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波
家乡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只因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被誉为湖南的“香格里拉”。这里物产丰富,特别盛产木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交通不便,处沅江上游渠水河畔家乡的木材调运全靠水路放木排了。
童年有许多趣事,但我最喜欢的是站在家乡的渠水河畔,看排工师傅放木排。
放木排有两道前奏曲:开山砍树,架厢拖木。整块树木第一天砍伐叫开山,侗家砍树有许多禁忌,领工头事先讲山话:“斧口要朝上坡,树蔸掏变鸡窝。”架厢拖木是一项艰苦的劳作。架厢就是架设悬空、运木的栈道,在崇山峻岭悬崖陡峭的山谷中,把那有一抱多大、几丈长的大树,原原本本地拖到河边,除大家通力合作之外,主要靠领工架厢的技术和指挥才能了。
冬去春来,风景秀丽的渠水河畔开始涨水泛黄。被家乡人称为“排古佬”的放排工们开始为生计劳碌奔波活跃起来。家乡的木排,一般从播阳、双江两条河经县溪放到靖州和洪江。遇到水流湍急的河道险滩,人在排上,手握竹竿,只见眼前景物匆匆而过,耳边风声呼呼作响,身边衣襟猎猎有声,脚下水声汨汨砰然,使人深切感受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迈奔放。放排汉都是大山的儿子,他们带有山里人的野性,不时说些粗鲁的野话,面对两岸隐退的青山,经常振臂大声叫喊:呃嗨,我来了……
木排到了风平浪静的水面,则又可享受一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趣。这时,掏出旱烟,吞云吐雾,静观水面,鱼翔浅底,历历可数。放排多时,宽阔的水面都被木排布满,看不到河水,场景蔚为壮观。当然,放排也有较大风险,特别是在过有多处巨石挡道的“老虎滩”,排路一定要沿“S”形走,排工师傅一定要左点右撑,前弯后绕,不然轻者会被撞得鼻青眼肿,重者还会排毁人亡,因此,没有足够的勇气、胆量和技艺是做不了放排汉子的。天长日久,“排古佬”难免也会孤单寂寞。他们为了排遣打发时光,猜谜、钓鱼和对山歌成了主要的娱乐内容。
“忆当年,绿影婆娑,自入郎手,绿少黄多,历经了几度风雨,几番折磨,休提起,泪洒江河。”一位颇有书生意气的年轻放排工这样出谜给同伴猜。真看不出“排古佬”里也有懂、甚至还会填唐诗宋词的。其实,这位放排工就是渠水河畔有名的“土秀才”,中学时就曾在省级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因家境贫寒,想通过放排生活磨练意志,走出大山。“放排的竹竿”,他的同伴不假思索地答道。一看“土秀才”那惊喜的表情,答案肯定确切无疑。
年轻人文化自然要高一些,年纪大的放排工就喜欢钓鱼了,而且善钓。有渠江排工号子云:“排古佬,老焦焦,脚踩木头手板棹;一阵日头一阵雨,淋得脑壳臭尿臊;停排靠岸去钓鱼,乐也融融谁知晓。”每当夕阳西下,老排工们便到河岸边挖些蚯蚓、引虫或抓几只螳螂、蚱蜢作钓饵,熟练地取出随身携带的“宝物”,对着木排旁边的礁石岩洞抛钓下竿,不到一个时辰,十几斤大小的鲤鱼、草鱼,甚至甲鱼等,纷纷成了“排古佬”的晚餐佳肴。
