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啸 董萍 余颖
抽象艺术,是中国当代艺术30余年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因为远离意识形态和商业炒作的热点,一直处在边缘而个人化的存在状态中。近两年来,继中国水墨热之后,中国抽象艺术市场颇受市场关注。
但是,如果只是因为艺术市场投资的保守性转向导致了目前抽象艺术的热度,而不是在学术判断上对其有了新的理解,那么再热烈的抽象艺术探讨也是浮云。如何看待当下的抽象艺术热?如何看待中国抽象艺术的艺术和学术价值?是否具备相应收藏价值?
本期特约三位嘉宾,中国抽象艺术的坚定推动者和策展人李旭、反对者和批评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河清、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和亚洲地区的最高负责人Evelyn Lin,从不同视角审视当下的中国抽象艺术热度。
李旭:要避免两个误区:一个是“泛抽象”,一个是“伪抽象”
收藏拍卖:您如何定义“抽象艺术”?
李旭:在视觉形态上不带有任何现实世界的物像和提示的,在我这里才算是抽象艺术。
收藏拍卖:您认为,如何判断中国抽象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水准和高度?
李旭:上世纪80年代曾有“读书热”、“哲学热”、“文学热”,但是进入20世纪以后,在艺术家里头并没有形成很好的人文热情,这是我的种遗憾。很多很有名的艺术家文化水平并不高,也就是说我们的人文传统和当代艺术并没有很好的结合。介入艺术界的人文学者也是凤毛麟角,导致我们的艺术界长期在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形下运转。很多艺术家不读书,甚至很多画国画的、搞水墨的,书法并不好,更不要谈“诗书画印”—体,这是我感到遗憾的地方。我觉得个好的艺术家也应是个好的文人,好的知识分子,批评家和策展人就更不用说了,应该是全才。所以我认为这两点对艺术家和艺术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收藏拍卖:在学术上,您会关注抽象艺术家的哪些方面?
李旭:目前很多学术评论还是停留在讲故事层面,某个艺术家如何不容易如何坚持,或得到了怎样的社会确认,或某个艺术家信奉某种艺术理论等等,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好的抽象艺术评论。我会关注两点:个是艺术家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原因和目的使他舍弃了具象和表现;另个是分析他的形式路程,在视觉形式上是怎样步步走过来的。有了这两点之后,我才能确认这个艺术家是不是我所要关注的对象。
收藏拍卖:很多人表示看不懂抽象艺术。这是否意味着抽象艺术的收藏门槛很高或者很低?
李旭:在西方,抽象艺术不仅是现代主义的典型范式,还有非常好的市场基础,你看艺博会里永远会有相当比例的抽象艺术。而在中国,缺乏这样一个收藏和欣赏的土壤,有些藏家并不喜欢自己买的抽象作品,买了以后就放在仓库里,甚至是拍卖行的仓库里,春拍买了秋拍就想卖掉。这样的藏家我建议他不要去买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创作和收藏都非常挑人,有些人并不适合搞抽象艺术创作,如果脚踏进来也许是很失望的结局。收藏抽象艺术的门槛也很高,首先要了解艺术史,还需要了解中式审美,中式非具象审美,以及书法美学,这样才能进入。所以说个收藏具象的藏家如果要收藏抽象,需要个学习过程。
收藏拍卖:抽象艺术的收藏现状如何?是否会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的主流和方向?
李旭:中国断档和缺课了很久,我认为现在30岁、40岁左右的藏家将来可能会成为抽象艺术的主力,但是抽象艺术在中国艺术市场不可能成为主流,当然如果作为市场主流其实是可怕的,那会引发粗制滥造,“伪抽象”会大行其道。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我不相信抽象艺术是可以速成的品种,但是现在有那些只画了几年抽象的中青年艺术家被商业的炒作捧为天才。当商业市场丧失了方向以后它会不择手段地找方向,特别是最近5年来,当具象和表现都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市场在找新的点,就是所谓“空间”比较大的点,原来(价格)很低,未来可能很高,那么资本就会扑上去。比如有些抽象艺术基金,会包掉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做成个投资金融工具,我对这些事情会非常谨慎,必须经过非常缜密的调研才会考虑介入与否。
收藏拍卖:您建议投资人可以关注哪一类抽象作品?
