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毕芬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州 350002)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创业环境与创业意愿——基于福建省N市的调查数据分析
周毕芬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州350002)
创业是失地农民获得可持续生计来源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发现,失地农民的创业意愿与创业环境之间存在相关性,创业信息、税费政策、创业氛围、融资环境、培训政策会影响失地农民的创业意愿。本文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为失地农民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增强失地农民的创业信心和创业意愿。
失地农民;创业环境;创业意愿
城镇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般道路和普遍规律,是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中国而言,城镇化还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世界银行专家尤素福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有10%是从城镇化进程中获得的[1]。
城镇化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个社会问题,即城市周边的农民纷纷丧失土地,从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来源,不少人因为年龄偏大且缺乏技能,难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沦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的边缘人。有限的征地补偿款虽然可以解决失地农民一时的生活开支问题,但很快将消费完毕。由于失地农民普遍缺乏理财观念,一些人在获得一笔相对可观的征地补偿款之后,可能用于购买小车等奢侈消费,甚至用于赌博而挥霍一空。当征地补偿款消耗殆尽之后,失地农民将陷入生活困境,因此唯有引导失地农民投资创业,才能解决他们可持续生计问题,避免征地补偿款耗尽之后沦为城镇新的贫民。
失地农民创业问题已引起国内不少学者的关注。邓国取通过对洛阳市洛南新区的调研发现,失地农民创业所从事的项目主要分布于二、三产业和现代农业,但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占88%左右,包括商店、旅馆、餐饮、网吧、个体运输、维修、建筑等,创业项目以传统性、微利性项目居多,占97%左右[2]。学者们普遍认为,资金短缺是制约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制约失地农民创业的关键[3-4],失地农民创业的道路比较艰难,跟国家缺乏针对失地农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有很大的关系[3][5-6]。从有关失地农民创业的研究现状来看,学者们主要关注影响失地农民创业的政策问题,特别是资金支持政策,而对于失地农民的创业意愿问题,目前还没有学者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实地调研的数据,拟探讨失地农民创业环境与创业意愿之间的相关性。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4年7月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队到福建省N市对失地农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抽取了N市城乡结合部三个已经完成征地任务的行政村作为样本村,首先在镇政府召集村干部开座谈会,然后在镇干部和村干部的带领下进村入户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调查时并未创业的失地农民,并通过村干部的甄别,特意把外来移民在本地购房者排除在调查对象之外。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30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
(二)样本基本情况
在此次受访的119位失地农民中,从性别上看,男性61人,占51.3%,女性58人,占48.7%;从年龄分布上看,16~25岁的10人,占8.4%,26~35岁的24人,占20.2%,36~45岁的40人,占33.6%,46~55岁的33人,占27.7%,55岁以上的12人,占10.1%;从婚姻状况上看,已婚者106人,占89.15%,未婚者13人,占10.9%;从文化程度分布上看,文盲(未上过学)的20人,占16.8%,小学文化33人,占27.7%,初中文化40人,占33.3%,高中或中专文化17人,占14.3%,大专或高职文化7人,占5.9%,本科以上2人,占1.7%(见表1)。从样本情况看,失地农民总体年龄偏大,36岁以上者占样本量的71.4%;另外,失地农民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样本量的78.2%。从调查样本回答“是否有意创业”的情况来看,回答“想创业”的有92人,占受访对象的77.3%,而回答“不想创业”的为27人,仅占受访对象的22.7%,这表明,多数失地农民有创业动机,希望通过创业获得可持续的生计来源。
表1 有效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失地农民创业环境与创业意愿的交叉分析
创业环境是能够对潜在创业者创新思想的形成和创业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完善的市场机制、良好的融资条件以及一些鼓励性的政策[7],创业环境对创业动机的形成起很大作用[8]。对失地农民而言,创业环境具体包括创业信息的来源、当地政府的税费政策、自身所处的创业氛围、创业融资环境以及创业培训政策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失地农民的创业意愿。
(一)创业信息与创业意愿
创业信息是打算创业的人能够获得的与创业有关的资讯,比如创业项目信息、政府扶持创业的政策信息、创业辅导信息等等。创业信息对有意创业的人提供了一个方向和信号,能够增强其创业动机。创业信息可能来源于多个途径,比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也可能来源于政府、社区或村组织的宣传,除此之外,人际交往也是各种信息的来源渠道。现实生活中,人们从人际交往中获得的信息甚至比从新闻媒体、政府或基层社村组织的宣传中获得的信息多,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创业或就业信息往往来自亲戚朋友。因此,本文认为,失地农民经常联系的朋友数量越多,所获得的创业信息也越多,因而创业意愿也更加强烈。本次调查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一理论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回答“想创业”的失地农民经常联系的朋友数量为“4-6个”、“10个以上”分别占受访对象的22.7%和35.3%,而回答“不想创业”的失地农民对同样问题回答的比例分别为9.2%和5.9%,说明想创业的失地农民比不想创业的失地农民经常联系的朋友数量更多。这表明,经常联系的朋友越多,就越能得到各种信息包括创业信息,因而越有助于失地农民萌发创业念头。
