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敦权
星期天,在妻子的一再请求下,随她上街去买衣服。我平时很少上街,更没有逛商店的爱好,对那些服装店缺乏了解,对服装的价格行情更是陌生。好在有妻子在,用不着我操心费神,只要给她作个影子就行。
可人家却认得我,这让我大为吃惊。
“哟,我这店开了一年多,你是头一次来吧?”老板三十来岁,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见我进来,立马满脸笑容地迎了过来,跟我热情地打着招呼。这让我在感动之余,不免又有些尴尬——人家对我一见如故,我却不认得人家。
我一边微笑着对他点点头,一边在脑子里迅速搜索着关于他的记忆,哪怕是一鳞半爪也好,可是结果却令我失望,一点儿印象也没有。而他对我却是如此熟悉,这让我很惭愧。
老板像是觉察出我的神情有些不对,说,你不认得我了?我本想说确实不认得,你是不是认错人了?但想了想还是没说,那样既会使人家难堪,又会让人家对我留下不好的印象,随便就把一个熟人——也许还是好朋友呢——给忘掉了,这至少是不礼貌的吧。我便也来了个瘸子拜年——以歪就歪,说,怎么不认得呢。他便如释重负地笑了,热情地招呼我说:“想买件什么样的衣服?”
我说:“先看看再说吧。”
他说:“行,先看看吧。”
我便跟在妻子后面,一路看过去。可是老板却不肯离开,而是随在我的身边,跟我唠叨起来。
“你还在原来那个单位?”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已换了五六个单位,前不久我刚从一个事业单位跳到行政单位去了,想必他不会是指的现在这个单位,我便一边看着衣服, 一边有口无心地应付道:“没有,刚换了单位。”
“是行政单位吧?”
我说:“是。”
他激动地说:“那太好了。不像我们,下岗了,没办法才搞了这么个店。”
我又问了他一些生意上的事,妻子选定了一件衬衣,要我试试。我连忙过去试衣,想趁机摆脱他,可是衣服刚一上身,他又在后面说话了:“好看,合适,颜色、样式、大小都像是专门为你定做的。”妻子也认为不错,我便决定买了。
妻子看看商标上的标价说:“你得便宜点儿。”
他十分爽快地同意了:“我跟他是老熟人了,怎么也不会让他吃亏的,你就放心吧。”
付了钱,走出商店,妻子问:“他是谁呀?我怎么没听你说过?”
我说:“我也记不起来了,可能很早以前在哪里见过吧。”
又一个星期天,跟妻子上街买衣。妻子说:“到哪里买?”我很快就想到那个熟人,不假思索地就说到那里去。老板仍是十分热情,我们去的时候他正在向顺客介绍衣服,就吩咐一名营业员照顾我们,并叮嘱说:“这是我的老朋友,千万要照顾好,价格嘛优惠到最低。”说完又为不能亲自照顾我们抱歉。我们很快选好了一件夹克衫,并毫不犹豫地照营业员报出的价格付了款。
一晃到了冬天,妻子要给我买件羽绒服,我们再次来到我的熟人那里。这次我真想问问他到底姓甚名谁,是如何认识我的?可在他那里买了那么多次衣服,他也多次给了我优惠,我却连他是谁都没弄明白,也太对不起人了吧。想了想,终于没问出口,买了衣服就匆匆离开了。
这天,一位朋友到我家小坐,看到他穿着一件跟我一模一样的羽绒服,相互谈起价格,我想我的一定比他的便宜,就抢先报出了价钱。不料朋友听了,得意地说:“我的价格比你的少五十元。”
我先是一惊,接着扯起衣服反复比较,觉得质量差不多,又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便知道上了当。我气愤地说:“走,找他去!他还装作是什么熟人呢,太欺负人了。”
朋友说:“那怎么好找?做成的生意泼出的水,他又没强迫你。”
我说那也不行。一气之下来到店里找到了老板,老板仍然十分热情,脸上笑得像弥勒,看到这副情景,我试了几次,怎么也说不出口,最后只好装作看看衣服的样子,转了一圈便离开了。
走出商店,我又叮嘱朋友说:“千万不要给我妻子说起这事,不然她要找老板扯皮的。”
朋友问:“怕什么?他不是欺骗了你吗?”
“算了。”我说,“我已跟他打了多次交道,真的已经是熟人了。” (选自《山西文学》)