李旭:目前在市场上西方化的抽象太多,太“西化”,表现在作品的韵味、灵魂、内在性和文化基因里头。内在的东西一旦出现偏差,反映在画面上会特别明显,行家看就知道,你的出处在哪里,你的动机在哪里。现在有几类人吧,有类是特别崇拜西方某些大师、某些流派,到今天为止还在学习模仿或说研究,这类我觉得没有太大价值,因为离母本太近了;还有类是海归,有年长者和年轻人,他们基本上从里到外都渗透着西方抽象的味道,既有几何化的抽象,也有抒情的、表现的抽象,而唯独缺乏中华的文化基因。我如果是投资人的话,不会买这样的作品,因为这样的东西可以说是文化发展中的个台阶,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赵无极虽然在西方,但他把自己文化中的一些视觉意象贯彻在创作当中,朱德群也是那样,包括台湾和香港也有类似的例子,就是说他们从来都没有丢开民族审美的文化身份确认这问题。还是有很多人在以贯之地做中式审美的研究。一做“时空书写”这个展览呢,我觉得做中式抽象很有必要,看到西化的抽象在拍卖、收藏、宣传上面大行其道,我感到很担忧。我乐见和提倡中式审美或说华夏美学的抽象艺术,也可以说是带有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抽象艺术。我从不否定其他类型的抽象,但我希望更多人走到我说的这条路来,我希望在生活和艺术的各个层面能重建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收藏拍卖:您明确地推中式审美有十年,对抽象艺术的关注超过二十年了。北京和上海的抽象艺术发展有何差别?
李旭:我1988年来上海,一来就在调研上海和北京的区别,那时就发现北京艺术家关注“画什么”,上海艺术家关注“怎么画”,就是对艺术表达的质量、作品的制作、语言、材料等特别关注,对于主题反而是忽视的,有大量的人在做抽象。但在北京,具象艺术家很容易出名,只要你找对了题材,讲对了故事,就一炮而红,技法尽管像谁谁的并不要紧,大家认的是故事。但是抽象并不是这样,你离你学习的母本一定要远,而且要坚持,要有说服力,至少5年以上心无旁骛地在做这个,并且要有自己的风格、图式、语言、辨识度,确实很难。
收藏拍卖:中国抽象艺术当下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
李旭:有两大困境,就是两个要避免的误区,
个是“泛抽象”,一个是“伪抽象”。“泛抽象”就是说,我们能不能不要把“意象”混在起谈,因为把意象和抽象混在起谈,既贬低了抽象艺术的品质,也对意象艺术作了不恰当的包装。“伪抽象”的问题,在于说现在抽象好卖了,一些附庸风雅的人就想以便宜的价格装饰自己的空间,或者不经大脑购买件东西用以炫耀,造成了“装饰画”很多,根本没有艺术精神和品质,没有个人的学术线索,没有对视觉形式的研究和消化。这个是把抽象艺术廉价化、庸俗化,我们在很多空间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东西,这会严重贬低抽象艺术的价值。
收藏拍卖:您如何看待抽象艺术的中西之别?李旭:抽象艺术的“中式”、“西式”,这是学术内部的辩论,根本不是危机,可以平行的发展下去,看看哪个会发展得更好。我相信,对民族文化身份的确认和自豪感,最后会导致对整个国家审美品味的塑造,这个塑造非常重要。我在中国看设计觉得很着急,相比较中国人的设计,很明显德国人、美国人、日本人的设计辨识度非常高,很忠实地反映了各自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式设计需要来源于中式美学的研究,而这种研究有赖于文化学者、音乐家、抽象艺术家这些人做学术梳理,做形而上的梳理。
中式美学不是“旅游”文化和“唐人街”文化,是传统的美学思想和资源怎样当代化和国际化,这是考验个国家文化艺术精英的道题。这不是代人的问题,可能要改革开放后三代人才能摸到门槛。最终我希望确认一种中式审美、中华美学的认定,这种审美对我们的生活细节都会产生无限的影响。我要确认的艺术是既有中华民族文化审美基因的,又是当代的,既是中国的,又是国际化的。
收藏拍卖:您认为当下的中国抽象艺术,哪些能够进入美术史?
