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数据:从梦想到现实

2015-11-20 19:12
健康管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专家医生医院

再新的技术

也要从传统出发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冲击下,作为传统的医疗行业,医院将何去何从,“30年后让医生找不到工作”的豪言壮语也只是说说罢了,到底什么样的人群适宜通过网络在线问诊呢?

专家稀缺、号源紧张对于知名医院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家在提倡分级诊疗,可由于患者对社区医生的不信任,造成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现象严重。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无论大病小病都想让专家看才放心,而实际患者在初诊过程中,与专家的交流时间往往不足五分钟,医生就会开出大量的检验、检查单,当患者做完所有检查、检验并把所有结果都收集好后还要再次挂专家号。

对于上述现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副书记黄勇认为,大部分患者首诊并不需要挂专家号。“通过互联网技术开设网络门诊,让华西医院各个专科的主治医生来做网络门诊,做排班、挂号。初诊患者可以通过网络门诊平台与医生进行初次问诊,做到分诊咨询,网络问诊平台上的医生可以给患者一些建议和非诊断、非治疗性的医嘱,同时开出检验、检查单。”黄勇理想中的模式是,线上线下结合,线上部分是,网上门诊的医生开完医嘱后,患者可以直接做到院内结算。线下就是患者按时间进行检查,并把所有结果收集全,再通过网络问诊平台医生进行专家号预约。

这样的一个O2O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患者看病难问题,同时也大量节约了专家资源,然而在现实的环境中,这样的想法能否实现呢?答案也是不确定的。

大数据从哪来?

20年前,大家都在说互联网是“泡沫”,事实上,不到十年的时间,现实已经证明了它不是“泡沫”,互联网技术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足以反映出互联网带来的价值是可以想象与落地的。在这样一个趋势下,互联网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很大改进空间,不断发挥其价值。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飞快的十年,从用户的认知水平到医院建设应用的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顶层设计是对进一步推进医院信息化有序发展的基础与保证。医院要想把信息化工作做好,初期都会按照数字化医院应用结构模型去建设医院信息系统。一个完整的数字化医院应用结构模型首先第一层是生产业务系统,帮助医护人员完成手边工,如电子病历、医嘱等都是医生的业务系统,对于一些大医院而言,临床业务系统基本都已经全覆盖。业务系统上线完成的同时,医院也希望全面地进行数据复用,思考建立医院数据平台和数据仓库,在医院数据平台和数据仓库的支持下,建立数据复用系统、数据统计、分析和知识管理系统来对管理、科研等起到决策支持。

这样的数字化医院应用结构模型本身没问题,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由于自身认知不足,导致实践不够,仍然会遇到很多瓶颈。医院在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更多关注业务高效、流程再造、过程管控、成本管控、数据采集、数据共享等内容,而这些都是以自身工作为出发点,以岗位工作人员为中心,建立了大量的系统,如电子病历、PACS、LIS、挂号、收费、药品配送等等,却没有面向患者的服务系统。一个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前,来到医院中,甚至是离开医院之后(预防、临床、康复),都是需要信息服务的。在整个诊疗过程,患者总会咨询很多医护人员才能得到相应信息,出院之后往往意味着治疗结束,在家康复阶段得不到专业治疗,没有后续随访系统。在生产业务系统方面,各个医院都存在很大缺失,就是没有为患者考虑,这是目前医院遇到的最大瓶颈之一。

另外一个问题是,数据平台不等同于信息平台,可以说目前没有一家医院的数据平台是完整的,很多医院都做了一些数据复用的平台,BI的数据分析平台,但都是从生产业务系统临床抽取数据方式而做;而基层、县级医院更没有准确有效的数据,甚至于就算有,也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制造档案。大医疗环境中并没有一个准确集合的数据整合平台,没有真正意义的CDR。对数据的复用,高效率、有价值的复用,还需要不断探索。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猜你喜欢
专家医生医院
最美医生
致谢审稿专家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萌萌兔医院
请叫我专家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