一个夏日的黄昏,雨后初晴,湛蓝的天空挂着一条久违了的彩虹。刚一放学,我和春狗、米崽等几位儿时伙伴,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排上,脱去衣服,光着屁股准备游泳。见不远处有一个皮肤黝黑,头戴一顶破旧草帽、俨然像“姜太公”一样的“排古佬”在悠闲垂钓。突然,“排古佬”牛角竿上的车盘被河里一条大鱼往深水处拉得“吱吱”响,“排古佬”就是不松劲,总是让大鱼在深水潭里走着“之”字路。“排古佬”告诉我们,真正要降伏大鱼还得约半个小时,于是,急性的我带头拿起鱼网兜,“扑嗵”跳进河里,协助“排古佬”把足有七、八斤重的大草鱼捞上排来。“排古佬”欣赏地看着我们:“上山打野猪见人一份,把鱼拿回家去,干掉。”我们好久才回过神来,一起向“排古佬”鞠了一躬,裤子来不及穿,赶忙提着大鱼和衣服跑回家。“慢点,当心把你们的小鸡鸡摔坏了”。接着身后传来“排古佬”一阵“哈哈”爽朗的笑声。我的奶奶善于烹饪,我们几位伙伴好好美食了一顿,当晚我们做了同一个梦:都在美丽的渠水河畔垂钓。啊,当“排古佬”竟成了我们儿时的梦想……
如果猜谜和垂钓还有年纪大小之分,那唱山歌则是老少皆宜的拿手好戏。木排撑到河边的苗乡侗寨人家,碰见熟识和不熟识的姑娘们在洗衣洗菜,又有一阵热闹了。年轻小伙先开口一串歌:
“哥哥放排去悠悠,
手撑板刀不回头。
随波逐浪担风险,
一路相思到靖州。”
若是遇上中意你的姑娘,会立即对上:
“风里浪里莫忧愁,
等你归来吊脚楼。
拖木放排挣来钱,
剪得喜字贴窗口。”
“咚”!一颗石子击在木排边,溅起小伙一身一脸白露,木排从姑娘面前闪过,竹竿却带着一把珍珠洒向姑娘,嘿,漂亮的阿妹,别急着把这些水花抹去,这可是玫瑰般晶莹的祝福哟……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如今,昔日征战在渠水江畔的那些排工们都已白发苍苍或已经作古,今朝的渠水河畔,随着铁路、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排古佬”早已免却了水上劳作的漂泊之苦。每当我回到家乡,总情不自禁地来到渠水河畔,站在岸边望着悠悠远去的渠水河思绪万千,当年排工师傅们搏击风浪、放歌猜谜和钓迹游踪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他们那不畏艰险、粗犷豪爽和乐善好施的形象已镌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耳边又仿佛传来了排工师傅们放排的号子声——呃嗨,我来了……
月是故乡明。
离开家乡一晃二十余年了,故乡的山山水水无时不在心海里梦牵魂绕。
我的故乡是湘西古镇县溪,这里有四个田园牧歌式的美丽苗寨——篁筐、戈冲、杆子溪、占字岩。苗家的乡村山清水秀,民俗风情古朴典雅,四季景色宜人。春天,我们在山花烂漫、松青翠竹的林间捉迷藏;夏季,我们在清澈见底、鱼虾游历的溪里戏耍;秋季,我们在层林尽染、野果累累的树上采撷,冬季,我们在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原野打雪仗……
俗话说:“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童年的我们最盼望的是比春节还热闹的苗乡还斋节了。
苗乡还斋节是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天,苗寨村村打糍粑,家家宰猪杀鸡杀鸭,一派热热闹闹的喜庆景象。
那时,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和弟弟跟随奶奶,在叔伯的照顾下,快乐地欢度着童年的时光。不知不觉上小学一年级了,在一个明月高悬、星星闪烁的夜晚,初谙人世,好奇的我和弟弟缠着奶奶问还斋节的来历。奶奶略为沉思了一会,告诉我们:古时这一带的先民都以狩猎兼做石匠编织竹器为生。戈冲、杆子溪因地势险峻,古时撵山的人往往追到这里,野猪、山羊精疲力尽,猎人轻易地用杆子、梭镖把野物捅死,因此这个地方叫戈冲、杆子溪。篁筐(现为黄强) 的本意是这里的先民,利用满山的竹子,编织竹器贩卖谋生。所以直到现在这里还有很多善于编竹器的巧匠。占字岩的青石质地坚固而细滑,好刻碑制排坊,故名占字岩。