李旭:我在上海试图进行种推动,后来发现学术上的推动和商业上的推动还是有区别的。学术上我做了很多事情,但对于市场销售的话我目前不太愿意去介入。
我们是经历历史的人,是全力参与书写历史的人,但我们并没有权力为历史画句号写结论。写历史最好有五十年的回顾期,写五六十年代的艺术我们可以很有把握,甚至可以有定论,但是写70年代以来的艺术我觉得都不恰当,你写的只是史料,只是研究资料、汇编,不可能成为历史。美术史我觉得应该50年重写次,大浪淘沙,看看哪些留下来了,哪些被遗忘了。比如那些因为职务而作品价格很高的人,你想他旦没有了职务作品还会有人要吗?还有些人是误入了这个圈套,被误解,后来又被历史追认。
我认为好的中国视觉艺术是形式感和观念性的均衡,是以华人眼光介入审美判断,找到自己的能量来源,建立一种中式美学体系。“时空书写”这个展览之后,我还会继续朝这个方向去做,选题可以不同,但都是倡导一种中式审美,是民族文化艺术基因的当代化和国际化。我觉得为这个事情去花费时间和生命是值得的,你不知道会催生出怎样的结果,它可能是很伟大的,将来在历史书章当中能在注解里出现我就觉得满足了,就会觉得没有白白地去学艺术、做艺术,没有白白地和这些艺术家去共同努力做一件我认为的大事。
黄河清:中国的抽象画,大部分是故弄玄虚、毫无价值的垃圾
收藏拍卖:在您看来,中国抽象艺术存在哪些问题?
河清:我不全盘否定抽象绘画,但我基本不认可今天中国的抽象绘画。画得太烂了,80%以上的中国抽象画连抽象绘画的门都没摸到。中国抽象画存在3个问题,第是空洞、单调,一片空白;第二是画成几何图案;第三是胡涂乱抹,乱画,毫无价值。第四,有些抽象画走向装饰性,这还有点点观赏价值。前三种连装饰性和观赏性都没有。我对抽象绘画本身并不否定。西方现代绘画,包括抽象绘画,还是扩大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早期,西方古典绘画是写实,以画得像为标准。之后的野兽派、立体派包括抽象派都还是有价值的。但是抽象绘画走向空白,像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或者蒙德里安纯粹的几何图案,还是走过了,没有太大价值。
收藏拍卖:大多数人表示对于抽象艺术无法理解,您认为如何理解抽象艺术?
河清:抽象绘画就是抛弃了具体的物象,去画完全由色彩、点线面构成的东西。抽象画不表达任何内容,所以抽象绘画是种纯粹的视觉艺术,只跟你的眼睛对话。任何说这个抽象画表达了什么禅意、宗教或者对宇宙的思考,都是外加上去的。它本身并没有什么主题内容。最多跟音乐有些挂钩,因为抽象绘画可以影响到情绪,会给你一些联想。能带给你联想的抽象画是好的抽象画。但是这种好的抽象画实在太少了,基本上看不到。走向装饰性的抽象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我觉得真正好的抽象画,只有赵无极的抽象画。
收藏拍卖:西方的抽象艺术有自身的理论探索过程?中国的抽象艺术和西方之间有什么关系?
河清:西方的抽象绘画是有点在搞形式探索,像克利的点线面。他们是在搞些形式上的探索而走向抽象。抽象绘画在西方真正成气候,是二战以后美国人搞起来的,就是为了要跟苏联进行文化对抗。苏联搞写实,他们就搞抽象。所以二战之后美国人推行抽象艺术,影响法国和欧洲,颠覆欧洲的“美术”,进步影响到亚洲的日本韩国,乃至亚非拉全世界。
我不认为有必要定要搞个中国式抽象绘画,好像抽象绘画是全世界都要有的。西方有抽象绘画,中国也定要有,这本身是个有问题的说法。其实抽象绘画的出现,没有什么必然性,纯粹就是美国推广出来跟苏联对抗的,同时也是为了通过抽象绘画来消解欧洲的“美术”传统,夺取西方艺术的主导权。
6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搞实物装置,彻底颠覆了欧洲的美术。美国文化战略的第一步是四五十年代,推出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格林伯格称之为“美国式绘画”,宣告法国艺术不行了,世界艺术中心由巴黎移到了纽约。后来美国人发现抽象绘画还不是最好的武器,就搞出来波普艺术,所谓“当代艺术”来进行颠覆,这个就成功了。美国人从“85新潮”开始,也在中国推广“当代艺术”,中国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很有意思的是,美国当年对付欧洲,是抽象绘画作为第一波,波普艺术是第二波。而在中国是倒过来,波普艺术所谓“当代艺术”是第一波,而力推抽象绘画则出现得比较晚。但背后都是美国的文化战略在里面,它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
收藏拍卖:这是您个人判断,还是学术领域存在的共识呢?
