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出的作家是毕亮。
毕亮生于1981年,是湖南安乡县人,先后在《天涯》《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短篇小说60余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等刊转载,曾获2008年度长江文艺文学奖等奖项,短篇小说《继续温暖》被改编成电影。毕亮现居深圳。毕亮,还有蔡东、陈再见等青年作家近年来都以深圳为背景创作了不少中短篇小说,是当下城市文学中值得注意的新生力量。
毕亮曾将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短篇小说集命名为《在深圳》,“在深圳”不仅标明了故事发生的空间,更指向一种独特的存在状态。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有过乡土生活的经历,因求学、工作等机缘而来到深圳。流动的、迅速变化的、不安的城市经验,是毕亮的重要书写对象。对于笔下的一切,他无法做到冷静超然,因为自身也曾有过类似的经验。如毕亮所言:“在深圳待的时间一长,对社会形态就有了一定的消化和积淀……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痛感。”本期发表的《假面游戏》,也是一篇有痛感的小说。
为了更好地对毕亮的写作进行梳理,本期特别邀请了张玲玲与项静两位青年批评家来参与写作评论。
在《物化时代的精神变形》一文中,张玲玲以物质与精神的架构来解读《假面游戏》,认为“伴随着市场经济愈益向着纵深处的发展推进,横摆在我们面前的社会现实状况明显地呈现为一种复杂的状态,越来越显得暧昧不明难以判断,社会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尖锐,使得人们的不满情绪不仅没有随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减少,反而有所上升。这其中,无论如何都无法被轻易忽略的一个社会问题,就是物质与精神之间越来越严重了的不平衡状况。一方面是物质世界的日益强大,是欲望被强烈刺激所必然导致的物欲横流,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严重被挤压。现实世界中,人们所赖以存在的精神空间在物的强力挤压下,变得日益逼仄狭小。许多精神的悲剧,正是在此种
毕亮BI LIANG
男,1981年生,湖南安乡县人,现居深圳。已发表短篇小说60余万字,作品多次入选年度小说选本,短篇小说集《在深圳》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级研讨班青年作家班学员、杨争光文学与影视艺术工作室成员,曾获2008年度长江文艺文学奖、第十届(2010年度)作品文学奖、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奖、深圳青年文学奖,另有小说改编成电影。情形下被逼无奈生成。毕亮不足一万字的精致短篇小说《假面游戏》,所集中透视表现的,正是一个物化时代里一个理想青年的精神悲剧。”
项静的《愿你的道路漫长》一文,则是关于毕亮小说的综论。她在文中首先谈论了个人对作家的共性、个性与代际等问题的看法,继而以《那个孩子是男还是女》《妥协》《消失》《我们还有爱情吗》《家常菜》《血腥玛丽》等作品为例,对毕亮小说的主题、技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释。
项静与张玲玲的文章都重视文本细读,既重视分析文学作品的内部因素,也重视梳理作家、作品与社会的关联。她们提出的观点,读者们在阅读毕亮的作品时不妨作为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