默默站在旁边的堂兄接着说:相传古时候有一年大旱,这些手艺人虽有巧夺天工的技艺却也没法谋生了。他们在陡坡上种玉米,玉米发不出芽;去挖芒粑,锄头冒火星挖不进土;去捕猎,猎人和猎狗都没吃的,无力气撵山,种子吃光了,树皮都剥光吃了,实在再没法想了。
在这危难时刻,恰巧神农云游路过这里。神农问明情况说:“你们单靠打猎做手艺谋生不是长远之计,不如大家动手把陡坡挖成梯田,撒上小米。十月还有小阳春,我还有些种子,你们赶快把它种上。”
从那以后,苗家便开始种田,生活也逐年富裕起来。为记住这位造福于苗家的神农,大家把十月初一这天定为“还斋节”,祭祀神农。
我们听得似懂非懂,朦朦胧胧,但我对有一年的十月初一却记忆犹新。那天天刚刚麻亮,深秋的晨风带着丝丝凉意,只见堂屋里摆着一斗稻谷,一升白米,插上三炷香,神龛上摆设三炷祭品,燃香点烛,准备鸣放鞭炮。虔诚的伯伯和堂兄脱得赤条条一丝不挂,跪下磕头祷告:“小民陈设祭品,奠祭先贤,至诚至善,望神农有鉴,亲临寒室享受,永保黎民百姓,连年丰收,四季太平。”
一直没见一向早起勤劳的奶奶、伯妈和堂嫂,原来祭祀禁忌女人偷看,女人要等男人祭祀完毕鸣放鞭炮后才起床做家务事。相传神农只穿树皮、树叶,忌讳女人看见。男人也要光着身子,免得神农猜疑。
等祭奠完毕,青山相依,碧水相连的新厂、江口等外寨的亲朋好友陆续到来,只见苗寨里的各家各户都宰杀三牲,就像操办结婚筵席,热情好客地款待来宾。
八岁那年,我和弟弟都依依不舍地道别了养育过我们的父老乡亲,离开了给予我们无数欢乐和美好回忆的小山村,来到古镇上的恭城书院读小学,尔后便是在百米之外的县二中读完高中,从此就离开了家乡,四十余年来虽然历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过了无数个丰富多彩的节日,但最难忘的还是苗乡的还斋节。
在历史上,有“南梦极地,北越襟喉”之称的湘西通道侗乡,有位“美得让人心疼”的姑娘,她靓丽优雅,温柔善良,恬静如万佛山晴空的一朵白云,悠然飘摇,又像是独岩雨后初晴的一道彩虹, 温润迷人,有如春天的龙底清涧载花,清丽婉约, 流动的芬芳诉说着平坦河风雨桥的似水流年和马田鼓楼的沧海桑田,你在车水马龙的双江芋头古侗寨演绎侗戏,讲述侗款,祭祀萨玛,不慌张盲从,自信而淡定,在三省坡下大雾梁和独坡六月六歌会的牛腿琴和喉路歌声与斗牛抢鱼的笑语中从容地面对人生的失意惆怅,鲜花掌声,憧憬向往……
一双善睐明眸,如一汪清澈的大高平山上的甘泉,一波苏醒了的下乡玉带河碧水,荡漾着甘溪恩戈热带雨林叶尖的露珠,汇入九龙潭大峡谷飘逸的飞瀑中,便有另一种豪情。偶尔的嫣然一笑,纵是江口渔歌的斗转星移,木脚宏门冲原始森林的光阴荏苒,坪阳再生人的转世轮回,传素黄沙岗的芳草连天,也会满目柔情,诉说百里侗文化长廊哆嘎哆耶和皇都侗族大歌的青春激情与灵动,品味腌鱼腌肉的油茶苦酒飘香的黄土合陇宴的和谐美好,我在千年湘西县溪古镇恭城书院聆听“通道转兵”的神奇,在罗蒙山下渠水河畔的秋月良宵吹奏芦笙,摇曳荷香,心中泛起了情丝万缕,仿佛一睹恰似妩媚娇羞女的侗妹在行歌坐夜的琵琶歌声中编织侗锦,轻移莲步,真乃播阳白衣观里寂歌绕梦三千怨,夜夜醉君容,戈冲兵书阁中柔语画情万种调,声声恋清风……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真想把一颗心交给她,让她从象征财富的牙屯堡金殿里出发,走出菁芜州古色古香的芙蓉陈团寨门,跨过弥漫小水战斗硝烟的杉木桥,穿过平坦横岭和阳烂鼓楼,翻越长江与珠江分水岭的陇城八斗坡,陪伴她在被誉为“绿会”的溪口,临口十万亩松竹林海里幸福展颜,陪着她在悠悠播阳河,晒口高峡平湖中风雨同舟,陪伴她走过湘西侗乡,世界通道,美丽人生的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