河清:这是个事实,但中国还没有多少人认清这个事实。严格来说,我从1985年考上浙江美术学院西方美术史硕士研究生开始,是真正研究西方现当代艺术。我讲的都是有事实依据的,都是摆事实、讲道理,不是猜测、估计、假设。
收藏拍卖:我们看到,2014年开始,继当代水墨之后,中国当代抽象绘画又成为艺术市场的“新宠”。一些江浙的藏家比较热衷于收藏这部分艺术品。
河清:我认为这是个悲哀的现象,说明由西方人捧炒出来的抽象绘画已经忽悠到中国的市场了。有些中国民间企业家去买那些胡涂乱抹的抽象绘画,是个很令人悲哀的事情。丁乙的几何图案,在我看来毫无审美价值,竟然炒得很贵。这样的冷抽象是没有价值的,连装饰性都没有,纯粹只是几何图案。
收藏拍卖:国内学术界总结出抽象艺术的艺术价值标准,在国际标准“原创、唯美、精致”基础上,中国的抽象艺术标准又加上了“中国文化元素、中国人文意境、国家资历,三点。您怎么看待这样的标准?
河清:这些说法似是而非。抽象绘画没有中西之分。给些空洞的抽象绘画,强加一些中国元素、禅宗、佛理。这些说法是完全外在于绘画,是强加到绘画上面去的。比如用根手指点出的抽象画,说里面有禅意,都是骗人。我只看画面,只是排排的手指印,没有什么意思。抽象绘画只是视觉艺术,只跟眼睛交流。如果你眼睛看着舒服,有美感,就算是不错的抽象画。如果还需要外在的解释、诠释,那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而且也是人为的,这种解释不靠谱。
收藏拍卖:您在您的《不要被奇奇怪怪的艺术忽悠》一文中提到,“抽象绘画由于没有具体物象参照,是极难达到形式的丰富性,或者丰富的肌理效果。所以好的抽象画非常难画,非常稀罕。您认为哪些是好的抽象艺术?”
河清:我认为可以用中国“雅俗”的审美标准,去评判所有绘画,包括抽象绘画。中西抽象绘画无所谓区别,但审美精神或审美标准是可以有国家民族区分的,可以有中国的审美。例如按照中国的审美标准来看,我认为、朱德群的抽象绘画,它们都比较“俗”。我用“雅俗”的标准,对中国写实绘画也是样。吴冠中的彩墨抽象画,普遍带有种“轻佻的俗”。有一些可以算漂亮,但不是美。朱德群是“甜俗”,有点漂亮,具有定的观赏性,但是格调不高。
收藏拍卖: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民众的艺术素养制约了对于抽象艺术的欣赏,您怎么看?
河清:今天在中国推广抽象绘画,完全是人为的推广,不是中国人民所需要,不是中国人民能理解。中国主体社会是不欣赏抽象绘画的。抽象绘画纯粹是国际势力的影响,在中国强行推广的,所以老百姓看不懂。我还能欣赏赵无极,很多老百姓连赵无极都能不欣赏。我对抽象绘画的态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对,让它自生自灭。现实是,中国市场是一帮国际势力和国内一帮与之呼应的人,想赚钱,在忽悠老百姓去接受抽象绘画。
收藏拍卖:目前,市场人士对中国抽象艺术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人欣赏抽象绘画的历史远远长于西方,这种欣赏是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液当中,但是抽象艺术进入市场还需要时间,赵无极、朱德群等人的抽象艺术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高价也在证明这一观点。在您看来,中国抽象艺术的市场行情是否会到来?
