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由缺血性心脏病(IHD)、脑卒中(stroke)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约占总死亡人数的32%。其中,中国最致命的疾病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三种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2013年全部死亡人数的46%。
第一大杀手:缺血性心脏病01
走出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大门,35岁的王小维内心五味杂陈。几周前夜晚熟睡中的他突患心肌梗塞。当时他的情况十分危急,大汗淋漓,胸痛难忍,并出现了室颤。幸运的是,及时赶来的急救车把他会送到了离家最近的医院,保全了他的性命。
与王小维相似,前几年他的父亲和五个兄弟也相继突发心肌梗塞,令人叹息的是,他们却都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机,一个个像中了“死亡魔咒”似的突然离开。经诊治,罪魁祸首是遗传所致的心肌梗塞疾病。
2014年12月18日,一份来自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最致命的三种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三种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2013年全部死亡人数的46%。该项研究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 领导的国际研究人员联盟指导进行,主要对2013 年全球疾病进行了分析。其中,在全世界范围内,由这三种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32%。
心肌梗塞成猝死主因
正常人的心脏只有拳头大小,但却是人体最强有力的肌肉,向心脏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管称为冠状动脉。“由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引起心脏缺血导致的疾病,就是常说的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心衰,心率失常等等,还有临床上所说的缺血心肌病等等,都属于缺血性心脏病范畴。”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石宇杰告诉记者。
大多数冠心病发作突然而且严重,但有时也会慢性起病。通常以胸前区疼痛或不适为首发症状,持续几分钟或反复出现。胸前区不适为压榨感或憋闷感。疼痛可放射到左肩、臂、下颌或背部。严重的冠心病发作事件可能引起心跳骤停,导致猝死。
石宇杰说,“冠心病是一个逐渐发生发展的过程。当出现胸闷、心绞痛时,那是心脏在向你求救,表明你的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很严重,心肌严重缺血,如果此时不服用一些针对性的药积极治疗,后果将非常严重。”
“三高”人群高发冠心病
人体血压越高,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就越大。每年高血压导致900多万人死亡,其中半数死于冠心病和脑卒中。“很多人出现了心脏病之后,一检查,才发现原来自己有多年的高血压。只有血压达标,才能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石宇杰表示,“吸烟、家族遗传因素,有高血糖、高血脂或糖尿病的人冠心病发作的危险要高很多。”
此外,近几年,青壮年病人逐渐增多。石宇杰指出,年轻人心梗数量上升趋势明显,这与时下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第二大杀手:脑卒中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每6 秒钟就有1人因为脑卒中而永久致残。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贡京京告诉记者,“脑卒中主要分为出血性卒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和缺血性卒中(脑梗塞、脑血栓形成) 两大类,其中以脑梗塞最为常见。”
由于不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现在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等慢性病群体,而这些人也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说到脑卒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先兆。最常见的,包括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等。贡京京解释,“通常是身体一侧的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出现麻木;神志迷乱、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识物困难;走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软弱无力或失去知觉。一旦发生这些症状,千万不要大意,应该立即就医。”
脑卒中合并致残率高
脑卒中发生以后的3小时是治疗的最佳时间,另外1.5小时内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目前在脑卒中治疗领域,存在着4.5小时“黄金时间窗”的说法。贡京京表示,“患者发病以后,很多人都会伴随着出现脑血栓,如果能够及时利用溶血栓的药物溶血,就可能在脑细胞没有完全梗死之前,恢复氧供和血供,从而恢复全部或部分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死亡的风险或者减轻病情,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80%的过早心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健康饮食、经常锻练和不使用烟草制品是成功预防的关键,并要及时检查并控制你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如了解你的血压、血糖、血脂,以免增加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的风险。
第三大杀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根据世卫组织估计,有至少6500万人患有中等至严重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据国内相关行业初步统计,在中国,就有4000万人患慢阻肺,国内曾对7个地区20245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
完全不能运动是误区
对于慢阻肺,可能跟其他的疾病一样,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这样,都应该注意早期的发现、诊断和干预。慢阻肺的确诊,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只要你在一秒钟吹出的气小于正常值的70%的时候,就能诊断是否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确诊后,应该及早地干预,以免加重影响生活,甚至可以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降低病死率。
走路和打太极拳这两种运动比较适合慢阻肺病人,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在不产生气促的标准上进行运动。钟南山提醒,“这不是对肺功能的改善,而是运动能力的改善,这样就会减少慢阻肺对生活的影响。”
来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