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梗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老年化提前到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迅速剧增,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亿之多。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高危因素,倘若长期血压升高,其危害极大。高血压可防可控,只要坚持改善生活方式和合理用药,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内,可使高血压所致靶器官损害降至最低,所以,降压是硬道理,达标是关键。
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升高的常见原因
没有不适感觉,就不用治疗了
有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了,是造成长期血压升高原因之一。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不适症状,即便血压明显升高,由于其患病时间长,也已适应高的血压水平,仍无不适感觉。临床实践表明,高血压确诊后若无有效控制,其靶器官损害明显增多,易出现合并症,此时才有了感觉,为时已晚。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而不是感觉出来的,不能跟着“感觉走”,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水平,坚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合理用药,不能任其自然、酿成不良后果。
明知高血压,不愿早期服药
有部分患者被确诊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早期服药。一方面担心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用药过早会导致日后用药无效,趁开始症状较轻就不用治疗了;另一方面故虑降压药有副作用,宁可不服药为好,这也是造成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升高的另一原因。迄今为止,高血压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其虽有一定副作用,多数是在治疗启动2-4周发生,且较为轻微,长期治疗其副作用反而减少或消失。
不遵医嘱用药
造成血压长期升高的原因,还有部分高血压患者不遵医嘱用药,第一、表现为“三不”特点,即不愿意服药、无规律服药、不难受不服药等;第二、认为自己购药就能治疗高血压,自己买药选择目标往往是按药店推荐的药品,或偏信广告宣传的“新药”,要么认为价格昂贵的药是“好药”,要么买些便宜药应付了事等,所有这些都违背个体化用药原则;第三、还有部分高血压患者盲目迷信所谓“灵丹妙药”能根治高血压,如某种祖传秘方、保健品、高科技产品、保健仪器等能治高血压,不必再服用降压药了,结果耽误治疗时机,导致血压长期居高不下的局面。
长期血压升高危害大
心脏和血管是高血压主要损害的靶器官,持久高血压可引起心脏肥大;血压长期升高伴随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会促进全身大小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小,脏器供血不足,损伤重要靶器官如心脑肾结构和功能改变,最终导致这些脏器功能衰竭。心脏方面,由于长期高血压使心脏和血管处于高负荷和紧张状态,可并发冠心病;也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的“元凶”;有报道,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危险性同比正常人至少增加6倍。高血压是发生脑卒中的第一病因,脑出血的80%由高血压引起;高血压促使脑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破裂可合并脑血栓形成。持续高血压使肾动脉硬化,肾小球内囊压力增高继而肾小球萎缩,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严重后果,肾功能衰竭加重高血压,晚期两者互为因果。长期高血压还可使眼底视网膜微血管发生病变,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
怎样实现降压达标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降压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逐步降压达标。目前,对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140/90mmHg。伴糖尿病、慢性肾病、心功能不全或稳定型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对65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
治疗性改善生活方式
至今,绝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其确切的病因仍未明,一方面,与遗传基因、性别、年龄等不可控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受各种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尤为密切。近些年来,我国物质丰富了,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营养增加,钠盐摄入增多,大量烟酒消费居高不下,加上生活、工作压力加大,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正是引起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人们不能改变引起高血压的不可控因素,但可改善生活习惯,如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即限制钠盐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持之以恒的运动锻练及减轻心理压力等改善生活方式,应贯穿高血压治疗全过程,这是一种对任何高血压患者都非常有益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坚持终身的药物治疗
凡2级及以上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有脑心肾重要靶器官并发症、或血压长期升高经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者,应及时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目前,常用降压药有五大类:即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B-受体阻滞剂等。医生根据病情和检查结果兼顾血压等综合考虑,酌情选用既有降压效果、对靶器官又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必要时联合2种及以上降压药强化治疗。高血压只能控制不能治愈,必须长期服药、终身治疗。“长期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即使已降压达标,还需维持用药。
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高血压并非单纯数字读数,而是一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降压达标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他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降压的同时应兼顾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如调脂、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脑心肾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
医生根据病情和检查结果兼顾血压等综合考虑,酌情选用既有降压效果、对靶器官又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必要时联合2种及以上降压药强化治疗。高血压只能控制不能治愈,必须长期服药、终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