黄河清:我认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理性的民族,从来没有宗教狂热,从来不迷信。尽管抽象艺术扫遍世界,但在中国不会。中国曾经崇拜西方百多年,但今天这代中国年轻人正在恢复理性,不那么崇拜西方。目前炒抽象艺术的都是50后、60后、70后,他们崇尚美国崇拜西方,才去搞这些东西。80后、90后就不会这样。忽悠中国人抽象绘画也就这个十年,还能忽悠一下中国的土豪,十年以后是不可能的。抽象绘画在中国是不会有任何前景。
目前的确有一些民营企业家被忽悠,去购买收藏抽象绘画。他们是不管看懂看不懂,只要能升值、赚钱就买。现在美国的国力和资本力量在走下坡路,现在是忽悠中国民间资本来接棒抽象绘画和“当代艺术”。只要中国人恢复理性,不被继续忽悠,抽象绘画在中国就不会有好市场。
收藏拍卖:您认为,国内哪些抽象艺术家的作品值得收藏?
黄河清:以我所看到的抽象画,几乎是没有。我只认可赵无极的抽象画。中央美院有一位教授的抽象画,画面上只是画几个圈圈,没有看头。另一位从德国回来的教授的抽象画,黑乎乎厚涂颜料,纯粹就是乱画。
收藏拍卖:您曾经在法国巴黎留学生活10多年。据您观察,欧洲艺术圈如何看待抽象艺术?
黄河清:在欧洲,抽象绘画是主流,因为欧洲艺术已经美国化了。一些大型的展览基本上以抽象艺术为主流,而写实绘画基本上被照片取代了,影像艺术大行其道,彻底地解构了写实绘画。在欧洲,
般没有接受过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的普通老百姓还是喜欢写实绘画,不喜欢抽象绘画。而接受了现代艺术教育的年轻一代则喜欢抽象艺术,但他们欣赏抽象艺术,是被教化出来的。拒斥写实绘画,欣赏抽象绘画,在欧洲是种“政治正确”。
实际上,对于抽象绘画,我们的眼睛说看不懂,就是看不懂。欣赏西方抽象绘画,用常识看就行了。不要听信专家的解释,专家常常是伪专家。
收藏拍卖:抽象艺术尽管目前不成熟,也非主流,但它不是艺术自身发展的一个方向吗?
黄河清:我们长期都是被进化论洗脑,认为什么东西都有规律、有逻辑。其实艺术不会进化到“抽象艺术”。写实绘画永远不会过时。模仿是人的本能,就像动物样,有模仿的天性。写实绘画就是模仿个具体物象。就像我看到个杯子,我把它画下来,我感到很满足。所以写实绘画永远不会被淘汰,永远不会过时。哪怕有了摄影照相,写实绘画也会永远存在。抽象绘画说到底是有点反常态的。只有部分装饰性的抽象,如果有装饰性美感,人们比较能够接受。但是抽象绘画不可能作为个主流,作为绘画未来的方向是不可能的。不会说有天人类会放弃写实绘画,而走向抽象绘画。抽象绘画作为一种现象是可以被接受的,因为人类历来都有装饰。装饰性的东西只是图案,没有具象。例如伊斯兰文化里的很多东西都是抽象装饰性图案。人类方面有喜欢写实具象的天性,另一方面也有点追求装饰性。抽象艺术在装饰性方面还有存在的价值,除此之外它没有个根本性的存在理由。
Evelyn Lin: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历史很短,学术积累还不够
收藏拍卖:中国抽象当代艺术的概念并不是被很多人熟知,请问您觉得什么是中国抽象当代艺术呢?
Evelyn Lin:中国抽象当代艺术,其实本质上和西方的抽象艺术是样的,都是艺术家用
种非具体的形式来表达当下的思想和想法。中国的呢,自己的特点就是说,作品背后的含义肯定是体现中国社会的,而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体系又存在着很多的不同,所以呈现出来的作品关注度肯定也是不同的。
收藏拍卖:对,我想这一点也是吸引一些西方藏家的原因,因为很多人想通过艺术去了解一个国家的状态。抛开思想,从风格上说有什么
不同呢?