表2 受访对象经常联系的朋友数量
(二)税费政策与创业意愿
税费政策是政府为鼓励创业而在税收及管理收费上对经营者予以减免的优惠政策,比如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对来本地投资的企业在头几年免收营业税,并在工商管理方面也减免一些费用。但是,目前各地专门针对失地农民创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却较少,可能的原因是失地农民创业往往是小本经营,注册资本小,投资金额少,对本地的GDP拉动效果不明显,因此很难引起当地政府官员的重视。从理论上说,对于有意创业的失地农民,政府既使没有出台专门的税费优惠政策,也不妨碍他们的创业动机。毫无疑问,如果政府能够对失地农民创业在税费方面进行优惠,显然会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提高收益,从而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提高创业的积极性。实施创业税费优惠政策,意味着将吸引更多的失地农民加入创业大军。总之,对于有意创业的失地农民而言,税费优惠政策有则更佳,无则不妨碍。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政府是否出台税费优惠政策会不会影响您的创业动机?”这一问题的回答,受访者有意创业的失地农民92人中,88人回答“没影响”,只有4人回答“有影响”;无创业动机的(即“不想创业”者)27人均回答“没影响”(见表3)。尽管数据显示失地农民的创业决策并不以政府的税费政策作为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失地农民创业不需要税费优惠政策。
表3 政府税费优惠政策与失地农民创业动机之间的关系
(三)创业氛围与创业意愿
创业氛围是区域范围内的创业文化环境,即人们形成的关于创业的价值判断、主观规范和态度,地区创业氛围影响该区域内人们对于创业所持的态度[9],因为创业氛围不仅会对潜在的创业者形成社会趋同性的压力,而且能增强其创业的信心,提高其创业的兴趣,因而创业氛围会影响和带动当地潜在的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创业氛围主要体现为一个地区社会公众的创业热情,可以通过潜在创业者周围的创业人数进行衡量。一般而言,周围的人创业者越多,对该潜在创业者影响则越大,潜在创业者转为现实创业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从表4可以看出,想创业的失地农民回答“邻居或亲戚朋友创业人数”为“4-6人”的有26人,占受访对象的21.8%,回答“7-10个”的有32人,占受访对象的26.9%,回答“10个以上”的有17人,占受访对象的14.3%;而“不想创业”的失地农民回答相同问题的比例分别为4.2%、2.5%和0,这表明“想创业”的受访失地农民的邻居或亲戚朋友创业人数明显比不想创业者的多。从表4还可以看出,回答“不想创业”的失地农民其邻居或亲戚朋友创业人数都比较少,特别是回答有“0个”邻居或亲戚朋友创业的竟有12人,占受访对象的10.1%,占“不想创业”者的比例为44.4%。这表明失地农民的邻居或亲戚朋友中如果创业者人数较多,那么就会在该失地农民身边形成一种创业氛围,对他形成创业影响,从而产生创业意愿;反之,如果邻居或亲戚朋友没什么人创业,自然在身边缺乏创业氛围,创业趋同性的压力较小,创业倾向较弱。
(四)融资环境与创业意愿
融资环境主要是指影响创业者的资本来源的因素的集合[7],它说明了创业者创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创业资金的来源渠道通常包括自有储蓄、从银行或信用社贷款、从亲戚朋友处借钱等几个方面。失地农民创业融资环境的优劣,反映了失地农民筹措创业资金的难易程度,特别是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易程度。想创业的失地农民,如果自有资金不足,又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便会向亲戚朋友借钱。如果贷款难,借钱又不易,在缺少创业资金的情况下,失地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将受挫,创业倾向下降,即使很有“商业头脑”,也无法发挥自己的创业才能[10]。事实上,由于金融资本的逐利性本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往往更青睐优势的大企业,对失地农民的小额信贷通常不屑一顾。另外,由于申请贷款门槛较高、手续繁琐,获得贷款的交易成本较高,因此失地农民对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评价较低,而宁可向亲戚朋友借钱创业。从表5可以看出,受访样本失地农民对“从金融机构贷款是否容易”这一问题的回答“容易”、“比较难”、“很难”的比例分别是7.6%、41.2%和51.3%;而对“从亲戚朋友处借钱是否容易”这一问题作相同回答的比例分别是39.5%、44.5%和16%,这表明失地农民普遍认为从金融机构贷款难,而从亲戚朋友处借钱相对容易。
表4 创业氛围与创业意愿的联系
另外的交叉分析显示,受访样本中认为“容易”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者均为“想创业”者,而认为“容易”从亲戚朋友处借钱的47人中有40人是“想创业”的,只有7人“不想创业”(见表6)。这表明,失地农民是否想创业,与是否容易筹措到创业资金有很大关系,说明失地农民的创业意愿受融资环境的影响。
(五)培训政策与创业意愿
表5 失地农民分别从金融机构和亲戚朋友处筹措资金的难易程度
表6 融资环境与创业意愿交叉分析
培训政策是创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失地农民创业选择什么项目、怎么贷款、怎么登记办照、如何经营管理等等,其实都需要进行科学指导。如果失地农民受过创业培训,将增强项目选择的科学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创业成功几率,对于潜在的创业者而言,将增强其创业信心和创业倾向。由于市场化的创业培训费用较高,失地农民通常负担不起,因而也少有人参加。如果政府也没有组织针对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那么失地农民即使想创业也无人指导。表7基本反映了上述情况,样本群体中,有参加过创业培训的仅13人,占受访对象的10.9%,而有79位受访对象表示“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创业培训”,占受访样本的66.4%,表明失地农民本身是想参加创业培训的,只是政府没有组织创业培训,而市场化的培训价格较高,失地农民不愿意参加。另外,受访对象“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创业培训”的79人中,有69人“想创业”,表明培训政策会影响失地农民的创业倾向。
