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相信眼泪

2015-11-23 01:24赵维莉
人生十六七 2015年31期
关键词:米娅女孩儿泪水

记者 赵维莉

美国不相信眼泪

记者 赵维莉

在成长最关键的时候,离开父母,远渡重洋去留学,本非她个人意愿,异国他乡的孤独让她成天泡在泪水里。生活不适应,学习有困难,一次次想要知难而退,但是她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这条泪水与汗水交织的路,让她一夜长大。

17岁的米娅看上去要比同龄女孩儿稍稍成熟一些,不是外表,而是一种独立自信的气质。谈及去美国留学,米娅说这并不是自己的初衷,“其实我成绩还不错,如果参加高考的话一本肯定还不错。”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父母便有计划地带她去欧美国家旅行,在英语学习方面更是不放松,“对于出国留学我早就有预感,只是没想到会这么早。”

中考刚结束,她还来不及和同学们感伤离别,就被告知九月要独自出行,去美国读高中,这对当时只有15岁的她来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就是有一种爸爸妈妈不要我的感觉,有时半夜里突然就醒了,特别想哭。”加上英语学习压力巨大,米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瘦了十几斤,原本的婴儿肥都不见了。越到离开的时间,她越紧张,想到要自己独立去面对新环境,她就辗转难眠。“有一天,我实在睡不着,正好我爸在书房工作,我忍不住去问了他,可以不走吗?但是他没有回答什么,只是让我去客厅看了会儿电视。”尽管百般不愿,米娅还是坐上了飞往美国洛杉矶的航班。

“一下飞机,我很茫然,忽然发现自己学的英语和这里的都不一样,”米娅说自己下飞机之后,就开始哭,而眼泪也成为米娅在美国留学第一年的重要标志,“那时候我除了上课,基本就生活在中国人圈子里,因为这样似乎感觉有家的感觉。”而爱哭,几乎成了大部分人对这个中国女孩最初的印象。

米娅申请的是一所寄宿制高中,每个寝室两个人,当她风尘仆仆打开门,拿出最灿烂的笑容与美国室友打招呼的时候,只换来对方没抬头的“Hello.”她感觉一盆冷水扑面而来。“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女生做事儿都喜欢找个伴儿,吃饭、上厕所,但是在美国根本没有人理你。”米娅每每兴致勃勃地去问,“一起吃饭吗?一起上课吗?”室友永远都是“我有事,别烦我”的态度。她不得不知难而退。“我和室友,一个学期下来可能连十句话都说不上,我甚至去找老师要求调换寝室,却被拒绝了。”深感委屈的米娅打越洋电话和妈妈哭诉,妈妈却坚决地告诉她,如果你改变不了环境,那么就要改变你自己。“那时我觉得妈妈太冷酷了,怎么就丢下我不管呢!”后来,米娅才知道,每次妈妈放下电话都会大哭一场,质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总不能让自己被泪水淹死,于是她决定改变自己。她把课余时间更多地投入到社团、社区还有公益等活动,让自己忙碌起来,接触更多的新朋友。就这样,她与同兴趣小组的女孩儿因为一个课后报告开始有了深入交流,发现对方原来和自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这个新朋友的带领下,米娅的社交圈也越来越大,朋友如滚雪球一样,自然多了起来。

除了生活上的不适应,学习也是让米娅最开始很想放弃留学的原因。“最头大的就是文史科目的作业。”学习方式的巨大差异,让米娅再一次被泪水包围。国内很多科目的作业,无非就是强化记忆,而在美国,需要的是学生的拓展思维,动不动的研究报告,让米娅感觉就算用中文写,她也很难写出2000字的论文。她去找老师,说自己的困难,边说边哭。老师听后没有批评她,更没有免了她的作业,只是说“你来办公室,我们一起写。”

于是,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又出现了一个奇景——一个中国女孩儿边哭边写作业,但是在这样的泪水中,她终于拿到了第一个A!

在泪水中度过了留学的第一个学期,米娅终于背起行囊要回家了。“因为父母强硬要求我出国,所以在离开前我们的关系很僵硬。”米娅说,她在登机前只说了一句再见,总觉得父母太狠,因为自己的面子把自己扔在国外。而在国外的那段孤苦无依的日子里,反倒拉近了她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因为她发现哪怕是父母的唠叨责备也是最温暖的声音,“我们两边有时差,我这边白天,他们就是黑夜,可是无论什么时候打电话,都会有人接听,真的真的在这个时候才知道,世界上最爱我的只有他们。”

回首自己两年多的留学生涯,米娅说这是一条泪水与汗水交织的路,不过现在想也幸好是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当同龄人还在享受父母带来的种种便利之时,她已经开始学会自己去规划未来。“毕竟没有人会一直是我的拐杖,我的靠山,都要独立前行只是早晚的问题,提早面对,只会让我积累更多的经验,让我有勇气去面对更多的考验。”米娅说,现在的她再也不会轻易流泪,因为眼泪只是懦弱的表现,她只会自信地走稳人生每一个阶段。

猜你喜欢
米娅女孩儿泪水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女孩儿如何保护自己
送给年轻人的5句话
夏季的风
有泪水,才有了人生
复杂的泪水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