Evelyn Lin:有很多作品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比如说会用水墨这种传统的介质,或是融入一些佛教元素和书法。这等于说就是在传统中国艺术上面的创新,非常有新意和特色,既体现了当代思想,又透露着中国文化。
收藏拍卖:能说说您眼中中国抽象历史的发展过程吗?
Evelyn Lin:中国其实是有很多抽象艺术的,只是一直以来没有这个专门的类别,现在也渐渐形成了种欣赏当代抽象艺术或是购买的趋势。在中国呢,抽象艺术直都是没有被关注到的,属于是被落在了后面。看西方世界,抽象艺术其实是个很平常的概念,我们读关于艺术类书籍时也会觉得,西方抽象艺术已经发展或者成熟了很长时间了。为什么中国才刚刚开始呢,就是因为在美国开始兴起当代艺术时,中国并没有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反而日本和韩国是有受美国影响的。当时中国是因为政府的原因,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文化产业在当时也没有发展得很好。你看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日韩的抽象艺术都已经发展到了纽约,但是中国却没有,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的脚步稍微慢了点。
收藏拍卖:那是什么让我们现在又开始关注中国抽象当代艺术了呢?
Evelyn Lin:我们并没有关注过中国抽象当代艺术,也没有哪个媒体推广过,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在因为网络,资讯非常流通,尤其是艺术,你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国外都发生了什么,国外现在的艺术世界是在关注什么流行什么,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抽象艺术现在在西方还是比较受大家喜欢的。另方面,在中国我们看了太多的古典书画,近些年也看了太多的当代艺术,大家都会有审美视觉疲劳。在艺术界,新鲜事物是很容易被关注和接受的,那么我们就很简单地开始关注抽象艺术这个没有搁置很久的单元。再有,大众喜好返回抽象艺术,也有社会美学发展的原因,现如今,我们更多地趋向于去欣赏更多表达思想的作品,就好像文艺复兴样。
收藏拍卖:我知道在西方只是有一个大的“中国当代艺术”类别,那么其中,您觉得现在中国抽象艺术在西方市场上的表现如何呢?
Evelyn Lin:现在并没有哪个策展人是专注于中国抽象当代艺术的,所以也并没有什么关于这方面的展览。有几位艺术家还是非常不错的,比如王光乐。佩斯艺术中心之前做过的个抽象艺术的展也很不错。现在抽象艺术在中国还是刚起步,很年轻,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观察期。
收藏拍卖:那以后会有一个怎样的大体趋势呢?
Evelyn Lin:现在关注中国抽象艺术的大多数是80后,他们自己还处在摸索的阶段,创作的概念也不是非常的清晰。在今后的发展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形成种特有的东方抽象艺术,融入禅学和书法等,形成个真正的风格体系。
收藏拍卖:虽然大家对这方面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但我相信有一些人已经开始观察了,那么西方的艺术工作者和藏家是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呢?
Evelyn Lin:关注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关注的和收藏的人,有些看重的是艺术创作过程和背后的思想,他们不怎么把“中国艺术家”放在考虑范围内,只是看这是“抽象艺术”,是有趣的,是有思想的。另外些人是意识到了中国的崛起,希望来买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作为收藏,或者说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让更多的西方人群认识到中国的年轻艺术家。
收藏拍卖:对于收藏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人来说,您觉得他们是喜爱比较多,还是投资理念比较多一点呢?因为现在中国的艺术属于发展期间,做投资也是不错的选择。
Evelyn Lin:都有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会比较低,可以作为入门级别。当你看到这几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差价,不免会产生投资的心理。中国的经济也在飞速发展,如果看到喜欢的作品,做投资也是未尝不可。但是就如大家都知道的,买艺术品是定要买自己喜欢的,跟随大潮流有时并不是个好的选择。
收藏拍卖:问了您这么多关于西方市场的问题,说到底,您觉得什么是好的中国当代艺术呢?
Evelyn Lin: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从哪个角度上来讲。如果是从拍卖讲的话,好的艺术品就是你自己喜欢和消费得起的。现在网络咨询很发达,想要了解个市场和幅作品很容易,拍卖行的交易记录都是公开的,很多画廊的图册等也都可以找到。所以,如果想要买
幅作品,可以先多看看图册,找到自己喜欢的,再看看这样的作品近几年的价格起伏。
收藏拍卖:您能最后跟我们说说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在以后的发展上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吗?
