLF、MLF(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释放流动性,正是希望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发展,从而为中国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如果这些信贷资源被地方政府用于债务的借新还旧,将会影响货币政策效果,也不利于稳增长、调结构等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这一背景下,央行果断推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对于银行而言,目前,存贷比的紧箍咒已经松绑,但是3.2万亿元的地方债务置换规模难免会限制其流动性。通过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范围,银行得以向央行进行抵押再贷款,如此可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为实体经济增加信贷支撑。

而且,落实这一政策的受益者远不止银行一方。从央行的角度来看,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围可以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在目前外汇占款增速趋势性下降的情况下,央行也需要利用新渠道投放基础货币,解决保增长面临的资金问题,支撑整体市场的流动性。

此外,地方政府也乐见其成。将银行从流动性压力中释放出来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有利于提升地方债的吸引力,从而使其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吸引潜在购买者,降低融资成本,增强发行地方债的动力,同时,也可缓释信用风险。

其实,通过质押再贷款试点的有序、稳步扩围,无论是提升地方债券的吸引力、缓释偿债压力,还是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抑或是盘活银行信贷资产,其根本目的都是为托底中国实体经济,并为中国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赢得时间。

可以预期,随着试点的扩围,实体经济将迎来更多的资金活水。在此基础上,随着政府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落实,新旧引擎发力,未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将随之提高,中国经济结构将更加平衡,实体经济也将迎来更加稳健、持续的发展时期。

猜你喜欢
信贷实体债券
实体钱
2020年9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 年 7 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年2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重振实体经济
2016年9月投资人持有债券面额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