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的莎翁“门徒”
黑泽明
代表作品:《乱》《蜘蛛巢城》
黑泽明曾多次以日本背景诠释西方故事,其中最成功的作品便是改编自莎士比亚《麦克白》的《蜘蛛巢城》。看过《蜘蛛巢城》的观众,永远不会忘记片中那个摇着纺车的白发妇人。当她口中喃喃念着“贱如蝼蚁,尚且偷生,何必自寻烦恼,多愚蠢”这些深得莎翁精髓的台词时,足以表明黑泽明对莎翁的热爱,不言而喻。
虽然在黑泽明的镜头中,莎翁笔下的人物、时代全部融入了亚洲的血液,但他依旧只是在借用战国时期的日本讲述一个个关乎人性的故事。在1957年《蜘蛛巢城》引起一阵轰动后,1985年,黑泽明根据《李尔王》改编的《乱》于西方上映时,亦受到了不少西方电影界人士的肯定。这些多年来研究莎翁改编作品的电影人一致认为,无论在表现手法上还是艺术成就上,黑泽明的影片远比那些根据莎翁同一剧作改编的西方电影要好得多,最为完美地体现了“使舞台的固定空间适应银幕的空间”的改编原则。虽然将莎士比亚戏剧搬上银幕进行改编的导演不在少数,但谈起电影界的“莎士比亚”,就连斯皮尔伯格也首推黑泽明,没有丝毫的犹疑。
汤姆·希德勒斯顿
代表作品:《亨利四世》《亨利五世》
当黑泽明用现代影像语言将古典的莎士比亚戏剧完美地与战国时期的日本相结合时,在“演艺圈”也有一位“信徒”亦深深为莎翁所痴迷,他就是“洛基”的饰演者——汤姆·希德勒斯顿。无论参演什么样的作品,身为莎翁铁杆粉丝的汤姆·希德勒斯顿总能在自己扮演的角色身上找到一丝与莎士比亚有关的气息。《唯爱永生》里,为了理解亚当的孤独,他又回家重读了一遍《哈姆雷特》,突然发现许多诗句以一种他从未理解的方式呈现在自己面前,唤醒了表演的新灵感。2011年,因出演《雷神》中的反派“洛基”,汤姆·希德勒斯顿的人气一路走高,但他并没有借着高涨的人气继续在好莱坞闯荡,而是转身回归自己钟爱的古典文学领域,于2012年拍摄了 BBC根据莎士比亚作品改编的电视电影《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并接下了莎士比亚的另一部戏剧《科利奥兰纳斯》的邀约,在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排练的舞台剧中担任主演。对于他的这个选择,许多人感到意外,但能再一次回到莎士比亚的怀抱,汤姆·希德勒斯顿相信,这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莎士比亚就像一盏明灯,也是一个港口,在任何时候都欢迎你靠岸,并重新获得出发的力量。”时不时地通过重温、演绎莎翁的经典剧作来汲取表演的养分,想必只有真正的莎翁“信徒”才会有这份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