表7 创业培训与创业意愿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创业环境对创业意愿构成影响。失地农民经常联系的朋友越多,就越能得到各种信息包括创业信息,因而越有助于失地农民萌发创业念头;虽然失地农民是否有意创业并不以政府的税费优惠政策作为前提,但是政府出台针对失地农民的税费优惠政策必然降低创业者的经营成本,提高收益率,推动更多的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如果失地农民的邻居或亲戚朋友创业者较多,无疑会形成一个浓厚的创业氛围,对潜在创业者在行为趋同性上产生压力,促使其形成对创业活动的正面价值判断和主动行为选择,从而产生创业倾向。研究还发现,失地农民普遍认为从金融机构贷款较困难,而从亲戚朋友处借钱相对较容易,并认为容易筹措到创业资金的失地农民相对有更强烈的创业意愿。另外,失地农民大多没有参加过创业培训,表示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创业培训,而且愿意参加创业培训者大多有创业倾向。
基于上述结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为失地农民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首先,要搭建促进失地农民融入城市,增加失地农民社会交往的平台,从而使失地农民创业有更广泛的信息来源,另外,政府和基层村社组织要主动为失地农民提供创业信息。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失地农民创业不仅可以使其获得持续生计来源,而且也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因此要像对待外商投资一样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适当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贷款,政府可用征用土地的溢价作为基金,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贷款担保或进行贴息。再次,政府要积极宣传失地农民成功创业的事例,定期表彰失地农民“创业之星”,大力营造失地农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吸引更多的失地农民积极创业,并由政府出资聘请专家学者、技术能人或创业模范,为有意创业的失地农民举办创业培训班,为创业者选择创业项目、办理创业手续、申请贷款以及经营管理提供辅导和帮助。✿
[1]李景国.中国百姓蓝皮书:城市化的十大焦点[N].北京青年报,2002-09-02(6).
[2]邓国取.城市新城区建设进程中失地农民自我创业分析与评价——基于洛阳市洛南新区的调研与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9(12):63-69.
[3]郑风田,孙瑾.从生存到发展——论我国失地农民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J].经济学家,2006(1):54-61.
[4]张光辉,马亚男.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方农村,2012(12):4-7.
[5]郭金云,江伟娜.促进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对策研究——基于创业过程的一般模型分析[J].农村经济,2010(2):106-109.
[6]张媛.金融支持失地农民创业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西南金融,2013(4):49-51.
[7]吴磊,郑风田.创业环境维度视角下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9):116-120.
[8]罗明忠,邹佳瑜,卢颖霞.农民的创业动机、需求及其扶持[J].农业经济问题,2012(2):14-20.
[9]蒋剑勇,郭红东.创业氛围、社会网络和农民创业意向[J].中国农村观察,2012(2):20-27.
[10]马林靖,田延晓,曹仕俊.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265个失地农户的调研数据[J].当代经济管理,2012(1):42-46.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and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of Landless Peasants During Urbanization Proces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urvey Data in N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ZHOU Bi-fe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Entrepreneurship is an important way to landless peasants access to sustainable sources of livelihood.In this paper,based on field survey found that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landless peasa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business information,tax policy,entrepreneurial atmosphere,financing environment and training policies will affect the landless peasa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This paper recommends tha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create a favorable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farmers,landless peasants to enhance the confidence of entrepreneurs and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Landless Peasants;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F323.6
A
1007-0672(2015)05-0049-04
2015-01-0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流动与农民创业行为研究”(10BSH039),福建省软科学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创业环境与服务平台建设研究”(2014R0006),福建省教育厅社科A类重点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JA13126S)。
周毕芬,男,福建永定人,管理学博士,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发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