Evelyn Lin:主要就是,学术上跟不上,很少看到有关于这方面的书籍资料,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业内人士谈论得很少,所以就导致市场非常不受关注,但是这也是因为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历史很短,学术积累还不够的原因。
栗宪庭:异化的中国抽象绘画
由于西方现代艺术在中国被严重误解和误导,致使抽象艺术在中国成了意象化、玄理化、风格化的程式绘画。最严重的是“抽象艺术”的异化转向,成了反现代精神的意识道具。严格地说,中国化的抽象绘画是彻头彻尾的伪现代艺术,是腐朽历史的招魂术。任何艺术,一旦成为既定的流行风格,其内在活力已基本耗尽。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探索研究,本是值得赞许的现象,但搞“拉郎配”和“抄袭风”则走向了反面。异化的中国“抽象绘画”不仅形式上的复古主义,其精神内质贯穿了“天人合”和“玄之又玄”的腐朽糟粕,并打着“民族根性”与“文化身份”堂而皇之,它从根本上违背了现代艺术的普遍精神。
抽象艺术在中国风格化流行,恰恰来自中国艺术缺乏现代性应有的历史进程。中国当代艺术普遍还没有彻底从古典主义之中解放出来,只有极少部分艺术家在努力尝试突破,结果变相向拿来主义的风格模仿。加之社会文化创造力的匮乏与现代文化资源的不足,对西方现代文明知半解的仰望,衍生出种“盲人摸象”抄袭风,所谓“领先一步即权威”,从创作的赶时髦到理论的浮躁都表现为种现代化“大跃进”,是弊是利还有待历史去验证。
王春辰:真假抽象的辨别,要回到艺术家本身
真正的抽象绘画是种很理性的视觉探索,不过是消除了常规的视觉经验和物象方式,也不具有我们经验的空间感。它是个体的艺术家的个体努力和作为,与纠正符号化的绘画没有关系,它也纠正不了。抽象式的东西更容易让人视觉疲倦,更容易走入几招几式的“符号化”,如变形、涂鸦、喷洒、堆积,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要识别真的抽象与假的抽象,恐怕又要落实到画家身上,与他们追求自我想象的意图有关,与他们面对的艺术困惑有关,也与他们的个性有关,更主要是那些真正的抽象都是试图解决认识世界的种特殊方式而已,在更多情况下不是以是否艺术的面貌出现,而是以探索世界之真的狂想出场,如马列维奇的黑方形,有大套神秘主义可作解释;如波洛克的泼洒,有一套自动主义与潜意识作注解。我们也常常把禅宗放到抽象的解读或认知上,认为禅的精神和境界是“抽象”行为的高妙之处,在很多时候事实上也如此,但“禅意”不是所有人能够具备,或者说对“禅”的抽象表述,更多不是依赖于画家的作画结果,而是来自于他的行为以及更重要的:来自于他的内心领悟,在这个层面上,抽象不是目的,是抽象画家修行的方式。这是东方的种知行合的信仰,这或许是东方的抽象画的种理解。
从欧美看来,更多是落实在知识分析上,那些做抽象的人充满了对知识的形象表述的渴望,只不过不是可识别的形象,而是记录思维、心灵、感觉的形迹。神秘主义、东方文化、科学主义、理性思维、宗教意识、精神分析等都可以拿来作注解。从事抽象画的人和从事写实画的人样,每方都不希望仅仅从他们的画面形式来论他们的作品的高低,而是都希望在画面之外多有些文化意味、哲学意味、美术史意味。
所以,抽象并不是写实的对立,而写实的问题的解决不是走向抽象地没有形象,而是如何塑造主观的形象和有意义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写实的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认识和理解,也同样不能很好地去理解抽象及抽象画。它们并不对立,对立的是它们背后的那套非此即彼的话语权力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是否做个抽象画家或写实画家,他们要应战的不是画,不是形式主义的图形、图像、线条、色块、积墨、晕染,而是他们作为思想者的艺术家价值、文化创造价值和社会变革价值。没有这一切,画写实、画抽象都是一张画而已,没有什么高低之分。有意义的艺术历史的书写,多是书写那些有意义地存在世界上的视觉思想家——真正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