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良美图 尹夕远编辑 徐臻
文 梁君艳编辑 徐臻
学识为友 兼渔国是
文 赵良美图 尹夕远编辑 徐臻
徐友渔
1947年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退休哲学教授,研究领域集中在分析哲学、政治哲学与“文革”三个领域,著有《“哥白尼式”的革命》、《形形色色的造反》、《自由的言说》等。
1 海报2004年,徐友渔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公共知识分子50人”。徐友渔认为,公知起码有三个条件,分别是优秀知识分子,关心公共事务,以及“这种关心一定要体现出批判精神”。
2 外语笔记1971年,正在插队的徐友渔看到《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周恩来与基辛格在人民大会堂的照片,“我一下就意识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闭关锁国一定会改变,就开始学外语。”
3 书徐友渔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哥白尼式”的革命》在1995年获得“金岳霖学术奖”,他对这个非官方的学术奖颇为看重。
4 合影1977年,徐友渔(二排左五)参加了“文革”后的首次高考,虽然成绩很好,但因为没有通过政治审查,还是落榜了。后来在扩招政策下才得以入读四川师范大学。
5 护照徐友渔多次参加国外学术活动和访问,认为“中国哲学将引领世界潮流”的说法是“瞎扯淡”,“那些投身学术研究的人没有政治上的压力,不用忧虑衣食住行,而中国几乎没有人能做这件事。”
6 手机徐友渔几乎不玩微博和微信,手机也很少用。“我的一些朋友有20万粉丝,他的声音可以很快让别人知道,但也容易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中。我还是宁愿过比较老式的书斋生活。”
7 照片2001年,在就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奥洛夫·帕尔梅客座教授仪式上,徐友渔发表以“政治哲学视野中的自由和平等”为主题的演说。因“长期为中国社会的民主化做出努力,并谴责任何形式的暴力”,徐友渔获得了2014年的奥洛夫·帕尔梅奖。
8《林副主席文选》1992年,徐友渔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做访问学者,有一次在图书馆看到“敦煌在中国,但是敦煌学在西方,‘文革’在中国,但是‘文革学’在西方”。“‘文革学’在西方,那我们是干什么的?”徐友渔认为当时他受到了刺激,于是决定改变这种状况。
9 药徐友渔患有糖尿病,每天都需要吃药。
10 运动鞋每天下午,徐友渔都会跑步,“我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因此跑步也绝对准时。”■
文 梁君艳编辑 徐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