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斯絮
Duang!互联网+来了!
文/本刊记者张斯絮
无所不在的网络,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就像电一样,互联网+将无所不在。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没想到总理李克强也深谙这句互联网谚语。在两会闭幕答记者会上,一句妙用即刻引爆舆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所谓“互联网+”,几天以来已然大出风头。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如此写道:“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意味着什么?“互联网+”正式被纳入顶层设计,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之匹配,还有真刀真枪的大动作:“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正因此,几乎所有列席两会的互联网大咖们都忍不住要高调发声。正如百度男神李彦宏所说:“互联网+能‘duang’!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上天赐给中国的一个机会,互联网会使中国变得更强。”
2013年11月,上海,众安保险开业仪式。具有历史意义的“三马”(马明哲、马化腾和马云)合体,为试水互联网+保险业的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剪彩。
那天,马化腾首提“互联网+”概念: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进行的一种提升。一言以蔽之,互联网加的是什么?传统的各行各业。
品一品这两个还不算十分贴切的段子:“邮政不给力,顺丰就替它努力;银行不给力,支付宝就替它努力;通信不给力,微信就替它努力;出租车行业不努力,滴滴、快的就替它努力。”广告成了百度,超市和卖场成了淘宝、京东,过去的红娘变身世纪佳缘,视频开始瓦解电视,微博抢了媒体饭碗……
你有没有发现,多少曾经的理所当然正在被动摇,多少传统的行业定义已经被悄然刷新!
让市民办事不跑腿的“电子政务”(互联网+政务)来啦!截至2014年底,各级政府已经在微信上开通近2万个公众账号,面向社会提供生育、户籍、社保、出入境、消费维权等等各项服务。武汉交警通过微信服务号可在60秒内完成罚款收取,仅这项功能全年可节约警力300人。
让学生在名校公开课之间任意挑的“在线教育”(互联网+教育)来啦!仅腾讯,目前已与超过5000家教育机构合作开设腾讯课堂,面向中小学、大学、职业教育、IT培训等多层次人群开放课程,每周上课人数超过7万人,课程总数达3万多门。数据显示,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将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粗略估计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
帮医患之间互联互粉的“口袋医院”(互联网+医疗)来啦!全国已有近100家医院上线微信全流程就诊,超过1200家医院支持微信挂号,服务累计超过300万患者,为患者节省超过600万小时,大大缓解了“三长一短”(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待时间长、结算排队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的看病难。
让每个人都能快捷支付在线理财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经济)来啦!在羊年的春节长假里,有总值4亿多元人民币的红包在人们的手机中不断被发出和领取。除夕夜的零点前后,每分钟就有2.5万个红包被拆开。而就在今年1月初,全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前海微众银行”在深圳开业。这家银行既无营业网点,也无营业柜台,更无需财产担保,而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信用评级放贷。总理敲下电脑回车键的那一刹那,卡车司机徐军就拿到了3.5万元贷款。
放眼未来,“互联网+”将会成为一种工具化、公式化,颠覆性的存在,革新着无所不在的各行各业。
最近,有一种生活用品火了,火上了两会,惊动了总理。
从年前到年后,中国游客赴日疯抢智能马桶盖的报道铺天盖地。日本《每日新闻》发表题为《“中国资金”春节期间席卷日本列岛》的文章称,百货店的销售额出乎预料地创新高,日本列岛因“中国资金”而沸腾,人气爆棚的温水洗净马桶盖“几乎处于断货状态”。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事实上很多人买回来的马桶盖本来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
“制造业女王”、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感叹:“马桶盖事件”太值得中国企业玩味了!为什么国人连电饭煲、马桶盖这样的日用消费品都要出国采购?为什么老百姓并不信赖国产品质,非要自找麻烦打着飞的去拉动外需?
其实早在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产值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如今,世界上近80%的空调、70%的手机以及60%的鞋类均是“中国制造”,占比全球制造业产出的份额近1/4。
然而,“大”并不意味着“强”。来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认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仅排全球第七位。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工业产品质量还不稳定难以得到充分信任,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李克强总理不仅亲自表态:中国的企业要升级,本土的产品应该更有竞争力,“起码为大家省下机票钱”,更把对中国制造的高度期待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那么,如何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国企业家们纷纷把目光投注于德国式“工业4.0”。从内容上看,二者提出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仿佛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究其本质,二者却有完全不同的互联网意识。正当中国的互联网精英们还在热衷于讨论入口、流量、用户数、转化率的时候,骨子里极为务实的德国人已经着手打造要全面解放人力的自动化智能生产了。
权威人士如此举例:无论是刚刚拿到2000美元投资的E洗车,还是在2014年已经全面颠覆行业的滴滴打车和支付宝可能在德国根本红不起来。因为从实际出发,德国的所有银行、机场、出租车公司甚至是加油站,早有预订电话、移动网站以及专属APP、全自动化的洗车流转线以及道路车辆的合理配置,便捷生活的基础设施几乎全部到位。
而正是巨大的市场规模效应,吃穿住行的刚性需求,以及大环境的乏善可陈,才造就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繁荣。但走入后工业化时代,这种繁荣迅速演变成泡沫的可能性极大。最惊悚的传闻是,工业4.0可将生产成本降低四成,它将一举淘汰世界工厂,消灭淘宝也不过只需10年。
工业4.0不是神话,它代表着一种能力和诚意。而用互联网+引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焦点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活层面的信息化,积极去探索生产层面的数字化才是硬道理。
扎克伯格19岁创办Facebook,比尔·盖茨20岁创办微软。而在中国,丁磊26岁创立网易,马化腾27岁时创立腾讯,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时已经是35岁的“高龄”。截至2014年6月的数据显示,在中国6.32亿网民中,29岁以下的网民比例高达57.3%,更别提来自手机移动客户端的年轻化大潮。
毋庸置疑,青年必定是互联网世界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而如今,互联网+将成为越来越多中国青年的造梦机。在答记者会上,总理已经忍不住要为他们点赞:“我到过许多咖啡屋、众创空间,看到那里年轻人有许多奇思妙想,他们研发的产品可以说能够带动市场的需求。真是高手在民间啊,破茧就可以出蚕。”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答记者问时,总理再次详细解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说:这实际上是一个改革。政府要“操心”的是,如何为创新创业清障搭台。“今年我们要继续在这方面做更多的事。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证照合一,让服务业领域的一些企业注册登记别再那么费劲了。要清障还要搭台,对企业特别是创业的小微企业,我们要更多地提供租金低廉的创业空间,给创业插上翅膀,还要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来吸引更多的种子基金。同时,还要进一步减税降费,让这些企业轻装前进”。
“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这是2015年中国的国家愿景,也是属于每一位中国青年的机遇与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